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 以《幻天》为例论天野喜孝幻想插画中的女性形象
以《幻天》为例论天野喜孝幻想插画中的女性形象
苏金成 赵云鹤(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上海 200444)
[ 摘 要 ]本文意在通过对天野喜孝画集《幻天》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类并逐一分析,总结其艺术语言和形象特征,进而研究其产生因素。天野喜孝长久以来受幻想文学和神话故事的启发,又将东西方艺术兼容并收,再加上自身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此产生了独树一帜的女性人物形象。
[ 关键词 ]天野喜孝;幻想插画;女性形象;《幻天》
[ 中图分类号 ]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0)01-0110-05
收稿日期:2019-08-23
作者简介:苏金成(1976-),男,安徽凤台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艺术史与公共艺术。 赵云鹤(1995-),女,河北秦皇岛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论与公共艺术。
天野喜孝(YOSHITAKA AMANO),1952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15岁参与龙之子工作室动漫人物角色设计,并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1981年,天野喜孝开启了他插画领域的道路,为多部文学作品绘制插图,并为游戏、动画、电影进行视觉概念设计,诸如系列游戏《最终幻想》角色设计、幻想小说《亚尔斯兰战记》和古典小说《源氏物语》插图设计、电影《阴阳师》《画皮Ⅱ》视觉概念设计等。天野喜孝创作插图时并不完全忠实于故事文本,而是在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将自我的感觉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融汇其中,形成了他独一无二、神秘魔幻的“天野流派”风格,令他描绘的女性形象格外深入人心,令人惊艳。
《幻天》是天野喜孝2008年出版的绘画作品集,收录了其在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的插画作品,其中囊括《吸血鬼猎人D》概念设计、《源氏物语》插图及自由创作等,可以代表天野喜孝成熟的绘画风格。本文以《幻天》为研究对象,分析天野喜孝的插画特征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探究其形成原因,为我国现代人物插画的创作提供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天野喜孝插画特征
《幻天》中的大量作品是天野喜孝为部分幻想文
学、游戏、动画、电影等所做插图及概念设计,所表现的主题有所差别,但无论何种题材,都充斥着天野喜孝幻想世界虚幻、迷离、阴郁的风格特质,具有平面装饰的特点。分析天野喜孝插画的特征,
有助于通过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风格等视觉语言探究其对女性形象的表现。
1.始终如一的手绘
与现代大多数使用电脑绘画的插画师不同,天野喜孝始终坚持最原始的手绘风格,他认为电脑还达不到手绘的水准,而手绘最能直接反映其内心的幻想世界。天野喜孝用铅笔、毛笔、墨、丙烯等材料在纸上作画,保留了随性而又具动感的笔触,使画面的形成具有偶发性。正如福西永在《手的礼赞》中评价葛饰北斋:“一台机器运行着,一切都是重复的、事先预定的;而偶发效果则相反,是突发性的。在葛饰北斋的手中,偶发是一种未知的生命形式,是冥冥之中的力量与精心设计的结合。”[1]天野喜孝亦是如此,画笔在纸上游走,迸发出强烈的情感和能量,既反映了以往经验和预先的构思,又带有未知的偶发形式,而这部分所产生的生命力是如今的CG 插画难以比拟的。
2.松动大胆的线条
天野喜孝对线条的使用十分大胆狂野,用笔松动,成为了他幻想插画中的一个符号。其中一部分属长而舒展的轮廓线条,大部分呈现出轻盈流动之感,有些试探性的线条也被保留下来,这是天野喜孝插画能表现出虚幻迷离的原因之一。另一部分线条则是短而碎的排线,多用于表现体积和透视,同时也营造出画面氛围和基调。如南希•阿肯在《艺术的生物起源》中所分析:“锯齿状或是密集缠绕的线条,尖锐的相互冲突的块面等,都能勾起人们潜意识里的不安”[2],有时这些线条相互交织,将人物置于阴
暗紧张的氛围中(图1)。天野喜孝在用线时十分注重疏密关系,
更多推荐
天野,喜孝,插画,幻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