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光与色彩 第1课时光源
第( 一)单元  第  1  课  第 1    课时
课题
光源
作课时间
作课内容
本课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光,认识它们的形成特征与性质,围绕物体自己能否发光,也就是鉴别光源这一主题展开。 
课时
教学
目标
1.观察各种发光的物体,能指出哪些物体是光源。
2.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
3.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分享与发现。
课时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举例说明发光物体的特征,鉴别光源与非光源物体。
2.难点:观察某些物体的发光过程。
教具
学具
火柴、蜡烛、钢丝球、两节电池、带导线的鳄鱼夹、装有细沙的托盘。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发光的物体,看看他们是怎样发光的。
          导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单元导入 出示课本中的一首小诗: 
 教师引导:关于光,大家并不太陌生,不过关于光还有很多的奥秘需要大家去探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探索光与色彩的知识。
二、聚焦 
1.平时,我们看到的光究竟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他们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光源的知识。板书课题:1.光源
三、探讨 
活动一:认识什么是光源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光?他们是由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2.教师相机出示阳光、烛光、星光、萤火虫的光等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这些发光的东西,我们都称他们为光源。
3.出示光源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光源。 
光源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宇宙间的物体有的是发光的,有的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能自行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教师强调:光源的概念一定是自己能发光的物体才叫光源,自己不能自行发光的物体不能称之为光源。 
5.怎样辨别哪些是光源? 
教师引导:光源一定是自己能发光的物体,请大家根据这一标准来判断一下下面的这些物体是不是光源。 
6.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两幅图片,想一想这两幅图片中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吗?
预设: 
图片1,摩天大楼的玻璃是反射的太阳光,这个不算光源,因为摩天大楼反射的太阳光来自于太阳,而并不是摩天大楼自己会发光。 
图片2,月光照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的,这也不是光源。首先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他只是反射太阳的光。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水面也不是光源,因为水面本身不发光,他只是反射月光,所以月亮和水面都不是光源。
活动二: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教师引导: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这些光源都一样吗? 
2.出示课本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和下面的4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光源都一样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
预设:这些光源有的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我们称之为自然光源,还有一些是人们制造出来的,我们称之为人造光源。 
2.引导学生列举我们身边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
3.教师相机出示一些自然光源的图片以及人造光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的不同之处。 
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
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活动三: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发光的过程 
1.出示课本第3页点燃蜡烛的图片,提出要求:动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且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发光的过程,想一想蜡烛究竟是怎样发光的。 2.学生分小组活动,动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思考蜡烛是怎样发光的。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4.全班交流 
通过观察燃烧的蜡烛,想一想蜡烛是怎样发光的?你有什么发现?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也像蜡烛那样,是通过燃烧发光的?
预设:油灯、木材、篝火、酒精灯、火把等等。 
6.教师相机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些光源都是通过燃烧发光的。
活动四:给细钢丝通电,观察钢丝发光的过程 
1.教师引导:日常生活中,蜡烛等是通过燃烧发光的。下面我们来给钢丝通电,看看钢丝是怎样发光的。 
2.出示课本第3页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活动所需的材料以及活动方法。
3.全班交流 
所需材料:钢丝球、带导线的鳄鱼夹、沙盘、电池等等。
活动方法: 
①从钢丝球中抽出一根细钢丝,将两个带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细钢丝的两端。
②将两个鳄鱼夹立在沙盘中,把其中一根导线固定在电池的电极上。
③用另一根导线碰触电池的另一极,观察细钢丝发光的现象。
活动注意点: 
钢丝在通电的时候千万不要触摸,小心触电。 
4.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仔细观察钢丝通电时的现象,想一想钢丝是怎样发光的?
5.全班交流 
指生说一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预设:在给钢丝接通电流之后,发现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钢丝是怎样发光的?
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并且猜一猜这首小诗描述的是什么?预设:这首小诗描述的是光。 第1句小诗说的是阳光,第2句小诗说的是月光,第3句小诗说的是火光,第4句小诗说的是灯光。
预设: 阳光,是由太阳发出来的。灯光,是由电灯发出来的。烛光,是由蜡烛发出来的。星光,是由星星发出来的。荧光,由萤火虫发出来的
预设:自然光源有恒星(包括太阳)、极光、萤火虫光、夜明珠发出的光、闪电、深海中发光鱼、会发光的植物等等。 人造光源有火把、油灯、蜡烛、电灯(包括白炽灯、日光灯、高压纳灯、霓虹灯等)、酒精灯、激光、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 
预设: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蜡烛不断的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发热产生高温,在高温下未完全燃烧的蜡烛细小碳微粒就会发光。
 
导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预设:说明钢丝在通电后会发热,会逐渐变红发光。 
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6.教师引导:钢丝通电后发热,会逐渐变红发光,可以看出钢丝是通过通电发光的。
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光源也像钢丝一样是通过通电发光的。
7.学生列举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 
 
教师相机出示一些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通电发光的光源。
8.教师引导:蜡烛、木材、油灯等一些光源,是通过燃烧发光的,而日光灯、白炽灯、手电筒等一些光源,是通过通电发光的。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其他的发光方式吗?
预设:碰撞摩擦发光,比如闪电。
爆炸发光,比如炸药。 
教师出示闪电、烟花等等光源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发光方式。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光源,知道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同时,我们还了解了什么是自然光源,什么是人造光源。懂得了蜡烛、木材、篝火等等是通过燃烧发光的,而白炽灯、手电筒等等是通过通电发光的。
预设:白炽灯光、激光、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
教学
反思

更多推荐

光源,发光,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