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合⼀”场所?三合⼀”场所有哪些安全隐患?
什么是“三合⼀”场所?
“三合⼀”场所是指住宿与⽣产、仓储、经营⼀种或⼀种以上使⽤功能违章混合设置在同⼀空间内的建筑。该同⼀建筑空间可以是⼀独⽴建筑或⼀建筑中的⼀部分,且住宿与其他使⽤功能之间未设置有效的防⽕分隔。简单来说,所谓“三合⼀”场所,就是集⽣产、⽣活、仓库为⼀体的⼩⼯⼚⼩作坊。
这类⼤多可燃物多,住宿场所和加⼯、⽣产、仓储、经营等场所没有严格的防⽕分隔,消防设施不健全,⼈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旦发⽣⽕灾,极易造成⼈员群死群伤,给⼈民的⽣命财产安全造成了相当⼤的危害。
场所分类
⽤于家庭作坊和经营活动的“三合⼀”场所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有多种类型。
1、按照表现形式分为三类:
成⽚开发
成⽚开发的商场(市场)类“三合⼀”场所。是指在成⽚开发的招商城、商业城中,在经营娱乐、加⼯场所内设有员⼯集体宿舍且未采取必要防⽕分隔的商铺、商业⽤房。
成线设置
成线设置的门⾯房类“三合⼀”场所。是指在沿城市(城郊)街道两边连⽚(三户以上)建设的既⽤于经营、加⼯、仓储,⼜有员⼯集体住宿的且未采取必要防⽕分隔的商铺。
零星建造的经营、加⼯、仓储类“三合⼀”场所。是指沿城市(城郊)街道两边或在民⽤建筑、住宅⼩区内零星建造的既⽤于经营,⼜有员⼯集体住宿且未采取必要防⽕分隔的场所。
2、按照使⽤性质分为三类:
家庭作坊式
①家庭作坊式“三合⼀”场所。是指将员⼯集体住宿场所与⼩型⽣产加⼯、修理或可燃物品仓库混合设置且未采取必要防⽕分隔的住宅建筑。
商业类
②商业类“三合⼀”场所。是指将商业经营与员⼯集体住宿混⽤且未采取必要防⽕分隔的民⽤建筑,包含在住宅建筑内进⾏商业经营活动或在商业经营⽤房内同时容留⼈员住宿两种情况。
餐饮娱乐类
③餐饮娱乐类“三合⼀”场所。是指员⼯集体住宿场所设置在餐饮及⽂化娱乐场所内,且未采取必要的防⽕分隔的建筑。
三合⼀”场所有哪些安全隐患?
1、“三合⼀”建筑设计不规范,经营、储存与住宿场所⽆防⽕分隔,建筑及装修材料耐⽕等级低。
“三合⼀”建筑很多设计都不是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建造的,⼤多数都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合格。其建
筑内部装修、⽣产功能分区、职⼯宿舍的布置都由企业经营者⾃⾏安排,随意性极⼤,消防安全管理⼗分混乱。多为住宅、出租屋改变⽤途,有的还是违章搭建的临时建筑,其疏散逃⽣条件差,多数只有⼀部楼梯,安全出⼝被封闭、疏散通道被占⽤,窗户上还安装防盗铁窗铁栅栏。消防设施也配置缺乏,⼤多没有防⽕防烟分区、⽕灾⾃动报警和固定灭⽕设施,没有基本的灭⽕逃⽣⼯具。防⽕间距也不够,尤其是区域性”三合⼀”场所,建筑密集,间距狭⼩,给后期⽕灾扑救带来困难。
2、“三合⼀”场所管理混乱,居住⼈员复杂,弱势群体居多。
各场所、各经营者都是只顾门前雪,对其它经营者或邻近场所不闻不问,导致有⽕灾情况发⽣时也不能够及时发现。⼤多数商品房都是建好后再以买断房产权的形式卖给私⼈的,这导致经营者们有充分⾃由使⽤权,在使⽤性质、布局、经营产品种类、装潢装修都不具有法律的约束,这就造成物业管理混乱,当发现问题时没有有⼒措施制约经营者,结果⽣产、加⼯、储存、住宿等都混为⼀起,其中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的家庭住宿和外来务⼯⼈员为主的员⼯住宿,这些场所普遍集经营、储存、⾷宿⼀体,造成⼈员密集、拥挤混乱、电线乱拉乱扯、⼤功率耗电设备超负荷使⽤、仓库堆放货物杂乱不堪。
3、经营者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设施、器材缺乏。
由于经营者为了经济利益不顾员⼯⽣命安全,舍不得消防设施投⼊,对发⽣⽕灾存在侥幸⼼理,认为
门⾯房⾯积⼩,建筑物情况都在视野范围内,⼀旦发⽣事故,有能⼒及时发现并控制。加之员⼯⽂化素质低,对消防安全没有任何概念,只要能挣钱就⾜够,对⽼板是否保证消防安全认为与他⽆关。这些导致许多建筑场所没有应急照明灯、没有安全疏散指⽰标志、没有室内消⽕栓和灭⽕器,如果发⽣⽕灾将难以扑救,易造成⽕烧连营群死群伤恶性事故。
“灭⽕器怎么使⽤?发⽣⽕灾后如何逃⽣?
“灭⽕器怎么使⽤?
第⼀种,泡沫灭⽕器。
使⽤⽅法:
1)在未到达⽕源的时候切记勿将其倾斜放置或移动。
2)距离⽕源10⽶左右时,拔掉安全栓。
3)拔掉安全栓之后将灭⽕器倒置,⼀只⼿紧握提环,另⼀只⼿扶住筒体的底圈。
4)对准⽕源的根源进⾏喷射即可。
第⼆种,⼲粉灭⽕器。
使⽤⽅法:
1)拔掉安全栓,上下摇晃⼏下。
2)根据风向,站在上风位置。
3)对准⽕苗的根部,⼀⼿握住压把,⼀⼿握住喷嘴进⾏灭⽕。
第三种,⼆氧化碳灭⽕器。
使⽤⽅法:
1)使⽤前不得使灭⽕器过分倾斜,更不可横拿或颠倒,以免两种药剂混合⽽提前喷出。
2)拔掉安全栓,将筒体颠倒过来,⼀只⼿紧握提环,另⼀只⼿扶住筒体的底圈
3)将射流对准燃烧物,按下压把即可进⾏灭⽕
发⽣⽕灾后如何逃⽣?
⼀、逃⽣时必需冷静:在公共场所,⼈流量⽐较⼤,加上环境有可能不熟悉,发⽣⽕灾时轻易造成拥挤,在混乱中发⽣挤伤踩伤事故。因此,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安全出⼝⽅向和采取⼀些紧急避难措施,才能把握主动,减少职伤亡。
⼆、积极寻找多种逃⽣⽅法:在发⽣⽕灾时,⾸先应该想到通过安全出⼝迅速逃⽣。我们在去⼀个陌⽣的公共场所时,要特别留意提⽰的安全出⼝标识,以防发⽣⽕灾时,可以在第⼀时间找到安全的出⼝。特别要提醒的是:因为⼤多数公共场所不只有⼀个安全出⼝,在逃⽣的过程中,我们⾸先可以选择从安全出⼝逃⽣,如果真的找不到安全出⼝,那我们也应该选择最近的安全的逃⽣⽅法。⽐如通过
窗户逃⽣,但必需⽤窗帘或地毯等卷成长条,制成安全绳,⽤于滑绳⾃救,绝对不能急于跳楼,以免发⽣不必要的伤亡。
三、寻找避难场所:如果你⾝处在⾼层的建筑中发⽣⽕灾,且逃⽣通道被⼤⽕和浓烟割断,⼜⼀时找不到辅助逃⽣举措措施时,被困⼈员只有暂时逃向⽕势较轻的地⽅,向窗外发出求援信号,等待消防职员营救。
四、互相救助逃⽣:在公共场所流动的青年⼈⽐较多,⾝体素质好,可以互相救助脱离⽕场,最好是有⼀位有相关经验的⼈员出来统⼀组织逃⽣,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伤亡的发⽣。
五、在逃⽣过程中要防⽌中毒:⼀旦在公共场所发⽣⽕灾,将会产⽣有毒⽓体。因此,在逃⽣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声呼喊,防⽌烟雾进⼈⼝腔。还应采取⽤⽔打湿⾐服捂住⼝腔和⿐孔,⼀时找不到⽔时,可⽤饮料来打湿⾐服代替,并采⽤低姿⾏⾛或匍匐爬⾏,以减少烟⽓对⼈体的伤害。

更多推荐

场所,建筑,住宿,没有,经营,设置,分隔,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