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考点326花岗岩球状地貌花岗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最常见的火成岩,是大陆地壳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可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广义的花岗岩类指的是花岗岩及与花岗岩密切伴生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组成,还有少量的暗色矿物如黑云母和角闪石。花岗岩形成部位较深,有充分的冷凝结晶时间,它的矿物颗粒也长得较粗大,用肉眼即可识别,因此花岗岩是在野外较易识别的火成岩。
花岗岩地貌是在花岗岩体基础上,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其地貌景观以高耸、雄浑、雄峻、雄险为特征。花岗岩在冷凝过程中因体积收缩,常常产生不同方向的裂隙,这种裂隙称为节理,常见的花岗岩节理有垂直节理、水平节理和斜节理。以上的节理由于是和岩石形成时同时产生,又称原生节理。在岩石形成后受外力的影响也会产生另一些方向各异的节理,称后生或次生节理。花岗岩虽质地坚硬,但其节理发育,风化作用、重力崩塌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常沿其节理进行,可形成花岗岩峰林、石柱等造型地貌;原生节理切割而成的立方形块体受风化磨蚀作用变成球状体,也称为球形风化,形成的花岗岩球状岩块常被称为石蛋。
中国是花岗岩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花岗岩经构造抬升出露于地表接受风化剥蚀,形成千姿百态的山峰、台地、石丘、石柱、石蛋等造型地貌景观。不同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气候带、海拔高度、剥蚀深度、地质营力等形成了不同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拓展提升】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下图分别是“太姥山景观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大类岩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塑造太姥山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侵蚀作用、搬运作用B.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堆积作用D.风化作用、堆积作用
2.图中序号能代表形成太姥山岩石的地质作用是()
A.③——冷却凝固B.②——变质作用
C.④——重熔再生D.①——沉积作用
【答案】1.B 2.A
【分析】1.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材料可知太姥山为花岗岩山体,属于岩浆岩,太姥山景观图是由于随着地壳的抬升,花岗岩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不断形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岩浆经过③作用形成岩石乙,而乙岩石经过重融再生形成岩浆,因此③为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由材料,太姥山为花岗岩,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故选③——冷却凝固。因此A正确,故选A。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左图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右图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4.形成右图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火山活动D.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3.B 4.A
【解析】3.据材料可知,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故形成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故B 项正确。
4.右图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最容易被外力风化形成球状风化物,故A项正确。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图6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图7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0—12题。
5.图6和图7岩石类型分别为
A.岩浆岩变质岩B.沉积岩变质岩C.沉积岩岩浆岩D.变质岩沉积岩6.形成图6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7.形成图7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火山活动D.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5.C 6.B 7.A
【解析】5.武夷山丹霞地貌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太姥山花岗岩地貌岩石属于岩浆岩。6.形成图6丹霞地貌,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7.形成图7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
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左图)”、“花岗岩球状景观照片(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有关左图中A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处为向斜构造B.岩层向上弯曲形成山地
C.可能储有石油、天然气矿产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
9.右图为B地照片,形成该景观的外力作用为()
A.风化、侵蚀B.搬运C.堆积D.固结成岩
【答案】8.A 9.A
【分析】8.读左图分析,A区域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判断为向斜构造,A正确;由河流水系的分布可知,A区域为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为山地地形,其形成原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而形成山岭,B错误;石油、天然气易存储在背斜构造,不易存储在向斜构造,C错误;该区域岩石为沉积岩,可能存在生物化石,D错误。故选A。
9.右图为花岗岩球状景观,由花岗岩受外力风化、侵蚀而形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温州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考察发现一处山坡上有大量呈球状的裸露花岗岩,另在山下的坡脚和坡麓发现大量碎屑堆积物。完成下列小题。
10.导致该地裸露的花岗岩多呈球状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熔岩冷凝B.风化作用C.流水磨蚀D.冰川搬运
11.坡脚和坡麓的堆积物属于()
A.残积物B.坡积物C.洪积物D.冲积物
12.堆积物成分可能主要有()
①石膏②石英③长石④云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10.B 11.B 12.B
【分析】10.花岗岩熔岩冷凝形成,但裸露的花岗岩,是由于地壳运动出露地表,再受外力作用形成球状地貌,A错误;球状风化:岩石呈圆球状,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花岗岩、辉绿岩以及某些砂岩中,不同方向的裂隙切割岩体,水、气体及各种微生物等沿裂隙侵入,结果产生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由于裂隙交汇处岩块的表面积较大,风化作用的强度和深度相对也大,使岩块内部未受风化的部分呈球形,因此称球状风化,球状风化的风化碎屑物质被剥离以后,残留的球形岩块称为“石蛋”,花岗岩多呈球状属于风化作用,B正确;流水磨蚀多发生在流水地貌,C错误;冰川搬运多发生在高山地带,D错误;故选B。
11.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坡积物是风化基岩风化的产物,而残积物是侵蚀产物,A错误,B正确;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CD错误;故选B。
12.堆积物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风化产物,石膏是硫酸钙,属于沉积岩成分,①不符合,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和角闪石等矿物组成,②③④符合,综上,ACD错误,B正确,故选B。
图1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一种特殊砂岩地貌,这种绚丽的红层地貌遍布在天山山麓、西部山岭、盆地边缘甚至沙漠腹地。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①—⑦表示地质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13.构成图1中红层地貌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成因与图2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B.乙-③C.丙-⑤D.丁-⑥
更多推荐
形成,风化,岩石,球状,地貌,节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