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设计)题目 | 民宿设计案例分析 | 学科分类 (二级) | 环境设计 | |||||||
题目来源(a.教师拟题;b.学生自拟;c.教师科研课题;d.其他) | b | |||||||||
本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本选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 1.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 意义——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 1.1 本选题的目的 住惯了千篇一律的酒店,人都是会有差异化和追求美的住宿要求,区域民宿便是它的最好补充。区域民宿不同于传统的星级酒店,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这是区域民宿的安生立命之处,也是区域民宿的合理定义,那就是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区域民宿应该是一个多元化、接地气、有“主人意识”和“人文创意”的栖息之地。随着平遥名声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平遥旅游,这让当地的居民发现了商机,他们运用白已的房屋,进行装修与设计,可以让外来的游客居住。本文选择位于平遥古城的“平遥见”民宿,通过对其主题策划,房间改造,内部功能提升建设,能够使其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平遥古城民宿的典范。 1.2 本选题意义 我国民宿业迅猛崛起,不论是增长速度,还是总体数量都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意义在相当程度上已大大超出了住宿业和旅游业自身,正在逐步向四周辐射和发散。当然,由于我国民宿发展快、势头猛,在一些非市场因素的推动下,有些开发建设出现了不计后果的情况,例如:跟风投资,总量过大;客源不足,恶性竞争;设计过度,华而不实;服务欠缺,游客投诉;污染环境,妨碍景观等。因此,当前民宿发展到了一个平台期和瓶颈期,需要冷静、理性的调控和引导,希望我国民宿的未来能够沿着正确轨道,更加健康和良性地发展,为旅游产业素质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在区域里,住惯了千篇一律的酒店,人都是会有差异化和追求美的住宿要求,区域民宿便是它的最好补充。区域民宿不同于传统的星级酒店,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这是区域民宿的安生立命之处,也是区域民宿的合理定义,那就是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区域民宿应该是一个多元化、接地气、有“主人意识”和“人文创意”的栖息之地。区域民宿的空间载体区别于乡村民宿与景区民宿是区域里的各类居住建筑,如区域历史街区、城中新村、现代社区公寓等,包括其它的一些居住配套用房。通过以上基本的了解,区域民宿建筑设计以对原有区域居住建筑的改造为主,一般就是内部装饰的翻新与外立面的提升,更往上就是对整体空间的改造、划分、重构,打破原有格局,创新居住体验。 | ||||||||||
2 本选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针对国内的民宿研究与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地区、三个发展时段“,两个地区:一是台湾地区,一是大陆地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2006年以前,一是2006年至2013年底2014年初,一是2014年至今三个阶段。 国内针对民宿的研究2006年以前主要是宏观层面的研究,比如针对民宿的概念定义所作的研究、民宿行业政策与行业规范等如何完善,总体来说,这个阶段的研究属于理论层面的研究,比较宽泛。2007年以后随着民宿在云南等地区的发展开始具有一定的影响,引起了一些社会力量的关注,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于发展,民宿在线营销的广泛深入,针对民宿的研究也越来越具体,开始关注网络营销、客户满意度、客户评价、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营销策略、经营策略等层面的研究,程度也相较之前更加深入。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公布,各地的民宿业相关管理规范、制度相继出台,各地竞相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旅游,由此大陆民宿业开始进入井喷式发展期,其中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婴源、浙江的杭州、桐庐、广东的深圳、梅州、福建的厦门、云南的澜沧县、贵州的荔波等地民宿业发展尤为显着,相关的研究也快速增长。研究方向从宏观理论研究到操作层面的实践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整体民宿的开发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以及乡村旅游发展前提下的民宿村发展道路和民宿村发展过程中的古村落的环境保护等问题的研究。 民宿原真性的保持是民宿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失去了原真性,民宿村的旅游吸引力也就随之失去了,针对民宿村原真性保持的问题,以及原真性保持与乡村旅游发展如何有效结合,国内学者做出了相关的研究,基于文化真实性的角度,黄其新等(2012)对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350周灿(2014)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持的旅游发展进行研究360刘昌雪等(2003)为了解乡村旅游业、民宿产业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限制因素,以皖南地区为例进行分析37.民宿村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的综合考量,如何构建四者间的良性关系,陈腊娇等以诸葛村为例,给出了参考模型38.卢松等(2005)分析西递的旅游承载量情况,对不同季节的环境容量值加以区分,提出以环境容量静态分析模型对西递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调控,实现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39.在民宿旅游管理体制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关系上,王咏等以西递和宏村的民宿旅游管理体制为例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40.构建乡村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持续提高旅游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程乾等(2010)以浙江古村落为例,对旅游评价指标进行了提炼41.传统村落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让这种无形的资产成为古村落发展的有利资源,冯骥才(2013)对二者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以此为古村落寻找发展机会4G.新型城镇化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村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童成林(2014)以此对古村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建议。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民宿的研究比较务实,更多的是对民宿经营模式、市场主体特质和行为选择等方面的分析,国外民宿成长过程关键总结:政府的推动、行业组织的日常协调很重要;民宿申请许可制保证了民宿的规范化和安全性;民宿经营中的人性化、体验性和个性化服务,是民宿核心竞争力。 Yu Wang (2007)在对纳西民宿的研究中,发现原真性的文化特质十分显着,即时在人构建的特定环境背景下,原真性文化成为一种形式化的存在,但是地区居民与旅客共同打造的原真性也同样能够被感知。 Medina(2003)对伯利兹Succotz村研究发现,没有认同“旅游服务产生商品化的文化”和“旅游服务产生新文化”等说法,并认为旅游可以有助于回复原真性的玛雅文化。Stringer0P.F. (1981)在对英国民宿业主和外国民宿游客的调查发现,民宿经营者的友谊是商业化,并且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复杂性,当然民宿业主与游客之间也不仅仅是交易的关系,还是具有一定的情感上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的界限也是比较模糊的存在。Nuntsu.N.等(2014)与南非Rio30多位民宿经营者交谈,发现当地的犯罪活动是制约其民宿发展的主要原因,另外缺乏政府支持和资金来源也是问题。Lanier P.与Berman J(1993)认为针对民宿经营规模的限制会阻碍民宿业主的收入,同时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是民宿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Kelley C.L.等(2016)对民宿副业经营的模式研究认为,对那些因个人兴趣爱好从事民宿经营的业主,如果实施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会有利于地区民宿业的发展。当然民宿经营的合法性、规范性也是民宿业发展长久以来研究的课题。 3 本选题的项目概况及相关背景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名称 江西省上饶市区域民宿设计 3.1.2 建设规模 本设计由单一主体向组团式发展,位于区域湖边,设计其中的四幢民宿,规模化的打造经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功能会更加全面,管理会更加规范,民宿改造,也不只限于独栋建筑,两三栋、三四栋的组合渐成趋势,那么不同单元间的过渡、联系则显得尤为重要,可对外部空间重构,增设庭院,以传统的空间、现代的设计进行解决。 3.2 相关背景 3.2.1 区位 区域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区域湖东岸,北与彭泽县交界,南同余干县接壤,东以景德镇市昌江区为邻。 3.2.2 历史文化 区域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县,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区域的民居文化是其历史长河中涌现的一朵浪花。区域民居一向以朝阳、通风、散热著称,历代形成多为“三柱、四柱、五柱”为主的砖瓦木制结构房屋,且前檐高后檐低。村落无论大小均设进村门楼,门楼多为“八”字形砖瓦木制古式结构,进门上首和两侧均以石刻或木雕而成的永固式匾额和对联。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式门楼所存无几,只有新建的村落才有现代简易大方的新式进村门楼。房屋建筑结构大体有六种类型:一是草堂茅棚屋,四周墙体用红粘土或黄粘土和卵石筑成,横条放在土墙上,用稻草、茅草或芦苇盖顶,以前全县不分湖区、山区或丘陵均有,现基本绝迹。 有些区域民宿为了表现区域历史特别是区域历史街区类,往往会摆放大量的老旧物品进行装饰,这样的空间作为游客居住空间是不舒服的,通过现代艺术,如画作、照片等形式表现历史,不会过多的占用使用空间,且能达到渲染区域历史氛围的效果,局部单个老旧物品的点缀,或改造成家居进行装饰,则是点睛之笔。区域民宿有别于区域酒店,其更注重人情味的打造,这源于民宿空间本身就为主人与客人的共享空间属性所决定,游客希望去了解主人,这是一般区域酒店所不能带来的体验,通过一些生活化内容的摆放,如书籍、茶具,亦或者是房间主其它的爱好藏品,可拉近与游客的距离,形成主题空间,彰显民宿个性。一个吸引人的区域民宿,需合理划分空间功能,尽可能的在房间保留或开辟一些兴趣空间,实现游客与房主、游客内部或游客间的互动,让其在这里愉快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尤其是在当今亲子游火热的时代,很多家庭带娃出游会选择民宿,不仅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与酒店不同的家的氛围,也能为孩子开辟一块愉快玩耍的空间,亦或者利用局部房间打造一块艺术展示交流空间,不同游客可进行跨时空的兴趣交流,也是吸引客源的一大亮点。一般区域居住建筑,由于空间的集约利用与原有功能布局的混乱,容易造成整体环境的嘈杂,特别是晚上不能给游客带来宁静养心的感觉,改造时应重新合理布局,实现动静分区,加强隔音处理,提升民宿品质。 3.2.3 气候 区域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数达2098小时,平均气温在16.9℃-17.7℃,1-2月为最冷天气,月平均气温为4℃-5℃,极冷最低温度日为-8℃,7-8月份平均气温高达28.8℃-30℃,一年中极端最高温度为39.9℃。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毫米,4-6月为集中雨季占全年降水量50%以上,7-9月为台风雨季带,全年无霜期275天,太阳辐射数为115千卡/平方厘米。 3.2.4 优劣分析 区域地处江西省北部,区域湖东岸,位于东径116°23'45"~117°26'15",北纬28°16'36"~29°42'03"之间,长三角、珠三角、武汉经济圈交汇地带,昌九景金三角和区域湖经济圈内,紧邻中国瓷都景德镇,与九江、南昌、上饶、鹰潭、安徽安庆为邻,经济活力无限。 4 研究的主要内容:(设计类:包含设计项目的任务要求;设计方案主要环节;以及本人所承担的任务将如何进行完成,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是否有新意或技术方法上的突破点。) 1进行现场调查勘测,确定本次设计理念。 2总平面设计:对老宅用地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合理的进行总平面布局,协调老宅周边环境的交通,景观的联系。 3确定改造风格和特色:根据周边的环境情况,根据周边的建筑风格确定老宅改造风格及特色。 4外观设计:对建筑外观的各个面进行设计和处理,使整个改造项目形象趋于完善,注意与民宿周边的结合及当地建筑风格的联系。 5资源节能设计:在设计中全面推进节能设计,因地制宜就带取材,节约经费投入,提高建筑自身可循环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5 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 5.1 调查法 通过对市场调查了解利用书籍,互联网络收集和整理信息。 5.2 实证研究法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周围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相应的地理位置并对用地进行实际测量,作为设计的重要部分记录下来。 5.3 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课题,通过查阅文献和书籍资料,学习优秀案例,了解如今项目的发展趋势、不同设计风格的优势、应用范围和特点。 5.4 个案研究法 以类似茶道空间为例对其功能进行细致的研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5.5 经验总结法 通过体验类似民宿,结合本案的具体设计模式,设计出合理的功能布局和使用流线。 6研究进度计划 1.2019年6月2日至2019年6月9日论文方向及选题讨论 2.2019年6月10日至2019年6月13日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及确定题目 3.2019年6月14日至2019年6月24日开题报告撰写及修改 4.2019年6月25日至2019年6月29日开题报告定稿及开题答辩 5.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0月20日完成毕业相关设计及图纸绘制 6.2019年10月2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毕业论文撰写 7.2019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15日毕业论文修改及定稿 8.2019年12月16日至2019年12月24日毕业论文定稿及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任笑远,耿舒畅.北方民宿设计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8(1). [2]王明泰.试谈对民宿设计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5(19). [3]文韬.大美小镇.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M].微设计出版社,2018 [4]隗剑秋.城乡总体规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古大治.现代设计概论[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6]吴婵,李兵营.乡村民宿的乡土化改造与设计研究——以青岛市山东头村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3) [7]王静,楼一蕾.讲故事,话情怀,乡村民宿体验性设计研究[J].设计,2019(11) [8]杨款,姚圆方.林州民宿与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2):46-47. [9]王新.陶渊明的休闲思想对休闲农业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8(10). [10]蒋超.历史的交接:浅谈董仲舒休闲农业思想——基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交锋的大一统局面分析[J].大众文艺,2018(18). [11]郭剑英,李银花.基于四分图模型的农民村庄整治满意度研究——以江苏丰县华山村为样本[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2). [12]蒋佳清,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4(4). [13]阮雯.民宿业发展新态势与政府行为分析—基于杭州民宿的调查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1). [14]钟礼元.海口民宿独有风情[J].海南日报,2017(6). [15]程卫华.风起云涌木梨硔[J].黄山晨刊,20018(14). [16]赵元鸿.陈桑民宿[J].建筑学报,2014(3). | ||||||||||
指导教师意见(含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应用价值、结合本专业知识的情况以及具体指导意见等):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
开题会议纪要 | ||||||||||
时间 | 地点 | |||||||||
开题 小组 成员 | 姓名 | 职称 | 姓名 | 职称 | 姓名 | 职称 | ||||
开题小组意见(含开题基本情况及结论):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
院、系意见: 分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 ||||||||||
更多推荐
民宿,研究,区域,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