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打开的柜门》教学设计
学校
课题
16.打开的柜门
年级
一年级
授课教师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时
1课时
课型
设计应用
三维目标
1、初步认识各种柜子的外形特点与用途。
2、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柜子的造型。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如何了解并掌握柜子的造型特征和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表现打开的柜子和里面摆放的东西。
教具学具
盒子 包装纸 小剪刀 彩笔 胶水 描图作品
教学双边过程设计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欣赏与引入
1、教师展示、播放各式各样生活中称作“柜”的图片;
  1、主动了解柜子的造型特点、激发创作的欲望。
    通过师生双边的交互行为,完成课程的引入环节,让学生发现柜子的不同式样与各类差别,初步感受对象的材质特征。为后面的学生创作作准备。
2、引导学生从外形着手观察、讨论,它们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
  2、认真观察、思考,并讨论各种柜子的外形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与探索新知。
1、向学生明确任务、并演示柜子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创作的步骤与方法。
1、在掌握柜子外形特点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并掌握柜子的制作步骤与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探讨并动手运用各种材质设计制作任务中的柜子,激发创作的自信心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2、营造氛围,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柜子的图片。
2、在欣赏成品的过程中探索如何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木质、藤制、铁皮等)制作喜欢的柜子。
三、学生制作
1、教师出示柜子实物模型,让学生亲手体验打开柜子。
2、欣赏、了解不同作品的各种表现形式,体验感谢物品的不同感受。
1、学生观察和了解柜子的外形特征与里面所装吕的关系。
认真地听、看、提出不懂的问题。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尝试在演示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
    教师通过展示,引导学生更加认真地去观察柜子的形状和结构,然后利用各种方法装饰自己制作出来的柜子,让作品更加漂亮。并探索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材质进行创作。
四、创意指导
教师巡视、适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想象中的柜子。
1、阅读任务要求,大胆分工与合作。协助小组内完成驱动任务。
  主要培养孩子动手动脑主动创造的能力与信心。
五、展示评议
引导学生对个人及集体的制作作品进行相互的学习与评价。
学生以小设计师的身份介绍自己的满意作品,并将展品进行团体组合。
通过展示提升学生的表现欲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总结整理
组织学生忙收拾物品及废纸屑。
学生整理工具材料。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行为习惯。
板书设计
制作过程
作品展示
1、剪开盒子
2、重新折叠
3、粘贴部件
4、加上隔层
5、美化装饰
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属于“设计与应用”范畴。针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柜子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件。在利用废纸盒、废纸卡片进行再利用的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能够更加认真地去观察柜子的形状和形体结构,然后渗入自己的想象成份进行创作,并能够把自己“制作”出来的作品进行细心装饰,让它们变得更加漂亮。设计本课时的时候,我考虑到了孩子们对课程内容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并能激荡发孩子们的想象与创作的激情。在上课中,应该始终抓住孩子们的兴趣与年龄特征,通过适时的行为评价,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画出或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柜子,学会将绘画技巧与其他造型方法运用到本次作品创作之中来。

更多推荐

学生,柜子,创作,制作,作品,设计,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