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梅塔那和德沃夏克
1、捷克民族音乐的产生背景:
捷克最早的土著居民为凯尔特人,公元初被日耳曼人取代。5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建立捷克历史上第一个斯拉夫王国。公元11世纪时,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15世纪初波希米亚盛行以胡斯领导的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宗教改革运动。1415年胡斯被教会以异教徒罪名处以火刑而死后,引爆捷克反抗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革命运动。1526年,身为天主教徒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成员、奥皇斐迪南当选为中欧多民族国家国王,捷克民族和斯洛伐克民族沦为被压迫民族。1848布拉格年爆发了武装起义,虽然惨遭镇压,但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高涨,以斯梅塔那和德沃夏克为代表的捷克民族乐派诞生,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斯梅塔那和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出生在一个酿酒商的家庭里,很小就显露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六岁举行钢琴演奏会,八岁开始作曲。他的启蒙老师是捷克卓越的音乐家约瑟夫·普罗
克什,斯美塔那从他身上得到了很深的教益。1848年革命事件成为他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当1848年革命爆发时,他曾亲身参加反抗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革命运动。他在这如火如荼的革命现实直接影响之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一系列反映这一伟大事变的作品,包括《两首革命进行曲》、《民族近卫军进行曲》和《自由之歌》等。革命赋予斯美塔那以力量,帮助他意识到推动现实前进的思想与艺术的功用。在被迫流亡国外的五年(18551861)中,仍时刻关心着祖国。回国后,以领导捷克民族音乐事业为己任,尤其是在开展民族音乐、民族歌剧方面起着开路先锋作用。 斯美塔那和贝多芬有着类似的经历——失聪,但他的耳聋比贝多芬还要痛苦不堪。1874年不幸两耳全聋,内心极度痛苦。开始感到有种刺耳的尖锐声音回荡在脑际,不久以后双耳完全失聪。与贝多芬不同,他的全聋并没有为自己带来安宁,而是为他带来日夜不休的噪音困扰,据他自己描述,就如同永远置身于一个喧嚣的大瀑布之下一般。这一病症后来终于引发了精神病,斯美塔那也因此住进了疯人院。可就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他不但没有间断音乐创作,而且不断创作出精品。他一生中最精彩的一些作品,几乎全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像交响诗《我的祖国》以及带有自传性质的《我的生活》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1884512日,斯美塔那终于走完他一生的道路,死于布拉格精神病院,葬在维谢格拉
德公墓的捷克名人祠中。斯美塔那在捷克古典音乐方面所起的历史作用,可以同格林卡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地位相比,人们常把斯美塔那称为"捷克的格林卡",这确是对他的十分恰如其分的评价。
斯美塔那用他对祖国——捷克的热爱,创作了很多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创作风格先后受到德国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的影响以及李斯特交响诗的影响。晚年在创作上着意汲取具有浓郁乡土风味的波西米亚素材,提倡发展和体现民族音乐风格,成功地把通俗题材加以美化和艺术化。创作范围广泛,包括歌剧、合唱、交响诗、室内乐以及钢琴曲等。歌剧《被出卖的新娘》(1866)的上演,一举奠定了他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他是一位民族作曲家,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提倡民族音乐,他领导的男生合唱团“布拉格赫拉霍尔”以“心向祖国”为号召,在捍卫民族文化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体现音乐的民族性方面,斯美塔那将捷克将民间音乐素养融入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少直接采用民歌主题,却处处充满了浓郁的捷克民族音乐的风格及意味。斯美塔那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作曲家,这种精神明显地体现在他的音乐中。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标题交响音乐的代表作。斯美塔那在继承李斯特首
创的单乐章交响诗体裁的前提下,通过统一的构思和主题贯穿的手段,创造性地将六首各自独立的交响诗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新的“交响诗套曲”结构。他的音乐作品同捷克民间艺术有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并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乐观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从广阔的角度体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在不断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捷克人民的精神面貌,传达了当时人民的情感和思想,使他成为捷克当之无愧的“音乐奠基人”。
《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民族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的祖国》作于18741879年间,这时斯美塔那已遭到耳聋的极大不幸,他一面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面忘我地讴歌祖国光荣的历史,抒写祖国美丽的河山。这是一充曲满对祖国和人民深刻的爱、对未来和光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乐观精神的颂歌。
沃尔塔瓦河,南北贯穿捷克全国,并流经首都布拉格,作曲家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刻画沿岸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久远的历史,沿途人民的生活,倾吐内心对祖国深沉炽热的爱恋。全曲可分八个小段:河之源头、林中狩猎、乡村婚礼、月光与仙女、主题再现、圣·约翰湍滩、流经布拉格、穿过维谢格拉德城堡。乐声响起,在欧洲中部葱郁的波希米亚森林,
两股泉水喷涌而出,一股温暖而波涛汹涌,一股冰冷而水势平缓,它们,便是大河之源。在弦乐和竖琴的伴奏下,长笛奏出一个曲调和单簧管奏出的一个与之反向进行的曲调分别代表这两股泉水,然后管弦乐的配器逐层加厚,音响不断加强,涓涓细流逐渐汇成河川。它穿过密密的丛林,流经茂盛的草地,发出悦耳的追逐声……
接着,在潺潺水声之上,小提琴唱出了一个民歌风的优美旋律,宽阔而舒展,它成为贯穿全曲的“沃尔塔瓦”主题。抒情主题未了,圆号奏出了嘹亮的号角式音调与小提琴奏出的流水音调交织在一起,使人恍然若见在河边的树林里犬马奔驰,鼓角争鸣,正在进行一场紧张而热烈的狩猎。号声远去,河面恢复片刻宁静,又传来轻快活泼的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像是在庆祝婚礼,沃尔塔瓦河受到感染,水流也变得热闹起来了。夜幕降临,“波尔卡”渐渐沉寂,万籁俱寂,唯有河水依旧流淌。此刻,月上树梢,碧波闪亮,山林水泽,虫鸟歌唱,水中倒映出一座一座古老的城堡。河面轻纱曼妙,仙女凌波起舞,光影婆娑,弦乐在高音区奏出清亮如玉仙乐般飘缈的音调。
东方露白,黎明重降,大河水继续前行,那优美的主题再次出现并有了新的发展。沃尔塔瓦河来到斯维特扬峡谷,这里是巨石林立的险峻之地,圣·约翰湍滩似在“夔门”之下,激流
冲击礁石和峭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随后,大河进入了捷克的心脏———布拉格,音乐色彩一改为明朗的大调性格,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一路到维谢格拉德(第一首的城堡主题),这一有着光荣历史的捷克名城,变奏主题,浓笔刻画古城的勃勃英姿,最后音响渐弱,直至完全静下,无限的静中蕴涵着无限的动,沃尔塔瓦河消失在“诗人”极目的天际……仿佛,作曲者不朽的灵魂在远胜天籁的流畅音符里走进了属于全人类共同财富的交响诗,在“我的祖国”的“大河”上,满脸微笑、神圣安详……
3、德沃夏克与《新大陆》第九交响乐
安东·列奥波德·德沃夏克 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1841—1904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青年时期),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Folk Music)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于184198日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近郊的一个小旅馆主和肉商的贫苦家庭里,他的童年是伴随着辛勤的劳动度过的。13,他便沿袭父亲的道路,当了屠户学徒。但是少年德沃夏克十分上进,他刻苦自学,并逐渐显露出音乐才能。他最初跟随本村的乐师学习小提琴,16进入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这所音乐学校是让他成为音乐家的摇篮。
1859年,德沃夏克以优异的成绩从布拉格风琴学校毕业,此后他便开始在布拉格临时剧院 (后改建为国家剧院)里担任中提琴师。在此期间,他广泛地吸取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乐派作曲大师们的创作经验,并且迈上自己的音乐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富有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赞赏和拥护。在捷克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下,他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作曲家,早在1859年,18德沃夏克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1865年,他的第一交响曲《茨洛尼斯的钟声》问世,此后便开始了他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1878年,他创作的《斯拉夫舞曲》获得很大成功,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1892年,德沃夏克来到美国,担任了纽约音乐学院院长的职务,此时德沃夏克已经51岁高龄了。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将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他在美国任教期间,以美国黑人音乐为素材,创作了著名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黑人四重奏)和他那光辉的代表作之一——《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一生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很广:他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Opera),十一部神剧和清唱剧(Oratorio),九部交响曲(Symphony),五部交响诗(Symphonic Poem),六部协奏曲(Concerto),三十二首室内乐(Chamber Music)重奏曲,此外还有大量的钢琴曲、小提琴曲、序曲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又译自新大陆)、《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F大调弦乐中重奏》和歌剧《水仙女》、《国王与煤工》。
190451日,德沃夏克因中风在布拉格不幸逝世,终年63岁。
交响曲"新大陆",顾名思义是指一八九二年作曲家离开家乡,赴纽约国家音乐学院任教时期的创作.有些人认为这部交响曲充满黑人,印地安人音乐的色彩,所以是属于美国的,而捷克人从交响曲中,听到许多富于捷克民族,民间色彩的音调,变化音,它理所当然地属于捷克.当我们聆听《新大陆交响曲》时,可以体验到作品包含了多层次的丰富含意,它既有作曲家对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地方的新鲜而生动的印象与感受,又有一个身处异乡,但魂系家园的音乐家,永远不会摆脱掉的思乡之情,交响曲的音乐中,处处流露出德沃夏克作为波希米亚人的独特气质和他自己的个性特征.正像德沃夏克说过得那样:不管他"是在美国还是英国",他所写的"总是真正
的捷克音乐".这部交响曲按它的作品编号是第九交响曲(e小调),作品第95.写作时和最初完成时,并没有取名为"新大陆",而是在美国友人的建议下,临到一八九三年12月首演前夕才决定以此为名的。
《新大陆交响曲》采用传统交响曲的四个乐章的形式: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很快的快板),第二乐章是比慢板还慢的"广板",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第四章是"火热的快板",也是奏鸣曲式.和海顿,贝多芬比较起来,从结构模式来说,是相当典型的古典交响曲,但具体的细部结构和风格气质,则绝对是属于浪漫主义的十九世纪.

更多推荐

捷克,民族,斯美塔那,创作,主题,祖国,交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