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饮品牌的突围:单店盈利模型的建立
展开全文
吾老湿 · 2020-06-01 15:22 来源:营销学习社
餐饮营销的本质是对外求价值认知,对内求运行效率。
价值认知从产品,服务,场景三个维度做就餐体验的提升。
很多品牌对外价值认知做的很好,很多餐饮品牌看起来生意很好,门店也经常能够看到门口在排队,在外人看起来可能很赚钱,但月末一算,发现也没有赚多少钱。
尤其是餐饮行业“三高一低”的情况下,情势更加的严重。
为什么门店看起来生意火爆,整个品牌价值的塑造,顾客的体验感设计的也很好,为什么还是做不起来呢?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你的内部运营效率非常的低,你的客群结构没有想清楚,导致你的产品结构,价格结构,空间结构也就不清晰;
而这些你没有思考清楚,你的成本结构,团队结构,业务结构也是一本糊涂账。
比如说你选址在购物中心里,但你的定价却是很便宜,那你再怎么做也很难维持下去,因为购物中心的房租很高,你定价低了,生意再怎么好,你肯定也赚不了多少,最终就是为房东,为员工打工了。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客户,30多家的连锁店,曾经有一个店开在万达里,但由于顾客对这个品牌的认知就是低价的品牌,价格无法提高太多,因为价格提高,顾客就跑了。
所以,这个店开在万达里,虽然生意也是很好,但是就是不赚钱,原因就是客单价低,租金高,无法支撑成本结构,而价格一旦提高顾客就跑了,所以最终还是闭店了事。
再比如说你的客群结构是两个人消费为主的情况下,你的门店空间结构却设置了一大堆的四人桌,甚至是四人以上的桌子,导致空间资源的极大浪费了。
最终导致营收始终上不去,而你不关注这些,而总是认为是客流量不足,拼命的搞活动促销,有用吗?
还比如说如果你是快餐,你的客单价不高,顾客群体的消费高峰期在中午两小时,这个时候你提供了非常好的体验,顾客整体满意度也很高,但是你就是难以赚到。
因为快餐讲究的是效率,讲究的是在高峰期的高翻台率,而你提供了极致的服务体验,顾客一吃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你说你怎么可能赚钱?
那么,门店内部运营效率包含哪些方面呢?如何提高运营效率呢?
衡量内部运营效率有下面这三个变量:
坪效
人效
品效
很多人可能都说,这些因素我知道啊,但这些是经营的结果,是经营成果的评判指标,但具体怎么做呢?
在分析如何提高这三个指标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公式:
营业纯利=顾客量*客单价*毛利率-成本
影响坪效的因素包括顾客接待量,客单价还有餐厅面积;
影响人效的因素包括产品成本(毛利率),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等;
影响品效的因素包含产品结构(引流品,利润品,形象品),门店爆品,产品分类,各分类主推品,各分类的相关性。
这里的人效计算公式是:月净利润人效=月净利润额÷1/2(月初人工+月末人工)
品效是:月营业额÷菜品总量
坪效,人效,品效是衡量经营成果的指标。
坪效的背后是产品结构,价格结构,空间结构的优化;
人效的背后是成本结构,团队结构,业务结构的优化;
品效的背后是坪效和人效的优化
而这些结构都清晰以后,才有品牌门店盈利模型的构建,品牌才有可扩张,可复制的到店
盈利模式的确立。
(一)
衡量餐厅成果的三个因素是坪效,人效,品效。
我们就讲讲如何提高坪效,而提高坪效的因素有翻台率,餐厅面积,客单价等。
我们先着重来讲讲如何提高翻台率。
两个相同品类,面积,客单价都差不多的餐厅,如果在翻台率上有区别,这两个餐厅的营收是完全不同的。
提高翻台率主要围绕顾客在“侯餐,点餐,出餐,就餐,收餐”五个环节梳理出标准化的流程,进而提高整体的就餐效率。
这里我围绕顾客五个就餐的触点,整理出12条提高流程效率的方法
一,侯餐
1,让门口排队的顾客先行点餐,减少入桌后的决策时间;
2,设置限量供应的菜品,让顾客提前到餐厅就餐,减少排队人数(限量供应的菜品能够获得顾客的青睐);
3,让顾客乐意等位,避免客人的流失,提供增值的服务,海底捞就是做的很到位(数据统计表明快餐的客群等位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
二,点餐
4,菜单设计上,设置必点招牌菜,减少顾客选择时间;
更多推荐
结构,提高,品牌,就餐,门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