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出窗外事件
背景:波西米亚于1526年起就处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长期以来就具有强烈的民族独立倾向和反教会传统。在1419年胡斯战争;后,在16世纪末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波西米亚倾向于新教,并迫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于1609年签署;大诏书;,给捷克新教徒以信仰自由权。但斐迪南任捷克国王后,违背;大诏书,大肆推行反宗教改革运动,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迫害新教徒,拆毁新教教堂。(2)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发生了起义,起义的新教徒冲入王宫,把斐迪南派遣的两名钦差从20多米高的窗户扔出,史称;掷出窗外事件。(3);掷出窗外事件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决心再次纠集;十字军,以武力征服波西米亚。
三十年战争
(1)导火线:1618年5月23日的掷出窗外事件
(2)四个阶段:① 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3)② 丹麦阶段(1625-1629)③ 瑞典阶段(1630-1635)④ 瑞典-法国阶段(1635-1648)(3)结果:长期的战争使交战双方消耗巨
大,在神圣罗马帝国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被迫求和,得到了法国和瑞典的同意,战争结束,召开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各参战国开始和谈,并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4)评价:在国际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① 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被卷进来了。它们先是为了宗信仰而战,信教诸侯于天主教势力势不两立;接着又抛开了宗教外衣,为赤裸裸的国家(或准国家)利益而战,宗教信仰不再是划分敌我的主要依据。
② 经过;三十年战争的洗礼,四分五裂的欧洲通过国际会议与和约的方式,肯定了国家的主权原则和新教育天主教的平等权利,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民族君主国的兴起、主权观念的出现和国际政治的世俗化这些在中世纪就已经酝酿成熟的欧洲新现象,现在有了一个被大家(除罗马教皇外)所共同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结局,欧洲国家的组织形式真正开始走出了中世纪
七年战争
(1)时间:1756-1763年
(2)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英法争夺政治优势、商业和殖民地霸权的矛盾和普奥争夺中欧霸权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英法斗争的焦点集中在北美、西印度、印度的领土和商业领域;普奥争夺的重心集中在领土和对德意志的领导权上。
(3)英法、普奥德继续争斗导致了欧洲有名的;外交革命,即联盟的重新分化组合。英国与普鲁士结成联盟,法奥也签订条约结盟,不久,西班牙、瑞典、萨克森加入法奥同盟。出现了两个集团对垒的局面。
(4)1756年5月,双方开战,战争持续了七年,被称为;七年战争。这场战争分为欧陆战场和海外殖民地战场两条战线。战争初期法奥联盟占优势,但由于俄国与普鲁士单独议和,法国最终战败。1763年,法、西语英国签订《巴黎和约》,法国失去了北美和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西班牙则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法、奥也与普鲁士签订了《胡贝尔茨堡和约》,确认了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占领,这等于确认了普鲁士的强国地位。
(5)评价:
① 不仅在欧洲进行,也在美洲和印度进行,因而是一场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欧洲战争。
② 是一次属于英法争霸性质的战争,其他参战各国虽抱有各自的目的,但都受到了英法争霸的制约。
③ 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战前英法争夺欧洲、商业和殖民地霸权的局面由于英国成为海外贸易和殖民地霸主而宣告终结。与此同时,随着西班牙、荷兰影响的衰减和俄国实力的增强,欧洲国际政治斗争的重心由西欧移向东欧。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开始成为欧洲政治舞台上的主角。英国是战争的胜利者,逐渐成为美洲和印度的主宰,它通过对殖民地的巧取豪夺,进一步增强了七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法国则损失惨重,丧失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主地位,一步步衰落下去。奥地利失去了西里西亚,实力大大削弱,在德意志国家中失去了领先地位。普鲁士虽付出了巨大的战争代价,但毕竟得到了西里西亚,加入了列强行列。俄国借此时机扩张了实力,成为主宰东北欧国际政治事务的重要一员。
  ④ 虽然形成了欧洲政治新格局,但并没有消除列强争夺霸权的旧矛盾。法国对战败一直耿耿于怀,伺机复仇,英法尖锐对抗的状态没有大的改观;奥地利收回失去的西里西亚的愿望与普鲁士争霸德意志的计划水火难容。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strong></font>
(1)1648年10月24日签订。是在新教势力取得相对优势的情形下签订的。
(2)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领土问题、宗教问题、确定德意志国家的体制。(主要内容)
(3)历史意义: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确定了一些现代国际关系原则,对欧洲国际体系的建立和欧洲未来的政治经济秩序影响深远,在国际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结束了持续30年之久的全欧规模战争,而且也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该体系展现的更多是欧洲的国际秩序。
(4)确定的国际关系原则:
① 开创了一个先例,即以;会议  解决争端。
② 明确规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原则,确认了国家主权平等。
③ 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以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④ 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被打破。
⑤ 世俗专制的封建王权体制得到了加强。
⑥ 确立了外交常驻代表机构的制度,为主权国家经常性的政治经济交往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乌得勒支条约》 
(1)背景:1701-1713年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等国对峙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国。最后交战双方在1713年签订了《乌德勒支条约》。
(2)《乌德勒支条约》首先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腓力五世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但
他及他的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以确保西班牙不与法国合并。除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王位的要求没有实现以外,其他战争国的目的基本上都达到了。
(3)评价:欧洲大陆均势得到了维护并且更加稳固,因为大国受到削弱,小国纷纷崛起,普鲁士的一加入到列强行列,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国从一个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乌德勒支条约》签订后,欧洲形成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约保证了大国之间的实力均势,而在海上,英国获得了主宰权。
《航海条例》
(1)背景: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特别是吞并苏格兰和爱尔兰以后,政治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开始把矛头指向海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到17世纪中叶,英荷两国为争夺海洋霸权和海上贸易垄断权,转入了大规模军事斗争。
(2)当时英国对荷兰的基本政策是:如果不能结成坚固的联盟,那么两国就兵戎相见,直至荷兰承认英国的海上霸权。根据这一政策的基本思想,1651年英国提出《航海条例》。
(3)《航海条例》是英国政府旨在奖励和保护本国航运业和海外贸易的一系列法令的总称,
目的是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英荷就此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但荷兰拒不接受《航海条例》,谈判破裂,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荷兰战败,于1654年与英国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规定荷兰不得与欧洲以外的英国岛屿和殖民地通商,英国也不得与欧洲以外的荷兰岛屿和殖民地通商。该条约几乎是《航海条例》的翻版。由此,荷兰作为海上大国的地位受到削弱,英国开始踏上了争夺海上霸权的殖民帝国之路。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背景:由于婚姻关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路易十四都拥有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且西班牙是一份丰厚的遗产。1700年,西班牙国王病逝,其遗嘱要求西班牙务须保持完整并由路易十四的孙子继承,如路易十四拒绝,再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儿子继承。路易十四接受了这份遗产,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肯轻易放弃,事情到了非战争不能解决的地步。
(2)1701-1713年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整个欧洲分裂成两大阵营。法国、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等国为一方,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组成反法同盟,并得到了勃兰登堡、葡萄牙和萨伏依的支持。最后交战双方在1713年签订了《乌德勒支条约》。
(3)《乌德勒支条约》首先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腓力五世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但他及他的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以确保西班牙不与法国合并。除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王位的要求没有实现以外,其他战争国的目的基本上都达到了。
(3)评价:在这次战争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着崇高的宗教目标,意识形态之争被排除在战争之外。这场战争是;第一场很少带有宗教色彩的战争,是第一次主要为商业和海上霸权的利益角逐的战争,是英国人第一次慷慨地用在欧洲政治上的战争,是第一次可称为世界大战的战争。通过战争,欧洲大陆均势得到了维护并且更加稳固,因为大国受到削弱,小国纷纷崛起,普鲁士的一加入到列强行列,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国从一个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乌德勒支条约》签订后,欧洲形成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约保证了大国之间的实力均势,而在海上,英国获得了主宰权。
试析美国独立后的对外政策 
1973年9月3日,英美双方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  。美国独立后对外政策总目标是维护和发展商业资本,保证资本原始积累,巩固新近赢得的独立。美国独立后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依旧很严峻,它的北面、西面被英国和西班牙的殖
民地包围着,边界(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问题)、密西西比河航运、纽芬兰捕鱼权、贸易特惠等问题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问题。因此,美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相结合的对外政策。
(1)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对外政策的基石,是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其目标是摆脱欧洲列强的控制和影响,巩固美国独立的成果,其实质;只是一个抵制欧洲干涉、实现国家自我利益的策略口号。  (该思想的产生过程)
孤立主义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三个基本特点是: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其核心是不介入欧洲争端。所谓;孤立  ,实际上主要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孤立不是绝对地与外界隔绝,也不等于在经济上隔断与外界的联系,经济上的孤立与资本主义的外向性要求相抵触。刚刚独立的美国一方面由于国力弱小、羽翼未丰,无法与欧洲列强搞实力外交,另一方面利用地理上的孤立状态,与欧洲维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以便在与欧洲列强的竞争中保持行动自由。

更多推荐

欧洲,战争,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