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器械的消毒、使用与术后清洗保养及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微创技术渐渐被人们所接受。腔镜的消毒清洗保养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内镜是贵重、精密的仪器,应有熟悉仪器性能并懂得仪器消毒保养配合使用者进行保管,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1 消毒
1.1 腔镜手术的器械物品均可使用低温消毒柜(即环氧乙烷 消毒、万福金安(2000mg/L浸泡、甲醛熏蒸、也可使用等离子灭菌。其中低温消毒柜需40分钟,万福金安30分钟灭菌,10分钟消毒,甲醛10小时灭菌。
1.2 所有金属类腔镜器械均可高压蒸汽灭菌,但是带有塑料成分的器械,切勿用高压蒸汽灭菌。
1.3 二氧化碳管、光源线、冲洗管道及超声刀线、Ligasure 均可用甲醛熏蒸及等离子灭菌,其中二氧化碳管可高压,其他消毒方式均不可使用,如有污染,可使用一次性保护套。
1.4 电子腹腔镜可高压及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普通镜子只可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或者甲醛熏蒸。
1.5 浸泡时应将各种器械轴节打开,管腔应充满消毒液,各种电源接头勿沾上消毒液或水,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无菌纱布擦干后使用。
2 使用
2.1 器械护士手术开始前应仔细检查各项器械的功能及螺丝有无松动,尤其是气腹针的弹性、电凝分离钳的方向转动及有无电凝连接。内镜的清晰度及有无模糊裂痕,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应根据光源线选择合适的镜子,根据电刀选择合适的电凝线。
2.3 安装好各种腔镜器械,仔细检查其功能及有无缺少。安装时应仔细,各种螺丝口应对准拧紧,trocar 及吸引器上的弹簧片及弹簧应小心安装。
2.4 贵重器械如超声刀、Ligasure 应现用现打,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轻拿轻放。
2.5 传递手术器械时应将器械处于功能位递与手术医生,超声刀、Ligasure 、双极应先调好功率大小,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再递与手术医生。
2.6 内镜使用时,器械护士递与医生接住后放可松手。
2.7 台上各种管道,尤其是光源线不得打折,监督台上医生使用情况。
3 术后清洗及保养
3.1 清洗内镜器械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清洗人员穿专用工作服,防渗透围裙戴帽子、口罩、手套及一次性防护眼镜。
3.2 清洗时应将所有器械拆至最小单位(有些小螺丝不必拆卸 ,用流动水将其血迹冲洗干净。镜子单独清洗,放置稳妥之处,物镜用擦镜纸反复擦拭,避免划伤镜面。
3.3 将清洗后的内镜及器械放置多酶洗液浸泡,用小毛刷、50ml 针管、棉签等将其刷洗干净,各种管腔一定要用小毛刷刷洗。注意浸泡时内镜最后轻轻放入酶洗液中,并与其它器械隔开,避免碰撞伤及镜面。
3.4 将酶洗后的器械、内镜用流动水彻底清洗,以去除管腔内的多酶洗液及脱落的污物。然后用干纱布擦干,管腔用50ml 针管注气排空管腔内的水分,以免长期水迹存留造成器械生锈。
3.5 将各种管道用湿纱布擦干后,以直径20~30cm盘成圈后放置,切勿打折,也不可盘置的直径过大或过小,否则易损坏导光纤维。
3.6 检查清洗后的内镜的清晰度,有无裂痕,两人共同检查镜子的完整性后登记存放。
3.7 清洗后的物品如需熏蒸则每天最后一位手术结束者将其放置熏箱熏蒸。不用即可涂无菌石蜡油,放于固定专用器械柜内保存,以便保管和下次使用。
4 内镜器械的管理内镜器械应有专人管理,管理者不仅熟悉器械的性能使用,还应掌握器械的拆卸,安装,消毒,保养的技能。 5 管理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5.1 不可随便使用其它消毒液,以免腐蚀器械、镜片。
5.2 清洗使用或者移动器械时,要轻拿轻放。尤其内镜手术结束时应由医生和巡回护士共同分离镜子和摄像头。
5.3 镜子应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以防镜片毛损,影响视野清晰度。
5.4 浸泡器械用的消毒液应每周更换一次,乙肝患者用后应立即清洗器械并浸泡消毒,浸泡后立即更换消毒液。
5.5 刷洗器械用的小毛刷应一用一消毒,酶洗液一用一更换。
5.6 术前仔细检查仪器设备的功能是否完好,器械的绝缘层有无损坏等,以免发生损伤仪器和病人。
5.7 应备有零件,如电线、灯泡等,以备术中发生故障时能立即更换。
5.8 若有器械、内镜磨损或损坏,应及时修理。

更多推荐

器械,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