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凹印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一、历史的回顾:
1、手工雕刻
凹印的起源与谷登堡发明活字凸印是处于同一年代。第一场用于印刷的凹版问世于1446年,是刻在金属上的,属宗教性内容。以后又发展到乐谱、地图、扑克牌等等,基本上传习于金匠及盔甲匠之手。
凹印当初叫intaglio,原是意大利文,意思即刻入或雕刻出来的。把欲复制的图文刻在版子上形成凹下去的线条或网点,然后对这些凹下去的线条或网点敷入墨汁进行转印。
凹版与当时谷登堡发明的凸版印刷术是不相通的,所以当初的印刷品遇有图画只得靠木刻版,甚至请美术师手工描绘。不久,许多美术师也就重点从事雕刻凹版,因为这毕竟是一种比木刻版精美的大众传播手段。当时,以德国最为盛行,尤以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的手艺最出色,被公认为当时最精美的凹版均出于他之手。
2、化学腐蚀
以手工雕刻的凹版制作一直沿用到16世纪初,有人发明了化学腐蚀制铜版的方法,其中包括Daniel Hopfer (1505)Franco Mazzuoli(在1504—1540年之间不断改进)等。
所谓化学腐蚀法,起初还是得请美术师在铜版表面上“画”上一层软的耐蚀剂,把图文部分露出,然后以酸进行腐蚀,铜版曝露部分受蚀后就成凹版。此种腐蚀方法后来扩大至锌、铝,甚至钢铁。
化学腐蚀法出现后,凹版虽然仍无法应用于当时已较发达的凸版印刷机上,但是以凹版印画页,然后贴到凸版印刷的书册内却日益增多。如从1751年到1765年才出齐的全套法国百科全书的插图均采用凹版印刷。凹版还被广泛采用作书籍封面的装饰性印刷。复制乐谱也成为凹版的一种主要用途。直至二十世纪初,仍然是受乐谱印刷欢迎的一种印刷法。此外,随着美洲大陆开发而兴起的地图印刷也是凹版印刷的一个重要用途。
3、阶调版
初期的凹版仅限于线条,而不能复制出阶调版,至多是用平行或交叉线条或点子,来表示阶调。到十七世纪,德国人Ludwig von Siegen发明了网线版技术。有了此种方法后,才开
始能以铜版雕刻复制出灰阶调。其方法是:由雕刻者持一个带有金属点针的小轮用力在铜版面上滚动。点针就在铜版上刻(压)出许多小的凹点,凹点少的就“亮”,凹点密的地方就代表暗调。
后来又出现一种工具叫Rocker,用它在铜板上刻出一圈边框线,然后由雕刻者按此边框线刻铜面(也有用金钢砂纸去磨钢板),这种阶调版与线条版配合使用,以复制暗调、背景、或根据美术师的设计实现某种强调的效果。
阶调版的出现很快成为复制艺术品或精美绘画的一种优选手段。此种工艺虽然基本上仍未能脱离美术师及雕刻师的手工操作,但毕竟成为复制图画的一种重要方法,直到十九世纪。不少世界闻名的美术大师,就以化学腐蚀复制为其一生中的重要工作。在此同时,凸版印刷由于印刷设备的改进、文字设计与铸字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在文字印刷质量方面达到新的水平,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4、圆滚筒印刷
最早的印刷机是木制的,只能印小版面的印刷品,其压力也受到限制。第一台金属印刷机
诞生于1550年,使大版面印刷成为可能,但机器很笨重,续纸、收纸均靠手工。于是印刷机制造者又想到如果把印版与印张都放在辊筒上改为“线接触”,其印刷压力就大可降低,而且可以采取卷筒走纸,印刷效率大可提高。
平版雕刻转为滚筒雕刻的尝试是由纺织行业当开路先锋的。纺织业用凹版滚筒来印制连续的花布。根据1874年出版的法国制造艺术词典记载,早在1680年就开始了。这种早期的凹版滚筒可能还是手工雕刻的,其印刷质量并不怎么稳定、完美,在纸张印刷中可能通不过,但对当时尚处于乡村工业地位的纺织行业来说,还是被接受了。
5、照相术的发明
照相术的发明为凹印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个飞跃。
1826年,Joseph-Nicephon Niepce在探索把石印石上的图像转移到凹版上去的方法时,发现了某些化合物的感光性能。到1838年,照相原理通过实验得到证实。于是,不论凸印、平印、还是凹印的从业人员不仅获得了拍摄文字或图画的新方法,更重要的是还能从自然界直接摄得如肉眼所见的调子逼真的影像。这对印刷业来说,有双重促进使用:一是用感光技术来制作新的印版,既快,又简便;二是学会复制更精细的、调子更丰富的相片。
欧洲各地的雕刻师及照相师都纷纷为寻求不需通过花工夫的手工雕刻而能制出带阶调的凹版的方法。1773年巴黎出版了一本书,描述在腐蚀前把粉尘洒敷在铜版上就可得到网线调版子。
当时,在法国采用过的所谓Aquatint制版法。该种做法是:先用手工雕刻好图版,再在需要灰阶调的部分有选择地洒上一层白糖或小颗粒状的树脂,然后以不同的腐蚀时间和不同浓度的腐蚀液进行多次腐蚀,就可获得不同的阶调。当然,这种方法仍然很费人工,也不简便,不过效果倒还不错。1768年,Jean-Baptiste Le Prince在法国完善了此种工艺,不久,此法风行欧洲,成为书籍插图的主要凹版印刷工艺。西班牙的美术家Francisco de Goya及法国美术家Edgar Degao先后成为谙熟Aquatint的大师。
Aquatint终究有局限性。不仅步骤多、费工夫,而且必须看到打样后才能知道效果,难以掌握,稳定性和重复性均很低。
6、光致耐蚀剂的发现
今天大家不以为奇,然而当初要把一个照相图像成功地转移到凹版上去,却是经过长期的
探索才发现的。在这方面,William Henry Fox Talbo是最坚定的试验者。他于1852年获发现含铬胶体带感光性的英国专利。他把加有重铬酸盐的明胶涂在铜板上,然后放些树叶或花边之类的东西在其上,曝露于日光下,见光部分的明胶即硬化,以冷水冲洗后待干,感光硬化的明胶层被保留下来即成为耐蚀剂,露出的铜面就受酸蚀而下凹,这种方法就叫“照相雕刻法”。
这种方法当初也只限于制线条版。经过Talbot的不断改进,并模仿Aquatint的某些做法,终于在1858年获得一项专利。他通过浓度递减的三氯化铁溶液对铜版进行腐蚀,从而控制铜版受蚀的深度,还可以采用蒙版的方法使版面的某些区域腐蚀深些而印出较深的密度。
Talbot的照相腐蚀法比以前的方法又前进了一大步,然而,仍然要依靠雕刻者的技巧与干预,一块版子要经过多次腐蚀才能完成。于是,他继续坚持试验,以求改进。
7、网屏加网法的发现
Talbot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回报。到1860年,他终于研究出网屏的原理。他把一块黑布放在涂有感光剂的金属板上,通过曝光,发现在板面上留下大小不同的点子。于是他又
把一块网格放在投影镜头与感光材料之间,发现连续调的稿子被分隔成为不同大小的点子,眼睛看上去时似乎完全再现了原稿的全部阶调。
这一发现打开了照相加网制版法的大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性能可靠的玻璃网屏问世,使加网制版工艺实用化,尤其在平印与凸印方面。但奇怪的是在凹印方面,一些雕刻师并不立即采用此法,他们仍然以连续调阳图及颗粒状树脂洒敷在铜版上的老办法来复制阶调凹版,这既与当时的市场习惯有关,同时也可能由于凹版要做在圆滚筒上,有些技术问题(包括在滚筒上涂敷感光剂及玻璃网屏无法包裹到滚筒上去等)尚未解决。
8、碳素纸的问世
耐蚀剂虽能涂在滚筒上也经得住酸腐蚀,但要得到有差别的腐蚀深度,必须经过多次腐蚀。18621864年之间,另一个英国雕刻师J.W.Swan发明了有感光性的碳素纸法。
SwanTalbot的方法作了改进。他把含重铬酸钾的明胶涂在纸基上,曝光后,将其转移到另一纸基上或另一种材料上,使可溶的胶层朝上,将纸基剥离然后用热水把可溶性胶层洗去。这样就可通过一次腐蚀获得深浅不同的滚筒。不过真正用此种办法制出近代轮转凹印
滚筒,其间又隔了好几年。虽然TalbotSwan都掌握若干技术专利,而第一个实用性凹印滚筒的成功还得归功于富有创造性的波西米亚(后来的捷克斯拉夫)人Karl Klietsch,他被称为现代凹印工艺的开发人。
Klietsch曾把他的实用凹印技术卖给好几家维也纳公司。他的技术细节在18863月的维也纳照相刊物上公布后,就离开维也纳,进了英格兰的一家司托雷兄弟印布公司。1892年,他申请了好几项有关照相的发明专利。其中有一项是把照相与雕刻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三色试验的小样,采用单向线和十字交叉网线印在纸上,至今仍保存着。
Klietsch加入兄弟印布公司后,他以凹印进行纸张印刷的兴趣再次增长。18958月,兄弟印布公司下组建了伦布朗凹印公司。这个凹印公司是由Klietsch与雕刻师Samuel Fawcett二人管理的,他们用卷筒纸凹印机印了许多艺术品,最初的一些印刷品就是在纺织品印机上印出来的。他们为了技术保密,没有申请任何有关伦布朗复印品是如何印出来的专利。生产中,各工序分隔在不同房间内,不许工人相互走动串联。而且对外只说是用凹版印刷,实际上是滚筒印的。后来他们还印过漆布及一些地毯之类的东西。差不多有十年之久,享受独家专营之利。Klietsch的秘密究竟何在?原来,当英美印刷者在试验先制出加网
阳图片然后再拿去晒碳素纸时,Klietseh的做法却是先通过网屏对碳素纸曝光形成一个硬化了的细网格,然后再以连续调阳图对碳素纸作第二次曝光,使细网格中的感光胶根据阳图图像的调子密度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他一直保守着这一工艺秘密,直到1903年他的一位伙伴移民到美国,才使这个技术公诸于众。
9、第一台成功的轮转凹印机:
发明家在不断完善制版工艺的同时,印刷机制造商也并未闲坐。一位法国出版商Auguste Godchaux,年轻时曾在纺织品印染厂工作过,于1860年取得卷筒纸双面印刷机的专利。他的机型与现在的轮转凹印机相似,已经采用了刮墨刀把凹版滚筒上的浮墨刮清。187187日英国印刷行业报Lithographer曾作了介绍:图像雕刻在直径6英寸,宽度24英寸的铜滚筒上,滚筒上的网穴很细,肉眼几乎不易察觉。
klietsch的凹印制版法在二十世纪初被传授到美国以后,凹印机也开始进入美国。美国纽约Van Dyke公司购买了英国Reich-Wood公司制造的凹印机。这是美国最早的凹印印刷企业。在美国,凹印最早是用来复制美术品及印报纸。美国第一台凹印印报机是在1913年由纽约时报副刊出世。由于凹印印刷网点细腻,调子丰富,从此风行一时

更多推荐

印刷,凹版,雕刻,腐蚀,滚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