赏心悦目,美化生活——装饰画
尊敬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感谢评委老师用微笑来缓解了我稍许紧张的情绪。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赏心悦目,美化生活——装饰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部分来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深刻的理解教材,合乎实际的处理教材,科学合理的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本课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教科书《绘画》里的第8课。本课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部分则偏重于装饰画的创作,而我将以第一部分的内容设置为本课时的主要内容。装饰画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广泛出现于各类环境中,从艺术家的生活中来到民众的生活中,从远古发展到当今社会各个角落,以其或张扬、或沉静的多彩面貌出现,所以本课在书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承上:继续提高鉴赏能力;启下:为之后学习创作装饰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第二部分,我将谈谈对学情的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对学情的分析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此之前,学
生已掌握一定的形象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对美有了自己的理解。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德育为先的原则。同时,我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作为我整堂课的教学理念。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装饰画的概念、类别、艺术特点以及它所需的工具材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程讨论及练习,掌握装饰画的欣赏方法,明确课程目的,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品的内涵,发现并感受艺术之美,并将美的感受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着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对装饰画作品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外装饰画的魅力。以及向学生介绍装饰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为学生掌握装饰画技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难点则落在了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式,使其能更好地鉴赏装饰画,提高审美情趣,并启发学生将这种审美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新教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根据这一理念,第三部分,我确立了以下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我的课程设计中,将运用“赏析引导讲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以实例为主线,不断采用赏、析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绘画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整节课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中完成,从而突破重难点。同时采用情境教学法,因为美术首先是一种视觉艺术,在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鲜活的情境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掌握欣赏方法,自主体会装饰画的文化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乐趣,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提问法”让学生动
口、动手、动脑,这也是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出难点、疑点,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另外,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立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无论是哪一学科,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环节我会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内有代表性的装饰画,引发学生思考:若人民大会堂没有装饰画的点缀会怎么样呢?在欣赏我国各大建筑内的装饰画过程中,我会播放背景音乐并解说有关于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事例。这样既加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展开联想,初步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赏心悦目,美化生活装饰画》。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我会先用多媒体展示两个房间的图片,一个房间有唯美的壁纸和装饰画,另一个则没有,请学生对比两个房间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学生的结论将有很多,由此我可以初步了解学生以前所积累的绘画知识和掌握情况,并引出装饰画对空
间美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进而再次导出问题:什么是装饰画?通过展示我收集的装饰画作品素材,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定义:广义的装饰画是指器物装饰方面的绘画,而狭义的装饰画是指装饰壁画、商业美术中的广告画等具有装饰风格的绘画。装饰画依据主观感受和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夸张、变形、抽象、简化、寓意等手法。以平面化的造型语言设计出富有装饰性的艺术形象。这样以欣赏、对比、分析、总结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感知上认识装饰画,从定义上进一步理解装饰画,提高学生学习装饰画的主观能动性,并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与生活相结合,提升生活品质,拓展课堂学习效果。
然后,我会展示一组有代表性的装饰画并引导学生总结其艺术特征及欣赏装饰画的方法:从装饰画的造型要素、形的排列组合、轮廓变化和面积变化,不同形状给人不同的感受,线的曲直、粗细、刚柔,色彩的明暗、冷暖及色彩的搭配来进行鉴赏。形式美法则在装饰画中的运用尤为重要。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用刚才的欣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对装饰画的理解,并提醒学生这是本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言,深入理解装饰画特征的同时,初步学会欣赏装饰画的方法,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在工具材料方面,装饰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主要因其风格、手法和功能而界定,所以工具材料使用宽泛,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突显出材料的美感。在此我会出示纸贴画、漆画、软件制图、中国画请学生欣赏,并引发他们思考,分析这些画各使用了哪些工具材料,分别属于哪一个画种?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装饰画?由此拓展学生对装饰画工具材料的认识。
紧接着,为了进一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结合《红云》和《绣女》两幅作品,以欣赏、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装饰画是如何展现其独特风格的。之后我将进行总结:构图方面,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通过和平、安定、饱满的构图美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造型方面,源于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启发,体现自然美与形式美的统一。色彩方面,由激情和想象力的结合所产生的强烈装饰效果,体现理想化与目的性的统一。通过分析有中国特色的装饰画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内涵。
本环节学生全面了解到装饰画工具材料和技法的多样性,体验以构图、造型、色彩方面表现装饰画的不同美感,同时了解不同风格、技法的艺术特点,这样他们对以前所学的绘画知识会有个全新的认识,对装饰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
第三环节:展开联想,升华主题。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理解,拓宽学生思维。此环节,我会结合背景音乐和图片资料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想像:假如,我们身边没有装饰,没有人为的美,会怎么样?再假如,河水污染,沙漠风化,泥石流增多,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而没有自然的美,又会怎么样?通过情境创设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热爱自然的情结,热爱美并创造美,因势利导渗入环保教育。
除了展示课本的作品之外,我还增加了中外优秀作品欣赏。它们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而音乐的播放加强了艺术氛围,优化了学习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我穿插了罗丹的名言,使知识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还在其中体验到了自已总结问题的乐趣。
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后拓展,探索发现。本课的讲授即将接近尾声,我将进行课堂小结:装饰画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从古至今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足迹,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的意义在于依靠所具有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提升人的文化品位,改善人的生活品质。初学装饰画应注重艺术表现形式和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因此我将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装饰画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适合所要美化的环境。这样通过亲身实践和
探索发现,掌握装饰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拓展艺术眼光和审美个性,为下堂课学习如何创作装饰画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我来介绍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本微型教科书,具有俯看全局的作用,大家请看:我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

更多推荐

学生,装饰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