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媒体地图|中国新闻媒体最新排名
                               中国的新闻媒体,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它的主要标志是从政治体制而来的。我们知道,新闻媒体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这在每个国家都是一样的,但是同为上层建筑,新闻媒体和上层建筑的核心层面――政治的关系,在不同的国家又是有所不同的。在实行三权分立政体的国家,新闻媒体基本上处于相对自立的状态,当然也会受到政府和财团的制约,但是主要接受法律的制约和媒体的道德及责任自律。
  在中国,由于国情和政体的特色,新闻媒体处于一元化领导之下。这种一元化主要体现在媒体政策制定、媒体投资与产权、媒体人事安排、媒体内容指导与控制等方面。
 
  国家级新闻媒体
 
  如果从媒体地图坐标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新闻媒体基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
  首先,从一元化领导的分工来说,中央宣传部具有全面领导的权力,具体工作由中宣部新闻局负责。在国家机关方面,又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相关方面的行政管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还负责就重要新闻向国内外作权威发布。
  从行政层级来划分,可以划分为中央级、省级、地市级。这三级都具有直属于自己的新闻媒体,只不过覆盖的地区和承载的报道任务有所不同。中央级的媒体有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有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有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上是最高级别的,也就是最权威的新闻信息发布机构。除此之外,还有两家侧重专业方面的中央级报纸,一家是老资格的《光明日报》,一家是后来创刊的《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覆盖教科文卫领域,《经济日报》覆盖财经领域。
  由于近年来网络新闻的兴起,又有了两家依托于相关媒体的最高级别和最权威的网站,一个是人民网,一个是新华网。其中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又是一个亮点,主要因为这个论坛的言论比较自由,信息比较丰富。在以上高层次的新闻媒体集团当中,衍生了许多子媒体,其中市场导向明显的三张报纸比较有名,一张是人民日报社办的《京华时报》,一张是光明日报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合办的《新京报》,一张是人民日报社办的《环球时报》。前两张报纸虽然是
由中央级媒体集团创办,但是由于覆盖面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所以并非全国性的新闻媒体。《环球时报》是一张面向全国的国际新闻报纸。另外还有一张国家级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这也是唯一的老资格的英文报纸,面对英文读者。
  以上几个传媒集团和媒体,就是中国的传媒航空母舰,虽然型号不同,功能有异,但都属于国家核心新闻机构,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规模庞大,实力雄厚,新闻信息吞吐量巨大,受权机会众多。新华社由于其在国外有100多个分支机构,在采集新闻信息的能力方面是无与伦比的,但在销售信息和回收成本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除了以上所说的核心团队之外,还有一个国家机关部委和群团组织的媒体圈,相当于航空母舰外围的驱逐舰之类。最著名的就是团中央的机关报《中国青年报》。另外还有《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人民铁道报》等许多种(包括网站)。这些机关报既要承担对口的机关宣传职责,又要承担面向公众的相关专业的信息传播,这两种功能集于一身,在面向市场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难度。
  从以上高层级媒体的情况可以看出,不同的媒体,对于新闻的理解和选择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这主要是由这些媒体的性质、任务和它们所面对的受众决定的。
 
  省级新闻媒体
 
  在每个省、市、区,都有一个基本完全相同的媒体结构,以几个大型媒体集团或者大型媒体为平台。这些媒体接受省级宣传部门的统一领导,同时接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等管理机构垂直的行政管理。
  在省一级,一般都根据媒介的渠道性质,分为四个种类:一是以省市区为台名的省级电视台,运用有线光纤、卫星传输覆盖本省区和全国。二是以本省党委机关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集合多家报纸、期刊、网站,形成以纸质媒体为主要媒介的传播平台。三是历史悠久的省级广播电台。四是近年来网络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省级新闻网站。省级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网站这四大家,形成了一个省市区的新闻信息主流传播渠道。
  各个中心城市或者大型城市,新闻媒体的结构分布,基本与省级相似,特别是若干年以前出现的所谓副省级城市,与省级的媒体结构,高度相似。大型城市新闻媒体虽然与省级的结构相似,
但在规模和实力、传播影响力方面还是有较大区别的,例如城市电视台一般还没有卫星频道,要出省出国就比较不容易。中型城市和地区一级,在媒体结构上,也基本仿照省级媒体的结构,不过规模更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四种类型的媒体平台应有尽有,只不过传播影响的区域较小。
  在省级或者市级新闻媒体当中,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那就是有的媒体由于本身的努力或者形势的需要,成就了跨越地区的影响力,例如《南方周末》等报刊。
  由于省级和市级媒体高度的属地化管理体制,还形成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一是这些媒体都有超越本地走向更大区域或者全国的愿望,例如上海的《东方早报》,目标覆盖区域是整个长三角地区。二是出现了横向协作的动向,例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北京媒体合办都市报,当然由于其中有许多政策问题和市场问题,步子还不大。三是在报道内容方面,省级和市级媒体之间,往往采用“手电筒”方式,即涉及敏感、负面、批评、突发事件、舆论监督等内容,出现异地“投射曝光”的模式。考虑到招商引资、维护地方形象等因素,一些地方对于当地媒体做了比较严格的限制。但是由于行政权力的属地化,对于外地媒体的监督就很难限制。
 
  社会媒体
 
  以上的叙述,已经勾画出中国媒体地图的大部分。但是这些还不能全面填充媒体地图的空格。中国的新闻媒体还包括大量的基层新闻传播平台。这些基层传播平台,包括县级电视台、报纸、网站;学校的校报、广播站;工矿企业和城市社区的电视台、报纸、网站;乡镇的广播站等。这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传播触须,延伸到千家万户和亿万受众,这些媒体也是以新闻传播为主要内容,兼有生活信息、娱乐、服务、地方宣传动员等。
  事实上,这些基层媒体平台容纳了大量的新闻专业人才,一般来说,这个群体的新闻工作者不会持有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这些基层媒体主要为一定的组织机构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提供信息服务,采用“准新闻报道”的方式,有些属于传播理论中的“组织传播”范畴,所谓“准新闻报道”范式,是指在客观提供新闻报道的同时,注入了大量为本机构和本领域服务的信息,信息传播者指示行为方向的主观愿望较为强烈,节目和文稿当中有大量当地领导的开会影音和讲话稿、通知等动员鼓动信息。
  这些媒体,采用新闻传播的形式,提供一些新闻信息,但其实质更多的还是基层组织的传播。由于这类基层宣传机构数量众多,覆盖面广,影响较大,也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媒体地图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更多推荐

媒体,信息,新闻,新闻媒体,传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