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与板块构造环境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岩浆岩石学又可分为岩类学和岩理学。岩类学又称描述岩石学、岩相学,主要研究岩石的产状、分布、组成、分类、命名等方面的问题。岩理学又称理论岩石学、成因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形成条件、成因机理等方面的问题。
(一)相关知识
花岗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花岗岩是指石英含量>20%的侵入岩。广义的花岗岩称花岗岩类,是空间上与狭义的花岗岩相伴生,成因上与狭义的花岗岩有联系,石英含量一般>5%的各类侵入岩。
花岗岩的成因分类主要有3种类型:S-I-M-A型、壳幔同熔型-陆壳改造型-幔源型、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这3种划分方案中,S-I-M-A型应用较广。
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一般划分为:火山弧花岗岩(VAG.)、板内花岗岩(WPG.)、同碰撞花岗岩(S-COLG.)、洋中脊花岗岩(ORG.)。
花岗岩的S-I-M-A成因类型划分与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表1)。判别方法需采用地质产状、岩相学特征、岩石化学成分、含矿性等方面综合判断。
岩石化学成分的特征参数和判别图解较多。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1)高秉璋,洪大卫,郑基俭,等。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2)李昌年。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3)邱家骧,林景仟。岩石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4)陈德潜,陈刚。实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二)成因类型与板块构造环境的判别图解
岩石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岩石常量元素分析、岩石稀土元素分析、岩石微量元素分析、岩石同位素分析。利用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进行特征参数计算与判别图解,是研究岩石成因的主要方法。在化学成分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中,常量元素应用较广。S型花岗岩与I
型花岗岩的判别,是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在选用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中要注意3方面问题:①要同时选用岩石常量元素、岩石稀土元素、岩石微量元素、岩石同位素的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避免单一图解导出的片面结论;②在选择判别图解中,不同成因类型和板块构造背景的投影区域不应有太多的重叠范围;③在选择特征参数中,各类参数要有明确的对比标准。
表1 花岗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
成因类型 | M型花岗岩 | I型花岗岩 (科迪勒拉型) | I型花岗岩(加里东型) | S型花岗岩 | A型花岗岩 |
幔源型 | 壳幔同熔型 | 陆壳改造型 | Lie gu | ||
构造环境 | 洋中脊 花岗岩 | 火山弧花岗岩 | 同碰撞 花岗岩 | 板内花岗岩 | |
岩石种类 | 斜长花岗岩 | 英云闪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中性侵入岩 | 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其中侵入性岩 | 以二长花岗岩为主 | 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碱性侵入岩 |
暗色矿物 | 普通角闪石、黑云母 | 普通角闪石、 黑云母 | 黑云母 | 黑云母(Ng′=红棕色)、白云母 | 黑云母(Ng′=蓝绿色) |
副矿物 | 辉石 | 磁铁矿、榍石 | 磁铁矿、钛铁矿 | 钛铁矿、独居石、石榴石、菫青石 | 碱性闪石、辉石 |
A/NKC | ≤0.6 | 1.1~1.0 | ≈1.0 | >1.1 | 0.9~1.1 |
87Sr / 86Sr | <0.704 | <0.706 | 0.705~0.709 | >0.708 | 0.703~0.712 |
δ18O | 5.5~6 | 8~10 | >10 | 8~10 | |
亏损元素 | Ba、Ti、P (较小) | Sr、Ti、P(强烈) | Ba、Ti、P (中等) | Ba、Ti、P (中等) | |
伴生岩石 | 石英闪长岩、辉长岩 | 安山岩、英安岩、辉长岩 | 玄武岩、安山岩、闪长岩、辉长岩 | 含菫青石的酸性火山岩 | 碱性火山岩 |
包 体 | 镁铁岩 | 闪长岩 | 混杂岩石 | 变质的 沉积岩 | 同源岩石、 镁铁岩 |
产 状 | 小型复合 岩体 | 线型大型 复合岩体 | 分散、孤立的复合侵入体 | 规模较小的复合岩基 | |
构造环境 | 大洋岛弧、洋中脊 | 安底斯型陆弧 | 造山期后隆起带 | 大陆碰撞 褶皱带 | 裂谷带和 板块内部 |
变质作用 | 埋深变质 | 埋深变质 | 退变质 | 低压变质 | |
矿 化 | 斑岩型铜、金矿 | 斑岩型铜、钼矿 | 少见 | 钨、锡 | 锡、萤石、铌铁矿 |
岩浆成因 | 超镁铁、镁铁岩浆分异形成 | 由基性火山岩、下部地壳物质重熔形成。也可以由钙碱性玄武岩浆、洋岛玄武岩浆结晶分异形成 | 硅铝层增厚重熔的产物,位于板块俯冲带上盘 | 地幔低辟使地壳下部物质重熔而成 | |
A / NKC比值是:Al2O3 / Na2O+K2O+CaO(分子数)或Al / Na+K+2Ca(原子数)的简写。
1. 常量元素的R1-R2图解
R.A.Batchelor(1985)绘制了花岗岩的R1-R2图解(图1)中,图中R1、R2均为原子数的综合数据。该图不仅能判别花岗岩的构造环境,还能分析造山旋回中花岗岩碱质变化及板块碰撞的不同阶段特征。
图1 花岗岩成因类型与板块构造环境的R1-R2图解
(仿R.A.Batchelor,1985;引自建水县普雄矿区长岭岗矿段铌稀土矿勘探报告,2015)
R1=4Si-11(Na+K)-2(Fe+Ti),R2=Al+2Mg+6Ca
Ⅰ. 地幔分离的花岗岩,Ⅱ. 板块碰撞前花岗岩,Ⅲ. 碰撞后抬升的花岗岩,Ⅳ. 造山晚期花岗岩,Ⅴ. 非造山花岗岩,Ⅵ. 同碰撞期花岗岩,Ⅶ. 造山期后花岗岩
●燕山晚期花岗岩;■喜马拉雅晚期花岗岩
图1中,各类花岗岩可作如下解释。
(1)地幔分离的花岗岩包括:地幔斜长花岗岩(拉斑玄武岩质花岗岩)-幔源花岗岩(M型花岗岩)。
(2)板块碰撞前花岗岩包括:钙碱性更长花岗岩(消减的活动板块边缘花岗岩)-板块碰撞前消减地区的花岗岩(I型科迪勒拉花岗岩)。
(3)碰撞后抬升的花岗岩包括: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加里东型深熔花岗岩)-板块碰撞后隆起区的花岗岩(I型加里东花岗岩)。
(4)造山晚期花岗岩包括:二长岩(造山晚期花岗岩-晚造山期花岗岩)。
(5)非造山花岗岩包括:碱性、强碱性花岗岩(非造山区加里东花岗岩)。
(6)同碰撞期花岗岩包括:地壳熔融的花岗岩(同造山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S型花岗岩)。
(7)造山期后花岗岩包括:碱性、强碱性花岗岩(造山期后的A型花岗岩。
该图解有2个明显的优点。一是参与作图的因数较多,二是在图解中可以区分7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
2. 常量元素的ACF图解
ACF图解(图2)中,A、C、F均为氧化物的综合数据。该图解参加作图的因素较多。在区分S型、I型花岗岩中,效果较好。
图2 判别花岗岩成因类型的ACF图解
(仿中田节也,1979;引自建水县普雄矿区长岭岗矿段铌稀土矿勘探报告,2015)
更多推荐
岩石,板块,图解,成因,碱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