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建筑师镜头下的中国古建筑
文︱木木古建景观
恩斯特伯施曼
(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
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国古建的德国建筑师。
1906至1909年
(光绪三十二年~宣统元年)
他穿越了中国的十二个省,
行程数万里,
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全面考察,
拍下了数千张古代皇家建筑、宗教建筑,
和代表各地风情的民居等珍贵的照片。
回国以后,
他根据这次考察所获的资料,
连续出版了至少六部专著,
内容都是论述中国建筑。
由于历史的变迁,
这些论著已成为后人所无法逾越的、
中国古建筑史领域的里程碑。
▲恩斯特伯施曼
伯施曼发现,
在中国,
人们认为太阳是生命的创造者。
表现在所有房屋、宫殿、城市的位置上,
它们的中轴线都是指向南方,
即正午的太阳。
对于生活的外部形式来说,
这种建筑观念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就连在最小的家庭里,
主人也会在门口迎接客人,
然后陪他沿着建筑的中轴线,
走到轴线顶端的客厅里。
▲直隶省 西陵 陵寝前神道
伯施曼对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
——宝塔建筑也情有独钟。
他认为,
塔虽然起源于印度,
但经历了一种真正中国式的发展。
中国人喜欢贴近地面,
而地面正是他们深沉艺术气质的源泉。
在这一方面,
他们跟西方人正好相反,
西方人热衷于高耸入云的大教堂和皇宫。
▲直隶省 北京 八里庄塔
伯施曼在中国的广泛旅行,
使得他对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理念,
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例如华北的建筑风格比较凝重,
看上去显得雄伟壮观;
而到了华中,
建筑风格就已经变得更为轻灵,
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在这位德国人的镜头下,
我们能见到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多个省区,
包括当时的建筑、风景,
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
接下来,
先从百年前的山西看起!
山西
通往五台山的旅路北线
通往五台山的旅路,向长城城堡攀登
位于五台山谷地的寺院群
五台山 显通寺铜塔(5座)
五台山 显通寺藏经阁和台基
晋祠 正殿底层
阳武镇 住宅
太原府 双塔寺大殿
蒙城 黄帝庙
平阳府 尧帝庙大殿

更多推荐

中国,建筑,考察,建筑风格,五台山,民居,判断,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