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书评历史写作中的第一手资料
□管 飞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刘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
《火种》作为一本优秀的党史著作,非常注重第一手史料的运用,也就是追求档案和文献的原始版本。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公开出版的档案和文献,有些内容是与其最初发表时有些差异的,而恰恰就是这些细微的差别往往能透露出重要的历史信息,因此,在历史研究中,追求史料的原始版本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也是《火种》的一个亮点。例如,在写井冈山斗争这一段历史时,作者引用的是日本学者竹内实编辑的《毛泽东集》收录的原始版本文献,甚至还曾经专门探访过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赖坊村协成书店,在偏僻小乡村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大问题,对毛泽东的雄才大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都是书斋写作不能达到的。《火种》也吸收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比如,北京市档案馆2018年出版的五四时期档案等。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整理出版的建党先驱的文章、日记,以及共产国际档案和租界档案,都为作者研究建党过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仅以全书所附参考资料为例,举凡重要人物的文集、传记年谱、回忆录口述史等,近200种之多,基本涵盖了这一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从而使得全书有着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读物的底蕴。
图文并茂的图文书
□刘 英
《太和殿》,周乾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
《太和殿》是一本通过分析古建筑构造来解读古代建筑科技、文化的图文书。随着图片资源的丰富,读图习惯的养成,“图文并茂”成为常见的图书评价用语。从图文关系来评判一本书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图文并茂”,值得深入探讨。如图片对信息的传递是否准确、充分?图片对知识的表达是否比文字更有优势?例如本书在呈现古建筑的外观与内部结构时,用彩色的实物照片和线描的结构图对比,甚至绘制三维模型图。在突出强调一些构件的特征时,则在线图上把要展示的部分用彩图呈现,就把嵌入整体中的局部做了充分表现。而且,本书在“有图为证”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了“以图说理”知识可视化优势。对于一些用文字解释起来颇费笔墨的复杂建筑结构,充分利用图片的直观性,让读者一目了然,图片与文字恰到好处的结合也提高了知识传播的效率。721
更多推荐
历史,图片,档案,知识,建筑,出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