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M技术在建筑装饰施工图深化设计中的优缺点分析
摘要:文章重点探讨BIM深化设计在装饰项目中的应用优缺点,分别从主材排版、施工节点、机电调整与设计变更四个环节入手,并例举分析应用BIM的装饰项目。以期为此项技术的实践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装饰;BIM;深化设计
引言:BIM在建筑领域的不同运行环节,都体现出其现代化的技术特点。如今,关于建筑装饰方面的BIM讨论逐渐增多,而且在实践项目中,BIM的出现频率也在不断提高中。
一、BIM深化设计的优缺点
根据建筑装饰项目图纸深化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将BIM技术与以往的深化设计方式进行对比,讨论BIM的运用优缺点。
(一)BIM应用优点
首先,装饰项目中的主材排版问题,属于现代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一项,其关系到整个作业进
度以及饰面的品质。假设排版多次出错,势必增加工作量,并影响正常的作业安排,导致工期延长。同时,在二次下单中,由于材料批次不同,可能和第一批的材料有色差或者其他缺陷,这显然会影响到饰面的美观性。以装饰石材为例,其的施工排版会根据施工图确定,由现场的有关深化工作者提供排版图,并通过业主和设计人员的认可。随后交给合作供应商,由其绘制石材的下单图,通过再次确认后,才会安排石材加工。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把排版图和下单图两个确认环节整合在一起。在以往的深化设计中,能在确保排版规格复核无问题的情况下进行下单加工,而且期间使用的CAD方式,已经比较成熟且便捷。而利用BIM完成该过程,会使此环节更加直观,控制下单出错率,并支持异形造型的排版设计,能迅速生成明细表,让整个图纸深化环节的推进速度更快。实际操作中,相关人员能借助3D扫描手段,生成待装饰空间的点云模型,基于此模型,优化装饰模型,以此支持排版设计。通过操作屏幕,能直接看到各处的规格尺寸,保障下单的正确率。通过BIM进行材料排版设计,能快速发现各板块的对缝状态,并在设计模型的基础上,直接输出明细表,有效消除人为填单过程中的错漏风险。
其次,在装饰项目施工节点的处理设计中,要求设计图表达清晰准确,以指导现场作业行为。特别是在装饰造型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合理调整节点是极其重要的。以往深化设计的
方法是运用平面图纸,而且在装饰项目早期,一切讨论优化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有效应对现场作业中的问题。最终大多数的深化设计,依旧是在施工进行中开展的,而且在该工作模式下,深化人员会受到其他条件的干扰,出现错漏失误。反观运用BIM的项目,既能灵活应对比较繁杂的装饰节点,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体的调整,又能在调节某点后,模型上的其他关联数据也会随之改变,直接输出3D的整体图。同时,通过3D模拟,可验证设计结果的可操作性,避免因为深化设计,引发工期延误及返工。而且装饰项目竣工图,也能利用竣工模型,解决重复制图的问题[1]。
再次,机电位置和标高。现代建筑中,机电需和装修专业相互协调,但在传统设计中,两个专业基本上是处于互相独立的状态,最终施工出现碰撞,也属正常。对于此种现象,深化设计工作者在现场作业前期阶段,做好双方的协调工作,使装饰施工能保持连续性。关于机电位置的复核,需根据机电施工方提供的机电数量与具体位置信息,结合建筑装饰的设计标准,生成满足各参建方需要的位置图。在通过业主与设计者的认同后,在现场组织定位及开工等施工。此外管线的标高,要根据现场空间情况加以调节。如果使用以往的深化方式,会在协调各方中浪费较多的时间。但利用BIM辅助深化设计,通过观察装饰模型,能同时看到机电管线和饰面之间的分布情况,以及各条线路的详细资料,并利用模拟
碰撞试验,查看有无碰撞的问题,并生成检查结果报告。对于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支持在线进行信息同步传递,为深化设计人员创造高效的工作空间,并提高信息传递的精准度与完整性。借助BIM处理装饰和机电专业的冲突问题,并且模拟检查报告的确认环节也能远程操作,节省面对面协调中的时间成本,加快协调的速度。
最后,设计变更。现实的建筑装饰项目中,由于业主要求、专业冲突等各类情况,引发设计变更。在此阶段的深化设计中,运用BIM技术,能直接按照点云模型,优化装饰模型,给之后的施工变更,做好数据铺垫。在该保障条件下,设计变更能直接在3D模型中进行,并评估其可操作性,基于此组织现场开工。一般情况下,设计变更申请通常会由于某种特殊要求,使有关专业的施工数据进行调整。运用3D模型,将各专业的数据直观呈现出来,让设计变更能够高效执行,保障变更结果的品质。
(二)BIM应用缺点
其一,在主材排版中,BIM技术下,对3D模型的精细程度标准偏高,导致初期建模中,会投入较多的时间成本。反观CAD制图,是一项极为成熟的技术,建议二者在深化排版方面,搭配应用。其二,施工节点的设计中,初次建模需经过较长的时间,一般在项目的准
备阶段,就应着手开展BIM的有关工作。再加上,在施工现场进行三维扫描,需要耗用较多的资金。对此,相关参建方思考是否选择BIM时,要根据工程实况,可在项目的局部使用此项技术。其三,在机电位置与标高上,BIM的应用缺点,主要体现在:要求所有专业之间的协调,需拥有明确且规范化的流程,以此才能保证远程操作的有序性,这对施工管理提出更高的标准。其四,在设计变更中,BIM也面临同样的应用缺点,要求有规范化的设计变更执行流程[2]。
二、BIM深化设计的实际应用分析
某装饰工程,总面积在72万m2左右,以1#楼的部分装饰业务为例,其属于商业综合体,以供有四层,在建筑面积为15.3万m2。
第一,可视化。运用BIM,直接将2D线条组合起来,构成立体模型。为使施工成果与模型相同,相关人员在技术交底、操作工地、后期验收中,都采取模型展示及对比的方式。通过可视化的直观指导,给过程管理及现场校验等工作创造便利条件。第二,吊顶净高的深化设计。在空间功能上的调整,也会对装饰模型有影响。此项目的整个装饰造型比较特殊,吊顶处的冗余空间并不大。借助BIM把装饰、土建和机电专业的模型,在开工前进行
模拟布置,并综合运用Revit与Fuzor,优化空间设计,并协调改动装饰与机电模型,以适应空间的高度标准。第三,虚拟现实。BIM模型能直接通过移动终端查看,并支持虚拟现实渲染。具体的实现方法有:利用Revit支持全过程的虚拟渲染;Fuzor则支持实时渲染。建筑装饰项目中使用此手段,可帮助技术员更加直观地看到装饰成品,以判断及分析图纸,提升装饰方案的可行性。第四,协调碰撞的问题。该工程中的机电与装饰是交叉作业,为防止增加返工成本,基于模型沟通,重新确认两个专业的施工图。第五,构件预制加工。此项目基于Revit模型,实施分割处理,而后生成CAD形式的图纸,支持预制加工。
结束语:BIM凭借其在可视化、协同性等方面的优秀表现,给装饰图纸的深化设计构建起良好的实施环境。实际深化设计中,相关人员需合理化规避BIM的缺点,适当结合更为完善的CAD方法,改进深化设计的流程,促使各专业的协同设计与实施,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云云.深化设计在建筑装饰施工与设计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05):81-83.
[2]王丹.基于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设计中研究[J].四川水泥,2020,(09):317+248.
更多推荐
装饰,设计,模型,机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