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城市园林的机遇与挑战(需精读)
本文为“风景园林部落全国行系列活动——济南站”国务院参事刘秀晨先生的报告实录,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以下为录音整理稿
我们都是园林人,目前国家的状态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期,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提的特别响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园林现在正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应该应对现在什么样的挑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城市园林的机遇与挑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我一共讲三个问题。
一、城市园林的机遇
城市园林绿化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美丽中国和中国梦的重要路径。
1.1园林建设的成就
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中国城市园林的今天,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改革开放给每个城市都带来了园林建设的新成果。新型城镇化使城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占城市土地三分之一以上的绿地已成为目前最活跃最受群众欢迎的城市要素:行道绿化郁郁葱葱,作为城市绿色的裙衣,它占据了城市空间的主要视野,是城市重要的主旋律;具有城市名片之称的城市综合公园、广场、河道绿地成为市民生活、工作之外在城市的第三空间和百姓休憩的
归宿;住宅绿化注重设计: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楼间绿化和小区道路绿化构成居住区新型的绿地系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成为近年城市园林的新亮点;城市绿化隔离带和绿廊、绿道、绿心不仅形成强势的绿量,进一步完善着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人因环境的提升大大增强了文化自信,人的气质风貌在新园林中变得豪迈、自律和热爱家园,人的情感在不经意中得到升华,城市园林环境改变了人,这种改变是悄悄的又是革命性的。作为园林人也从中体验到使命与责任感。
1.2城市园林的功能
现代园林的生态、休憩、景观、文化、和减灾避险五大功能的定位,已经得到业内和社会的普遍认同。这其中“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和“物种多样性”的基本理念,在这些功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唯一的主动手段,并塑造着城市景观。绿荫把个性不同的高厦连起来,发挥着纽带的作用。许多城市文化通过园林来表达,同时它又是群众健身、游览和舒缓情绪的休憩之地,在各种城市灾害中展露出独特的避险功能。(科普、水土保持、经济等则是普世意义上的功能)
1.3 公园绿地已经成为城镇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城市化重要的里程碑,是城市进行曲的主
旋律过去公园绿地是城市的奢侈品,“逛”公园不那么容易,主要是因为公园太少。今天,公园绿地已经成为人民大众健身消遣的必需品、消费品。公园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有人甚至把公园健身看得和吃饭一样重要。这是一个享受公园的新时代,它成为一种普及了的生活方式,只有今天公园的功能才发挥的如此淋漓尽致。公园绿地正像高速公路、互联网、电视一样在改变着社会和人。
1.4 园林绿化建设促进了城乡发展,园林与城市之间形成互动、互促的发展态势
园林绿地建设不仅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民生工程。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工程项目,是拉动内需、惠及民生的重要投资方向。园林绿化还对城市环境的提升、新建楼盘环境品质的塑造,特别是北京筹办奥运期间,对环境水平的贡献率是巨大的。皇家园林、现代园林都是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依托,文化深厚的公园还带动着旅游、交通、出版、影视、艺术生产各行各业。
1.5 古典园林的新生是建国以来伟大成就的亮点北京是世界上皇家园林含量最多的城市。京华园林丰厚的历史积淀,皇家园林所独有的浩然王气,使它成为一部异彩纷呈的大百科。这些世界级的文化遗产经历了清末和民国的战乱。从满目疮痍到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
息,大部分恢复了历史原貌或者达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特别是筹办奥运,对颐和园佛香阁长廊、天坛祈年殿轴线以及北海琼岛景区三大皇家园林的全面修缮,使之金碧辉煌和修旧如故,是园林修缮的一次高峰。全国各地古典传统园林和北京一样也得到了全面修缮和恢复。
1.6 现代园林的形式在发展中正在走向多元、开放和包容从传统到现代,从文脉到时尚,现代公园绿地走到今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文脉,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导致城市现代生活的趋同。园林与城市规划、建筑各学科一样,都在尽量保留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顺应城市发展大潮,其成果都具有社会思潮和现代生活反哺的印记。因此,城市园林在继承文脉和走向国际化两方面将并存。一个多元化园林创作的趋势将不可避免。程式化将让位于功能与形式的多样化。时代感可能带来走向国际趋同的一面。文脉又让我们不时地从民族、地域中寻找到文化亮点。两者在高层面上的对接(或并存),这可能是新世纪园林文化的趋势和众生相。无论如何,园林是以植物为主体的。设计者有责任以清新的环境给人以“良丹”,来治疗由混凝土和机动车伴生的现代城市病。在园林中当家的永远是绿荫和植物,同样是树木花草,又有不同的构思,创作出千变万化的画图,这些是永恒的。世俗化、潮流化则可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群众的喜闻乐见是必要的,而理
念的前瞻性和把握设计潮流和趋势的准确性也很重要。传统园林在今天的园林创作中依然有重要借鉴启示之益。
1.7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催生园林学科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扩出,园林正在承担更广泛的使命园林学科方向将面对全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生态保护、修复、再塑;面对国土规划、城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工业遗产地(棕地)改造等新的课题。譬如城市中心区与新城、新城与新城间的绿化隔离带和楔形绿地的新布局。高速公路、高铁、空港对城市的改变将面对相应绿地的新要求。正在兴起的城市内部和城市间的“绿道”建设等。科技发展、人口增多、交通拥堵、城市灾害、人的行为多变等,地球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谁会想到沉睡了千万年的湿地,今天一夜走俏,变成时尚,引起社会那么大的关注。我们的学者已经与国外联合承担气候改变城市,园林干预气候的课题,如此等等。园林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范围。它正与相邻学科、边缘领域融合、渗透、对接。生态学、环境科学、园艺学、现代农业、林业、花卉业、环境艺术、公共艺术……还有那些相关的社会科学、文化历史、思想艺术等等,变得谁也离不开谁,相互依存、借鉴。而风景园林在城市科学中还依然处在一定的主导地位。
1.8 从市区走向市域,构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绿地系统是近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最大进步从见缝插绿的随意性走上规划建绿,并走向绿量、绿质和绿地布局与结构的科学性为一体的城市绿地系统,这是近几年园林视野的重大改变。而这一系统在实践中又不断完善,从市区推而广之,发展到城乡一体并覆盖整个市域。它还是实行城乡统筹中纳入建设小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城市园林在市区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工作重点不断向市郊转移。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近几年新城万亩滨河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到营造百万亩平原森林的重大举措都是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实践。最近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群的出现,将给区域绿地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并逐步发展为国土绿地系统。园林工作者不仅要驾驭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和介入城市设计。

更多推荐

城市,园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