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建筑展厅综合性能提升策划设计策略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and Design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Exhibition Hall in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Center
张 维
Zhang Wei
摘要 文章对会展展厅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继而从提升空间效能、提升经济收益、提升用户体验、降低建筑能耗4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思路,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阐述。文章提出前期策划要与工程使用后评估结合起来,推进会展建筑的综合性能提升。
关键词 会展建筑;展厅;建筑策划;综合性能;工程后评估
AbstrAct Problems faced by the exhibition halls in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buildings are analysed in four aspects: improvement of space quality, economic benefits, user experience, and reducing of energy consumption. It then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solutions through several practical projects. We then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to integrate preliminary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with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center.
Key Words exhibition and convention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hall;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模糊决策理论背景下的建筑策划方法学研究,项目编号:5137827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共机构环境能源效率综合提升适宜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3BAJ15B01。
中图分类号 TU20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7.05.020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7)05-0020-04
作者简介 高级工程师,电子邮箱:zw1998@,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不仅我国重要城市都纷纷改建和新建会展中心,还有一大批地级市和县级市的会展中心也已经在立项过程中。截止2015年我国会展展馆已建展馆286个,展馆总面积892.89hm2;在建展馆22个,面积239.1hm2;待建展馆6个,面积78.2hm2。2011~2015年,中国可使用的展览面积增加了29%[1]。 在展馆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很多省会城市和二、三线会展城市的多数场馆室内展能面积偏小、专业化程度不足,甚至片面追求审美外观,以至于脱离了市场化运作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我国目前场馆展能虽然总规模庞大,但是实用
性不强,大多数并不适宜承接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会展项目,同时缺乏规模效益,常常形成大面积空置和经营窘迫的尴尬局面[2]。
  在我国,规划立项和建筑设计之间则存在相当大的空档。设计任务书的制定也多是由投资方按照已有资料以及少数专家个人经验而拟定[3]。造成会展建筑出现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设计之初缺乏建筑策划,设计任务书的制定和使用运营实际情况脱节。作为会展建筑核心的展厅空间,也是问题较为集中的地方。本文结合对一系列会展中心运营实际调研评估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思路,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阐述,以期让更多业界同仁对会展展厅综合性能提升策略进行探讨。
1展厅设计和运营面临的问题(图1)
1.1空间效能较低
  我国部分展厅利用效能较低,除政策和经营层面原因外,规划设计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概况来说就是一些展会“想办办不了,想用用不好”。如有些展厅规模大小和当地承办会展的经济规模不匹配,空间太大用不起。有些展厅高度不足有些类型展办不了,有些展厅没有配备空气动力间不能办工业展,有些展厅追求造型牺牲了内部展位的数量,有些展厅内部有结构柱影响布展,有些展厅内部吊杆的布置和荷载不能满足展览要求,有些展厅卸货区和出入口设置不合理影响布展撤展等等。部分展厅入口和卸货区之间铺地基础未做处理,拐弯处未设置防护桩,经常被大货车破坏影响设施运营。
20
1.2经济收益较低
  我国会展建筑相当一部分国有投资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任务书是按《展览建筑设计规范》进行编制的,缺乏会展建筑设计专家和运营专家的前期介入。展厅只是一个单一展览空间,在后期运营时缺乏灵活性。如部分展厅缺乏对分隔的考虑导致出租困难,部分展厅缺乏一些就近配套设施承办收益较高的商务活动,部分多功能展厅没有考虑声学设计,举办不了企业年会、歌友会、路演、新品发布会等大型活动,部分展厅对防灾减灾未做预案,导致办某些特定展会时候经营成本高企。还有建设单位在规划策划阶段缺少广告位和LED屏幕的设置,等到建成运营方的要求往往在结构荷载、观赏距离和电气点位方面有矛盾。部分会展建筑脱离功能本质,为造型而造型用钢量远超出一般标准,部分会展建筑维护结构装饰构件加多,不仅增加初始投入而且日后维护成本也大大增加。部分夜景照明缺乏节电模式,运营成本高。部分展厅总体冷源要求较高,装机容量大初始投资高。
1.3用户体验较差
  部分会展建筑导视标识设计较弱,人找方向困难。部分展厅流线过长,体验不佳。部分卫生间配置机械套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女性如厕问题突出。部分建筑在布展和撤展之间设备不开放缺乏空气对流,产生粉尘和颗粒对人健康有影响。部分展厅因为空调高速风口正对临时搭建展台,造成展台
顶部搭建吹倒并压倒周边展台。部分展厅没有做专项声学设计,混响时间长听不清广播和对话。会展就餐高峰排队困难,部分场馆吃个便餐要排一两个小时。部分场馆手机和WIFI信号弱,人与人之间联系不畅。
1.4建筑能耗较高
  会展建筑规模较大,总体能耗十分可观。展厅部分围护结构蓄热差,建筑内部发热量峰谷差别大,简单地增强保温室内会有大量热干扰。屋顶的玻璃幕墙没有可调节遮阳措施,太阳直射辐射过多。运行间歇期较长,间歇期开空调能耗过大。场内人员往往是按满员计算空调新风量,总体数值较大能耗过高。部分场馆余热废热没有利用,白白浪费。部分展厅室内气流组织不理想,达不到效果。
2提升会展展厅综合性能涉及的建筑要素(图2)
  针对提升会展建筑展厅综合建筑性能这一目标,通过对上述四类问题进行梳理,可以提炼出若干个主要因素。四类问题分别涉及到若干不同的因素,其共同作用影响展厅综合建筑性能提升。在策划设计阶段,不仅要针对单一因素提出问题解决思路,还要考虑一部分因素是相互影响的,需要根据项目的约束条件统筹考虑综合判断,哪一些是决定这个项目的关键因素,哪些是非关键因素,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
3策划设计阶段的问题解决思路
3.1提升空间效能
  根据运营要求确定具备办特定展会的基本条件。空间上考虑结构荷载、空间高度、设备要求等。如可根据展览类型划分,不同展厅结构荷载和空间高度可不尽相同。除标准展厅外,可以考虑设置若干大型多功能展厅,满足特殊展览的需要。有些特殊展览,需要空气动力间,可根据运营要求考虑布置并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建筑造型宜简洁规整,让内部展位的布置效率最高,并兼顾外部展场的内外联系。卸货区应该尽可能满足大车使用要求,在场外设置轮候区。部分展厅疏散门高度应高一些满足大车直接驶入要求,其余疏散门满足消防要求即可。
  减少因策划和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损失。空间上考虑平面效率、展沟设置、出入口布置、立体交通接驳等要素[4]。展馆群体架构应呈现狭长、分散型,而非集中、聚集型,从而避免展馆过分集中而带来的车辆拥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疏散[5]。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活动应可以同时举办。可以简单、快速地搭建和拆卸展台并不影响其他正在举办的活动[6]。展厅出入口要考虑独立运行和联合运行的多种可能性、同时考虑室外临时安检场地的布置。有二层的展厅还要考虑人、货的交通接驳,尽可能把通道和消防要求结合起来。如果地下有车库、设备、人防等,还需要细化做法提前沟通,确保能满足相关部门审查要求,避免施工图过程中修改造成被动。展厅的尺寸应结合模数布置,在保证消防的前提下尽可能经济。展沟宜集成水、电等设备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布置形式。冷源可以结合消防水池做水蓄冷系统减少装机容量,多处冷站互相连通互为备用,提高可靠性并减少总容量,节省初
期投资。
3.2提升经济收益
  展厅要具备灵活性,同时配套完善。反应世界潮流的场馆必须能够
图1会展建筑展厅运营问题涉及的部分关键词图2提升会展展厅综合性能涉及的建筑要素
21
适应不断地变化和多样性[7]。大型的会议厅可兼作剧场、电影放映厅,甚至是音乐厅,而大面积的开敞的展览空间也可以灵活分隔,以适应不同规模和内容的展示和集会等项活动[8]。多功能展厅需要考虑声学设计和舞台搭建,考虑预留部分舞台吊杆等,满足企业年会和歌友会等多种活动。部分展厅如有供餐需求,还需要考虑和中央厨房的通道连接,并宜考虑设置小厨房、洗碗间和家具库房。近年市场反馈证明配备在展厅附近的会议室、洽谈室和VIP休息室是出租回报率较高,运营方会反复提醒设计团队要在展厅配套这些附属服务空间。对非永久性会展建筑的建筑物,应在策划阶段就考虑材料回收利用,采用可以再加工利用的建筑材料,如钢结构等,避免采用混凝土、砖等建筑材料,也可以在设计阶段就考虑采用可再生建筑材料,如竹、木等[9]。
  空间规模应恰当。由于规范规定,展厅每一个分区不超过1hm2。如果是刚刚超过1hm2就做消防论证往往得不偿失。如果展厅扩大到2~3hm2,虽然做消防论证周期长且不可预见因素多,但优势也明显,可以在同一展厅举行更大规模展览,管线更加集约,可减少对维护墙体投资等,这样的展厅不仅能举办大型活动,还能因共用卸货区而大大提升额定用地内的展位数量。
  广告位、餐饮区等设置要统筹。展会期间的广告收入较为可观,需要在设计前提要求,设计中对广告位的大小高度、观赏距离、电气点位等做复核。由于越来越多的项目采用LED屏幕播出的方式进行推广,还需要考虑设备散热等条件。可以考虑展厅附近甚至展厅内设置供应区,为观众提供包括餐饮在内的基本服务。
  依靠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智能系统提升预测准确性并制定预案。如某展会预测当日4~6万人参会,结果单日来了20余万人,不仅所有展厅人满为患,还惊动政府、武警启动应急预案造成临时安保费用飙升。有经验的运营方会依托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智能系统提升预测准确性并制定预案,有序引导人流不仅能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还能根据人数变化调节照明、通风等设备节省运行费用。
3.3提升用户体验
  提升参展参会观众的体验。注重导视标识设计,有序引导人流达到目的地。人在展厅熙熙攘攘人流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导视标识设计要醒目,还要便于理解和记忆。展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独立设置对外出口,既满足独立运行需要又能大大减少人的交通流线。会展展厅附近宜增设临时食品供应区,避免观众往返跑。展厅室内装修需要采取吸声措施,确保声学效果。要考虑临时食品供应区的新风、排风避免串味。展厅附近应增加设备增强手机和WIFI信号,确保人与人之间联系畅通。卫生间配置按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规范》执行,女厕位数量大大提升。落实在入口、楼梯等部位的无障碍设计,考虑老人和儿童的使用需求。特别是一些医疗器械展时,宜增设部分临时座椅供老人休息。
  提升参展商和运营方体验。策划中就与运营顾问一起探讨现场服务办公的场所,比如组委会办公室、或主办方、主场搭建商和主场运输商等联合办公地点等[10]。为节省费用,往往主办方仅仅在开
展期间运行空调。宜根据气候条件,一部分展厅在过渡季节宜打开高窗和所有疏散门,增加空气流通,减少在布展和撤展之间空气中粉尘和颗粒对人健康影响。
3.4降低建筑能耗
  原则上应针对建筑热环境、光环境、风环境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建筑热环境方面,展厅维护结构应减少玻璃幕墙面积,保障采光要求即可,可以有效降低空调能耗。应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展厅的供暖或洗手热水需求。在光环境方面,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在玻璃屋顶或玻璃幕墙防止夏季太阳辐射直接进入室内。有采光需求的主要功能房间宜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改善天然采光均匀性的措施。
  在风环境方面,间歇期可以采用自然通风,适当增加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实现过渡季自然通风。由于展厅的疏散门往往较大,会有很大的自然通风换气量,送风系统可以减少新风量。同时可以智能控制系统复核人员密度,减少新风量节约大量空调能耗。在过渡季可以考虑开启屋顶排风机排风,大门进风。展厅在考虑搭建高度的前提下宜提高喷口出口的风速、降低出风口高度,复核室内温度纵向分布,从而提高室内的平均温度并降低空调能耗。
4工程案例简介
4.1国家会展中心(上海)1&2号馆特点(图3、4)
  该展厅室内高度32m,1号馆2.64hm2,2号馆2.70hm2。该展厅一个比较突出的进步是通过设置准安全区和防火隔离带等策略解决了规模远
超消防分区的问题。和上海世博会类似规模的某展厅对比就会发现,取消图3国家会展中心(上海)1&2号馆位置图4国家会展中心(1&2)号馆轴测图
22
23
了位于展厅内的疏散楼梯大大增加了办展的灵活度。在设计过程中运营顾问介入进行指导,对空间组织和划分提出具体需求,围绕展厅有一圈附属用房,整个展厅内部无柱。展厅门高6.5m,可以满足各种交通工具运输的需求,也可以大量补充新风。展厅设有2.0m×1.8m 的展沟,不仅可以为布展提供电源,还能在冲洗场地时候作为排水。展厅结构形式不同于其他展厅采用了大跨度空间钢管桁架,能较大地节约投资。展厅空调方式采用全部上送风方式避免展位隔断影响送风气流,采用自动调节气流流型风口解决冬季热风送风难题并提升舒适感。该项目整体已获得绿色建筑三星设计认证。
4.2石家庄国际展览中心大型展厅特点(图5、6)
  该展厅室内净高18.5m,总建筑面积2.63hm 2。在策划过程中与运营顾问密切合作,就规模大小、高度、展沟、展位、运输方式、广告位置等进行多次讨论并指导设计。多功能展厅采用悬索结构,通过索的轴向拉伸来抵抗外荷载最充分地利用高强度钢材的承载能力,大大减轻结构的自重,较经济地跨越54m 的跨度。该厅有独立的出入口并靠近地铁站出口,配置有临时安检口能独立承揽业务。卸货区紧邻4个5.5m 高与4个4m 高大门能实现快速布展撤展。围绕该厅配置了一系列商务设施增加经济收益。该厅整体进行声学设计具备举办企业年会和歌友会等活动的能力。注重人性化设施,在主要入口
、卫生间、电梯间都有无障碍设施,女性厕位数量大大增加。展厅开有高侧窗过渡季能实现自然通风,屋面有采光顶可自然采光,并配有可调节遮阳措施。电力采用基于IP 的智能配电系统,可根据人员数量实现智能调节。外区设置供暖系统在非工作时间实现值班供暖;公共空间在过渡季节应设置可变新风量通风系统,或机械通风系统。公共空间在冬夏季设计工况下能够按照实际使用人数调整最小新风量,排风热回收系统设计合理。5展望和建议
  从建筑全寿命周期来看,项目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空间形态:策划阶段是构想空间,设计阶段是图纸空间,建设阶段是物化空间、使用阶段是建成空间。这些阶段中空间内在的本质要素是连续和继承的关系
[11]
。会
展建筑综合性强,更需要建筑师精心策划梳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和抓住主要问题,避免一开始就出错设计题目。也需要对设计完成并已经投入
运营的项目进行使用后评估,将工程项目的经验教训总结并对策划设计进行反馈,修正下一个项目的策划[12]。进而推动建筑师忠诚地、自觉地执业,合理地考虑技术和标准,做出无成见和无偏见的判
断。让学术性和职业性的判断优先于其它任何动机[13]。展厅是会展建筑的核心,是会展建筑效益最高的“资产”之一。抓住这个关键的牛鼻子,在后评估的基础上,通过适宜的策划设计策略提升会展展厅的综合性能,不仅有利于会展展厅本身,也有利于整个会展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升。
图片来源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参考文献
[1]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中国会展行业发展报告2016[EB/OL].(2017-01-26)[2017-06-30].v.cn/article/gzyb/ybr/201702/20170202512321.shtml.
[2]张敏.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研究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19.
[3]张维,梁思思.对我国建筑策划策划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建筑学报,2006(11):85-87.
[4]许懋彦,张音玄,王晓欧.德国大型会展中心选址模式及场馆规划[J].城市规划,2003(9):32-39.
[5]胡平.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3.
[6]克莱门斯库施.会展建筑设计与建造手册[M].卞秉义,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44.
[7]任力之,谢飞.城市意义中的现代会展中心[J].时代建筑,2004(4):92-95.[8]倪阳.会展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创作时间[J].南方建筑,2009(5):28-29.[9]夏南凯,顾哲.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世博会建筑设计[J].规划师,2006(7):75-77.[10]庞华.会展服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07.
[11]苏实,庄惟敏. 试论建筑策划空间预测与评价方法——建筑使用后评价(POE)的前馈[J].新建筑,2011(3):107-109.
[12]Wolfgang F. E.Preiser,Jacqueline C Vischer.Assessing Building Performance[M].Burlington,MA:Butterworth-Heinemann.2004.
[13]张维,庄惟敏.中美建筑策划教育的比较分析[J].新建筑,2008(5):
111-114.
图5石家庄国际展览中心大型展厅位置图6
石家庄国际展览中心大型展厅轴测图

更多推荐

展厅,会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