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工继续教育学院2020-2021年第二学期房屋建筑学作业
1.简述建筑的含义和建筑的构成要素?(5')
答: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是供人们生活居住、工作学习以及从事生产和各种文化活动的房屋
构筑物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间接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设施。如桥 梁、城墙、堤坝、水池、水塔、支架、烟囱等。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
2.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意义何在?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 么?(10,)
答: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意义是:为了使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 化大规模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组合件符合模数并具 有较大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建筑造价。模数指
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其符号为M,即1M=1OOm。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通常 分为水平扩大模数和竖向扩大模数,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OM, 其相应尺寸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 与6M,其相应尺寸为300mm和600mm。分模数是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1 /10M、l/5M、1/2M,其相应尺寸为10mm、20mm、50mm。模数数列指由基本模数、扩大模 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如下: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 度为(1〜20)M,主要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 M,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截面等处。水平扩大模数的数列幅度:3M为 (3〜75) M、6M 为(6〜98) M、12M 为(12〜120) M、15M 为(15〜120) M、30M 为(30〜360) M、60M为(60〜360)M数列,必要时幅度不限,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 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等处。竖向扩大模数数列幅度不限,主要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和 门窗洞口等处。分模数的数列幅度:1/1OM为(1/10〜2) M、1/5M为(1/5〜4) M、1/2M 为(1/2〜10) M,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
3.试说明民用建筑房间形状常采用矩形的主要原因。(5, )
答: 影响房间平面形状的因素有使用功能要求、结构和施工等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美观
等因素。
矩形平面之所以被广泛采用,是因为矩形平面简单、墙身平直,便于家具设备布置,使用上 能充分利用面积并有较大的灵活性,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开间或进深易于统一,有利于组 合。
4.房间的尺寸指的是什么?确定房间尺寸应考虑哪些因素?(5,)
答:确定房间的平面尺寸应主要考虑使用活动特点和家具设备布置等使用功能要求、采光和 通风等室内环境要求、结构布置的经济合理性和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等。
5.简述几种建筑平面组合方式的特点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10’)
答: 民用建筑中常用的平面组合形式有走道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或综合式。
走道式组合的特点是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房间相对独立不被穿越,房间之间通过 走道保持联系。适用于房间面积不大且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宿舍、 医院等。
套间式组合的特点是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寓于房间之内,房间之间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连贯 性。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顺序性和连续性较强的建筑,如展览馆、商店、车站等建筑。
大厅式组合的特点是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且联系紧密。适用于影剧院、体育馆等建 筑。
单元式组合的特点是平面集中、紧凑,易于保持安静,单元之间互不干扰。适用于住宅、幼 儿园等建筑。
综合式组合适用于功能复杂的建筑,如文化宫、俱乐部等。
6.确定建筑物的层数应考虑哪些因素?试举例说明。(5,)
答:1)控制体形系数,体形系数每增大0.01,能耗指标约增加2.5%。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 体形系数应尽可能的小。
2)考虑日射得热量仅从冬季得热量最多的角度考虑,应使南墙面吸收的辐射热量尽可能地最 大,且尽可能大于其向外散失的热量,用这部分热量补偿建筑的净负荷。从日辐射得热多少 的角度研究体型和朝向对节能的影响,长宽高比例较为适宜的体型在冬季得热较多,在夏季 得热最少。
3)设计有利于避风的建筑形态从节能角度讲,应创造有利的建筑形态,减少风速、降低风压、 减少耗能热损失。建筑物越长、越高、进深越小,其背风面产生的涡流区越大,流场越紊乱, 对减少风速、风压有利。
7.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0')
答:(一)基础
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支撑着其上部建筑物的全 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基础自重传给下面的地基。基础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二)地基
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承受由基础传下来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建筑物必须建 造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为保证地基的坚固、稳定和防止发生加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地基 应满足以下要求:有足够的承载力,有均匀的压缩量,以保证有均匀的下沉;有防止产生滑 坡、倾斜方面的能力。
(三)墙体
墙体和柱均是竖向承重构件,它支撑着屋顶、楼板等,并将这些荷载及自重传给基础。 墙的作用有:承重作用、维护作用、分隔作用、装饰作用。对墙体的要求为:有足够的强度 和稳定性;满足热工方面(保温,隔热,防止产生凝结水)的性能;具有一定的隔声性能;具 有一定的防火性能。墙体根据不同的分类有不同的名称,主要有下面几种分类。1.按在建筑 物中所处的位置分为外墙和内墙。外墙:外墙位于建筑物四周,是建筑物的维护构件,起着 挡风、遮雨、保温、隔热、隔声等作用。内墙:内墙位于建筑物内部,主要起分隔内部空间 的作用,也可起到一定的隔声、防火等作用。2.按在建筑物中的方向分为纵墙和横墙。纵墙: 是指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横墙:是指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
其中的外横墙通 常称为山墙。3.按受力情况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承重墙:是指直接承受梁、楼板、屋顶 等传下来的荷载的墙。非承重墙:是指不承受外来荷载的墙。在非承重墙中,仅承受自身重 量并将其传给基础的墙,称为承自重墙;仅起到分隔空间作用,自身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承担 的墙,称为隔墙;在框架结构中,墙体不承受外来荷载,其中填充柱之间的墙,称为填充墙; 悬挂在建筑物外部以装饰作用为主的轻质墙板组成的墙,称为幕墙。4.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砖 墙、石块墙、小型砌块墙、钢筋混凝土墙。5.按构造分为实体墙、空心墙、复合墙。实体墙: 是用黏土砖和其他实心砌块砌筑而成的墙。空心墙:是墙体内部中有空腔的墙,这些空腔可 以通过砌块方式形成,也可以用本身带孔的材料组合而成,如空心砌块等。复合墙:是指用 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墙,如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
(四)柱
柱是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持作用的构件,它承担、传递梁和板两种构件传来的荷载。
(五)地面
地面是指建筑物底层的地坪,主要作用是承受人、家具等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均匀地传 给地基,常见的由面层、垫层和基层组成。地面的名称通常以面层材料而命名。
(六)楼板
楼板是分隔建筑物上下层空间的水平承重构件,主要作用是承受人、家具等荷载,并将 这些荷载及自重传给承重墙或梁、柱、基础。基本构造是面层、结构层和顶棚。
(七)梁
梁是跨过空间的横向构件,主要起结构水平承重作用,承担其上的板传来的荷载,再传 到支撑它的柱或墙体上,但圈梁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物整体构件的稳定性,而环绕整个建筑 物墙体所设置的梁。
(八)屋顶
屋顶是建筑物顶部起到覆盖作用的维护构件,由屋顶、承重结构层、保温隔热层和顶棚 组成。
(九)电梯
1.电梯的类型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客梯、货梯、消防电梯和观光电梯等。按行驶速度可 分为高速电梯、中速电梯、低速电梯。消防电梯的常用速度大于2.5m/s,中速电梯的速度为 1.5〜2.5m/s,低速电梯的速度在1.5m/s。
8.什么叫地基?什么叫基础?什么是天然地基?什么是人工地基?(5')
答: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 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 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 回填再夯实等。
基础:基础【Foundation】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泛指把建筑上部的 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工程结构物地面以下的部分结构构件,用 来将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地基,是房屋、桥梁、码头及其他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然地基: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人工地基:在修筑建筑基础时,常会遇到浅层地基土为软弱土和不良土,其地基承载力不足 或沉降量大于容许沉降量,而从结构型式和技术经济比较来看,以修建浅基础为宜,此时, 应采取人工加固处理措施,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密实度,减小沉降量,这种加固后的地基 称为人工地基。
9.简述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的特点。(5')
答:刚性基础:优点
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能承受较大的荷载,所以只要地基强度能满足要求,它是桥梁、
涵洞和房屋等建筑物首先考虑的基础类型。[2] 缺点
用料多,自重大,有时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当基础承受荷载较大,按地基承载力确 定的基础底面宽度也较大时,为了满足刚性角的要求,则需要较大的基础高度,导致基础埋 深增大。[2]
形式
刚性扩大基础,单独柱下刚性基础、条形基础等。
柔性地基: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上部荷载较大、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较大的建筑
10.常用的地下室防水措施有哪些?(5')
答:1,防水混凝土结构:利用提高混凝土结构本身的密实度和抗渗性来进行防水。
2,加防水层:在地下结构物的表面另加防水层,是地下水与结构隔离,以达到防水的目的。 常用的防水层有水泥砂浆、卷材、沥青胶结材料和金属防水层等。
3,渗排水措施:“以防为主,防排结合”。通常利用盲沟、渗排水层等方法将地下水排走, 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此法多用于重要的,面积较大的地下防水工程。
11.楼梯是由哪些部分所组成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要求如何?(10')
答:楼梯由三大组成部分梯段----设有踏步供楼层间上下行走的通道段落。是楼梯的主要使 用和承重部分。踏步数量要求:不超过18级,不少于3级。平台----连接两个相邻楼梯段的 水平部分。楼层平台:与楼层标高一致的平台中间平台:介于两个相邻楼层之间的平台作
用: 缓解疲劳,转向。栏杆(栏板)和扶手----装设于楼梯段和平台的边缘作用:栏杆起围护作 用,扶手作依扶用。栏杆扶手的设计,应考虑坚固、安全、适用和美观等
12.常见的有组织排水方案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何种条件?(5')
答:可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种基本形式,常用的外排水方式有女儿墙外排水、檐沟外排水、 女儿墙檐沟外排水三种。
外排水是指雨水管装在建筑外墙以外,屋面不设雨水斗,建筑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 形式的一种排水方案,构造简单,雨水管不进入室内,有利于室内美观和减少渗漏,使用广 泛,尤其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可以避免水落管渗漏造成地基沉陷,南方地区多优先采用。 按屋面有无天沟,又可分为檐沟外排水系统和天沟外排水系统。
更多推荐
建筑,地基,基础,建筑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