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大赌注
作者:***
来源:《董事会》2014年第02期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与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当着亿万观众的面,设下一个大赌局:倘若小米公司在5年之内销售额超过格力电器,那么董明珠输给雷军10亿元人民币。
        不管这个赌局会不会像王健林和马云的赌局那样“短命”,也不管“铁娘子”和“雷布斯”是逢场作秀还是说话当真,这两个企业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一个是有着9个工厂、7万工人、3万专卖店、销售额超1000亿的格力,其代表着典型的中国式制造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既是“中国制造”也是“中国创造”。另一个是零个工厂、4千名员工、零家专卖店、销售额300亿的小米,代表着移动互联网时代轻资产、重营销的新兴科技企业,以令人惊艳的产品和服务吸引粉丝,用独特的互联网方式进行口碑营销、饥饿营销。
        除了赌局,值得考究的还有三个问题:实业和轻公司,哪种商业模式在未来更有竞争优势?如马云所说,判断小米模式是否成功,在于其能做多久,那么怎样才能基业长青?小米“手机+电视”的产业链如何实现效能最大化,轻公司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态链?
        商业模式之争
        回到赌局的本身,董明珠之所以底气十足,是因为她认为一个没有工厂的企业,是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的,假设工厂不能合作了,那么好的产品便难以为继;一个没有专卖店的企业,是提供不了更好的售后服务的,特别是格力所承诺的“六年免费服务”,没有售后体系和工厂的小米手机和小米电视根本做不到。再者,在格力看来,轻资产的公司很难有共赢的思想,因为它把所有的经营风险都转嫁给别人了,卖出去的就是小米的业绩,卖不出去的就是工厂或是供应商的库存,所以虽然位于产业链前端,但是一旦后端的供应出了问题,就会变成很大的危机。而格力只要与马云合作,便可以轻易拥抱电子商务时代,互联网营销其实是可以学习、复制的。

更多推荐

小米,工厂,企业,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