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讲  地图复习学案(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复习目标]
1.扎实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激情投入,自信人生。 【复习重难点】
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2、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自主学习]
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1.绝对高度(海拔):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________。 2.相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__________。 二、 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      。
2.同一幅图等高线地图上,等高距      。
3.等高线是    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
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例外)。 5.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别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      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7.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      。
8.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三、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1、山顶与洼地
曲线    高    低,示坡线向          曲线    低    高,示坡线向    2、山脊与山谷
凸低为    (中间高两侧低)            凸高为    (中间低两侧高) 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              4、悬崖
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四.不同地形的等高线:
[合作探究]
1. 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的判读: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F 线的海拔和河流的位置(字母)和大致流向。
总结: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的关系:
F
2.陡崖高度的计算:根据等高线重叠的状况,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并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陡崖顶部的海拔可能为:
(2)陡崖底部的海拔可能为:
(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是多少范围之间?
总结归公式:
3.坡度大小的判断:
(1)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缓的
A.①B.②
C.③D.④
(2)下列四图中的比例尺相同,等值线的疏密相同,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
(3)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各图的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  )
总结坡度计算公式:
规律:[达标检测]
1.图1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
答:
(1)R、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800米      B.900米
C.1000米      D. 1100米
(2)M、N、P、Q四点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
是()
A.M、N        B.M、P
C.M、Q        D.P、Q
(3)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
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
2. 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米)”,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回答
(1)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2)d 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滑坡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
4.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是因为乙坡的()
A.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20
22 A
28
20
D
26
20
C
24
20
B
第一单元第2讲地图复习学案(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自主学习
一、1、垂直距离2、另一地点垂直距离二、1、相等2、相等3、封闭4、悬崖、峭壁
5、缓坡陡坡
6、海拔较低
7、垂直相反三、1、内外外内外内2、山脊山谷合作探究
1、A、山峰B、鞍部C、山脊D、山谷E、山谷F、1000米河流大致流向:西北—东南
总结: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1)500~600米(2)200~300米(3)200~400米总结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
3、(1)D(2)D(3)A
坡度计算公式:坡度= tgα=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
规律:①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
若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②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
若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③根据比例尺大小判断:
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达标检测:1、CAC  2、A  3、CA  4、CB
第一单元第2讲地图复习学案(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自主学习
一、1、垂直距离2、另一地点垂直距离二、1、相等2、相等3、封闭4、悬崖、峭壁
5、缓坡陡坡
6、海拔较低
7、垂直相反三、1、内外外内外内2、山脊山谷合作探究
2、A、山峰B、鞍部C、山脊D、山谷E、山谷F、1000米河流大致流向:西北—东南
总结: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1)500~600米(2)200~300米(3)200~400米总结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
4、(1)D(2)D(3)A
坡度计算公式:坡度= tgα=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
规律:①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
若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②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
若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③根据比例尺大小判断:
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达标检测:1、CAC  2、A  3、CA  4、CB

更多推荐

等高线,表示,坡度,地形,地形图,流向,山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