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试题数:12,总分:120
1.(问答题,12分)学校开展了“践行节俭美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时候,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向我们① guàn shū节俭的思想。一粒米,看起来甲,但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如果全国人民人人节约一粒米,那么汇聚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光盘行动”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乙的词语,“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球新冠疫情让粮食问题再次凸显,在其他国家都在为粮食储备② yōu xīn chōng chōng时,我国的粮食储备则让全国人民吃了定心丸。充足的粮食储备,离不开全民节俭。
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虽然已经率先实现了小康,但是依然要厉行节俭。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对浪费不能丙。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汉字
① :___ ② :___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字母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家喻户晓
B.不以为意
C.微不足道
甲:___ 乙:___ 丙:___
(3)同学们收集了许多以节俭为主题的标语,想制作成海报张贴在学校里,关于这些标语,
下列说法错误
..的一项是 ___
A.勤俭节约光荣,奢靡浪费可耻。(“奢靡浪费”是并列短语)
B.节约用水一点一滴,珍惜粮食一颗一粒。(“珍惜粮食”是动宾短语)
C.科学点餐,理性消费。(“理性消费”是补充短语)
D.勤俭节约传家宝,和谐校园不可少(“和谐校园”是偏正短语)
(4)把以上标语制作成海报之后,同学小宝提出“科学点餐,理性消费”不适合贴在学校里,而同学小安认为贴在学校里没问题。你支持谁的观点,请写出你的理由。
(5)同学们在“字源网”上查找了“俭”和“奢”的源流,了解了“俭”和“奢”的意思,以下摘选古代名言警句中,没有辩证分析“俭”和“奢”的关系的句子是 ___
A.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B.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C.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形声字。人(亻)表意,篆书形体像侧身站立的人,表示人节俭;僉(佥qiān)表声,佥有全、都义,表示各方面都要节约。声旁简化。本义是节省、俭约。
节省;不浪费:~朴|节俭|省吃俭用。
~省~学~约勤~省~勤工~学克勤克~
形声字。大表意,表示大肆花费钱财;者(zhě)表声,者有多意,表示大肆铺张浪费,过多花费为奢。本义是奢侈。
① 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跟“节俭”相对,~侈|~华。② 过分的:~望|~求~奢侈~华~靡~望~想骄~淫逸穷~极侈
2.(问答题,3分)一天,小安收到的同学小宝一条微信消息(如下),请结合此次综合性学
习的收获,劝说小宝理性消费,谨慎购买AJ6篮球鞋。请以小安的口吻写一段文字回复小宝。
09:06
小安,下周学校篮球比赛,我想买双两千多的AJ6,我老爸却不同意,说我已经有很多双
篮球鞋了。
晕死!我爸堂堂一公司高管,月薪五万多,我们家几套房,有必要这么抠吗!
3.(填空题,10分)默写。
① 独坐幽篁里,___ 。(王维《竹里馆》)
② ___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③ 双兔傍地走,___ ?(《木兰诗》)
④ ___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⑤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 。(周敦颐《爱莲说》)
⑥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 。(李商隐《贾生》)
⑦ 草木本无情,人以情赋之。诗人笔下的草木,也浸染着诗人的情感。韩愈在《晚春》一诗
中的“___ ,___ ”用拟人与比喻的修辞,明贬实褒,写出了草木对春天的留恋;龚自珍在辞官回
家的途中,用“___ ,___ ”表达自己虽然离开朝廷,依旧会关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4.(单选题,2分)一首诗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品读。对于《游山西村》这首诗的品读错.误.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品关联:首联中的“腊”字点明诗中的时间,与“丰年”呼应,“丰年”又是后面“留客”且“足鸡豚”
的物质基础,层层关联,耐人寻味。
B.品哲理:颔联既实写诗人在旅途中山路疑无实有,景色似绝复出的有趣经历,又虚写诗人领
悟到的哲理——逆境中只要锲而不舍必将迎来希望。
C.品习俗:诗人在颈联中记载了当时临近立春,箫鼓随处可闻,人们纷纷穿上盛装,遵循旧俗,迎接节日的喜庆场景。
D.品联想:尾联中诗人想象以后乘月色而来,轻叩门扉,与村民再次欢聚的场景,让全诗在一种闲适、希望的氛围中结尾,回味无穷。
5.(问答题,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
去之。二十忝科名① ,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② 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③ ,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
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注】① 忝:名列进士的科名。② 同年:同榜登科的人。③ 矫俗干名:故意用不同流俗的姿态来猎取名誉。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惟吾德馨.___
② 无丝竹
..之乱耳 ___
③ 平生衣取蔽.寒 ___
④ 但顺.吾性而已 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3)下列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 ___
A.甲文的体裁是铭。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B.“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C.根据乙文内容来推断,题目“训俭示康”中的“俭”是“俭朴”的意思。
D.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有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志趣,甲文中的刘禹锡喜欢世俗乐曲,乙文中的司马光以簪花为乐。
(4)《陋室铭》文末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来自我赞许。请结合原文,说说陋室为何不陋。《训俭示康》文末作者说“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请结合原文,说说作者“不以(陋)为病”的原因是什么。
6.(问答题,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节俭是一种优良传统
毛泽东的衣着简朴,衣服更是补了又补。他在1949年接见民主人士时,还是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只在开国大典时才定做了新制服,但他只有在开会和接见外宾等场合才穿。他的一双袜子穿了多年,导致袜筒经常滑落在脚踝上且容易露出补丁。工作人员在他会见外宾时,常常用“小心,家丑不可外扬”的暗语,提醒他坐下时要收腿,以免让人看见袜子上的补丁。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接待外宾安排上讲究形式,注重排场,招待外宾的国宴丰盛异常,浪费现象十分突出。毛泽东为此痛心地指出:“接待外宾的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这是阔少的恶习,阔少是挥霍国家资产的败家子!”他认为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到底,极大改变了外宴招待上的浪费之风。
(摘自2016年5月12日《团结报》)材料二:
节约是一种技术革新
项目对象: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国际空港,也是中国境内第一个采用过境运输方式的国际机场。其中,仅T3航站楼内部面积就达到46万平方米,国内排名第四。深圳机
场航站楼照明系统年能耗约1622万kW–h。
技术原理及适用领域:
LED,英文全称为Light Emitting Diode,又称发光二极管。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抗震性能好。在提高原照明系统照度前提下,采用光效高、寿命长、光褒小的LED光源,采用“一对一”替换原有灯具,不改变原有线路,不增加设备,以达到节能目的。
项目具体内容与效益:
更多推荐
外宾,诗人,浪费,粮食,同学,国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