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简阅中国第5集观后感
纪录片《书简阅中国》刚播完,我只想说,央视综艺简直是纪录片的天花板,《书简阅中国》虽然只有短短六集,却向观众展示了30个故事,30封信札:每一集都以短剧的形式,从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生离死别与爱恨情仇、义结金兰与断袍割席、时代先驱与人生智慧、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为国尽忠与舍身成仁六个维度展开叙述,横跨了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史。
书简阅中国第5集讲述了几个小故事,让我感触颇深。
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平民阶级,起兵于沛县。当硝烟散尽,复杂的帝国事务铺陈于案前之时,刘邦发现,仅凭阅历和经验,不足以驾驭一个大帝国。于是在身边诸多读书人的劝诫下,刘邦认识到以文治国的重要性。临终前,他给太子刘盈写下一封敕文,告诉儿子,一定要读书,要用贤,明白自己身为帝王的重担。
马援,东汉名将,为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马援的两个侄子平日里喜欢讥评时政
、结交侠客。即使身在军中,马援依然为他们感到担忧。听到两个侄子行为乖张,变本加厉,他立即写下一封家书,用自己平生的经验指导他们如何为人处世。
孙权,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其兄孙策遇害后,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成为一方诸侯,是一位胆识过人,治国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因为一点小事,堂弟孙皎与东吴名将甘宁争吵负气,荆州大战在即,前线军营却发生这样一起骚乱,孙权听说后立刻写了这一封家书,教导孙皎要待人以敬、宽容大度。
沈炼,明朝锦衣卫。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公元1557年,倭寇入侵浙江沿海。沈炼的家乡绍兴,岌岌可危。然而此刻的沈炼,却被流放在漠北边关。沈炼只能将牵挂付诸一封家书,希望长子能够代替自己,护佑家乡父老。当时的大明王朝,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奸臣当道。沈炼以低微的职位,屡次上奏弹劾与严嵩父子。他的慷慨正义,与当时的朝堂氛围格格不入,但他并没有因此低头。他在信中教导长子沈襄要以北宋名臣范仲淹为榜样,怀抱赤子之心,要为国家,为百姓,挺身而出。
范仲淹,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从小有大志,公元1043年,他寄予厚望的侄子大参,就要出仕做官了。范仲淹写下了这封家书,告诫子弟应努力学习,清心洁行。虽然
官居宰相,但范仲淹在生活上却一直很俭朴,他省下薪俸在家乡设立“义庄”,用于救济同族的穷人,以身作则,来教育子女勤俭。他“先忧后乐”的思想,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范氏后人。
更多推荐
中国,家书,治国,故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