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家乡的古建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建筑的特点、类型,能够运用白描等手法创作家乡的古建筑。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法方,提高创作、构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对古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乡古建筑的持久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建筑构造形式,掌握白描的创作方法。
【难点】创作过程中的用线及观察方法。
三、教学准备    建筑范例、建筑构造图、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诗人王之涣一首:“白日依ft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以他的笔墨道出了抒怀励志, 瞩目高远的心境。大家还记的诗中所提及的楼阁是哪一个吗?学生思 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它是位于ft西的著名楼阁建筑——鹳雀楼。 一起走进——《家乡的古建筑》。
(二)直观感知   
1.播放课件欣赏不同种类的古建筑(如:故宫、应县 木塔、钟楼)。并思考按照材质、造型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按材质可分为:砖制、木制、石制。按造型可分为:亭、台、楼阁、寺庙、塔、民居。
2.继续观察图片,并说说这些建筑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总结:古建筑一般以柱子、樑、枋、檀、斗拱和重檐合理构建,或巍峨壮丽,或精巧别致,极尽形式之美。
(三)形式分析
1.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并提问:我国居民建筑
样式多种多样,你能说出哪些样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建筑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样式,大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集聚而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式, 最为普遍,另有干栏式,窑洞式和碉楼等样式。
2.继续观看各地古建筑图片。提问:看看这些建筑它们有什么不同?各具有什么样的特色?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窑洞依ft而建,施工简便、冬暖夏凉。福建土楼,就地取材,风格古朴粗犷。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四无遮栏, 牛马拴束于柱上,楼上隔为大小若干间屋,四周有走廊。
3.出示简易的古建筑构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提问:它们各自都由什么型组成?学生回答。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
(四)直观教学   
教师进行古建筑结构的示范创作,学生认真观看。
第一步构图,整体布局。
第二步,深入刻画细部。主要白描线条疏密的运用可以使建筑呈现块面感。
第三步调整,根据画面及建筑细部,进行相应调整。
(五)实践创作
1.教室布置练习任务并明确创作要素。 以“我的家乡”为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有哪些古建筑,并将它们创作出来。创作手法不限。
2.学生活动与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 纠错,积极与学生互动。                                     
3.创作完成,展示评价开展“家乡的古建筑”展览会,评选“小 小家乡解说员”的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笔下的家乡古建筑, 学生相互展开讨论评价,教师总结学生作品亮点。
(六)小结作业
总结升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气候孕育了祖国多元的物质文化资源,都说“建筑是石头的史诗”,同样我国的古建筑也诉说着中华渊源的古老文明史。课下收集中外相关的古建筑和同学欣赏。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自制小相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自制小相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
情况以 “直观演示法”、“谈话法”与“讲授法”为主要教法,侧重于“自主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的学法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相框的结构及设计制作相框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美观、实用的小相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观察分析、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培养团结互助精神。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看:他们已掌握了基本的手工制作 方法,为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学生的特征看:这个年龄 段的孩子对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尝试制作一切新奇 的东西。但部分基础弱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缺乏耐心和信心,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找出具体原因,可利用学生优秀作品为参照物,激发其灵感鼓励其产生创新意识。
五、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相框的材料、造型、色彩、装饰及支架、背板的设计。
难点:相框的选材与支撑。
关键: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新颖、美观、实用的小相框。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种废旧材料、手工材料、范作、课件等
学具准备:多种废旧材料、黏土、照片、绘画工具、剪贴工具等
八、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研究实物,直接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活照片。问:这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照片记录了我们生活中多彩的瞬间,想把这些精彩瞬间留在身边时时刻刻都能看见,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生:放进相框里)
2.教师拿来一个漂亮的小相框,放在讲台前。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小相框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生:是手工制作的)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漂亮的小相框?(生:想!) 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做一个全宇宙独一无二的相框吧!
4.出示课题——《自制小相框》
【设计意图】教师亲手制作的小相框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欣赏】欣赏图片,开拓眼界
1.请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相框展示给小组其他同学欣赏。
2.教师展示千姿百态的相框图片,了解各种制作相框的材料。
3.了解相框的基本结构:相框、背板、支架。
活动三:【活动】小组讨论,探究方法
1.生活中有哪些材质的相框?
(树脂、木材、塑料、玻璃、金属、绒布、石头、树枝树叶等)
2.根据所选用的材料来看,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地烘托照片?
(造型:古典温馨、几何图形、卡通造型、创意造型)
3.怎样固定背板和支架?
(教师示范怎样固定背板和支架、拓展多种固定相框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美术课主要的方法之一,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让学生从自己带来的材料研究、设计出一个美观实用的小相框。
活动四:【欣赏】欣赏图片,拓展思维
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活动四:【作业】自主实践,分工合作
2.DIY 相框创意大赛制作要求:
大胆创新、 造型美观色彩协调、 注意安全
大赛奖项:
《最佳制作奖》
《创新设计奖》
3.多媒体展示各种 DIY 相框的图片,并播放优美轻音乐。教师巡视过程中协助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理念】本环节我采用了合作的方式,多媒体展示手工相框图片,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具体的视觉形象,播放一些轻音乐,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 “制作过程的快乐”。
活动五:【作业】成果展评,课后拓展
评价:(他评、自评、师评)
课后拓展
九、板书设计
自制小相框
相框结构:相框、背板、支架

更多推荐

学生,相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