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记录管理制度
实验室记录管理制度:实验记录管理制度
实验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
设立统一实验记录管理办法及格式,规范实验记录,便于今后资料查找。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技术中心开展的各项科研,实验等工作任务。
三、内容
1.研究实验记录是指在试验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等原始资料。
2.实验记录的基本要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防止漏记和随意涂改。不得伪造、编造数据。
3.实验记录的内容通常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或方案、实验时间、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过程、观察指标、实验结果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实验名称:每项实验开始前应首先注明课题名称和实验名称,需保密的课题可用代号。
实验设计或方案:实验设计或方案是实验研究的实施依据。各项实验记录的首页应有一份详细的实验设计或方
案。
实验时间:每次实验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
实验材料:实验仪器设备名称、型号;主要试剂的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及有效期;自制试剂的配制方法、配制时间等。实验材料如有变化,应在相应的实验记录中加以说明。
实验环境: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对环境条件敏感的实验,应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实验室的温度及湿度等。
实验方法:常规实验方法应在首次实验记录时注明方法来源,并简述主要步骤。改进、创新的实验方法应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和操作细节。
实验过程:应详细记录研究过程中的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异常现象的处理及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的分析等。实验结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变化。
结果分析:每次实验结果应做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有简要、明
确的文字。
实验人员:应记录所有参加实验研究的人员。
4.实验记录用纸
实验记录必须使用本部门统一专用的实验记录本。
图表和数据资料等应按顺序粘贴在记录本的相应位臵
上,并在相应处注明实
验日期和时间;不宜粘贴的,可另行整理装订成册并加以编号,同时在记录本相应处注明,以便查对。
实验记录本或记录纸应保持完整,不得缺页或挖补;如有缺、漏页,应详细
说明原因。
5.实验记录的书写
实验记录应使用钢笔或中性笔,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实验记录应用字规
范、字迹工整。
常用的外文缩写应符合规范。首次出现时必须用中文加以注释。
实验记录应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有效
数字的取舍应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记录不得随意删除、修改或增减数据。如必须修改,须在修改处划一斜
线,不可完全涂黑,保证修改前记录能够辨认,并应由修改人签字,注明修改时间及原因。
实验记录应妥善保存,避免水浸、墨污、卷边,保持整洁、完好、无破损、
不丢失。【实验室记录管理制度】
6.实验记录的签字、检查和存档
每次实验结束后,应由实验负责人和记录人在记录后签名。
项目负责人或部门主管要定期检查实验记录,并签署检查意见。
每项研究工作结束后,应按归档要求将研究实验记录整理归档。
实验室记录管理制度:实验记录管理规定
实验记录模板
注:样品名称与实验批号相符,每个样品名称不能重复同时必需与分析谱图名称一致。
实验室记录管理制度:XX实验室管理制度
第1篇:质量管理制度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实验室记录管理制度】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
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发样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本溶血。样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对所用检测方法、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及仪器等进

更多推荐

实验,记录,质量,样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