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也取得了诸多进步。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和总结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落实新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基于此,以下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引言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形势下,信息科技已被广泛地运用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科技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程应运而生,并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作为最核心的教学目标之一。
一、优化教学模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通常是教师讲解和示范,然后让学生进行重复性的训练,教
师从旁指导,这种方式从本质上看与其他学科课堂中的讲授式教学是相同的,而且也有有其好处,但新课标所倡导的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优化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从现代教育学观点来看,这也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必由途径。比如在教授文字处理软件时,应当从最基本和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入手,进而过渡到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讲解和示范过程中不仅要针对性强,更要由浅入深,兼具启发性和简约性,在这一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相互间隔讨论交流,解决疑问和分享心得。再如,学习PPT时,课上练习环节为学生设置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和学习任务“制作一篇关于宣传保护环境的电子海报,包括字体、主题、个性化等方面的要求(可为其提供网络让学生上网搜集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过的知识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个人潜能。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及个人发展均有显著意义。
二、实施项目式学习设计活动策略
依据“花韵文化”特色,结合学校特点,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努力,学校构建了具备自身特点的“花韵文化”二十四节气特色课程。该特色课程注重与各学科交叉融合,实践活动丰富
多彩,结合校园科普教育,带给学生科学探索的惊奇和惊喜。在“花韵文化”二十四节气特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花样少年’的‘时节之书’”中,注重合作探究,应用项目式学习设计,设计了八个实施步骤: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探究讨论—头脑风暴—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认真检查—交流分享。学校对每个节气活动的设计都内涵丰富、多姿多彩,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是开心快乐的节气体验官。如谷雨节气课程,一至六年级语文课主线安排了了解谷雨节气内容,包括谷雨三候,农耕文化谚语、习俗、饮食、养生等,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记录、讨论交流谷雨节气前后校园里的自然景物变化。各个年级的副线安排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一年级绘本课《仓颉造字》,了解谷雨节气的由来——祭祀造字神仓颉;手工活动课《制作黏土小昆虫》展示交流。二年级手工活动课《制作祛湿香囊》展示交流。三年级饮食活动课《品尝香椿炒鸡蛋》《饮谷雨茶》。四年级绘本课《好饿的毛毛虫》;信息课欣赏视频《蚕宝宝生长过程》;Scratch创意编程《悟空七十二变》。五年级数学测量课《种植的面积》;自然笔记课《记录玉米和向日葵的生长》。六年级气象课《漫画节气》;活动课《测量降水量》;古诗诵读课《谷雨节气诗》。在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用好合作学习中的教学策略,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建构理解的过程,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向他人学习,学会交流与反思,培养批判精神、创新思维、合作意识,提高综合能力。
三、学习成果的交流
在任何一项教学活动中,评价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发挥着检验、反馈、激励等多元化的教学功能。因此,在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项目教学中,教师就应积极地进行成果交流、活动评价环节的科学设计,使学生能在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中,客观地认识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并在不断地完善、调整中实现项目教学目标。如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以互评的方式,通过相关评价表格的填写,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这样就更加客观、全面地实现了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实现了信息科技学习项目教学的有效完成。
四、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互相融合
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教师主要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比如Flash画图,网页制作,多媒体,主题动画,这些都是需要下载的。在实际操作中,计算机系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校计算机与家庭计算机的软件版本存在很大差异,以及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学校计算机软件的版本是官方的标准,但是每个人使用的软件都不一样,文件不相容,界面的功能也不一样。其次,学生在家里学习计算机软件,缺乏专门
的指导,导致了很多问题。教师在实施拓展式教学时,因课时限制,仅能完成教材所规定的作业,无法进行延伸式教学。对网上和线下的教学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有效整合。网络教学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其优势更为明显。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搭建网络连接,设置登录账号,统一登录账号,统一在线学习。定期进行教学资料的更新、教学工作的安排和组织。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员在课余时间内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进行及时的网上交流,完成学业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的教学。其次,搭建一个下载云平台,提供安装的位置,点击安装,在云平台上找到需要的软件,并进行下载,确保学校和家庭使用的软件版本是一样的。教师在网上进行统一的教学,以远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结束语
在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教师就应积极地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并通过学习项目选定、学习计划制订、探究活动设计以及学习成果交流这一系列教学流程的实施,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自身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蒋俊琴.有趣高效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22:755-757.
[2]罗昭.小学信息科技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J].科幻画报,2022(09):31-32.
[3]毛小雷.微视频在信息科技课堂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20):76-77.
更多推荐
学生,教学,学习,信息,进行,科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