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起跑线
Academic Starting Line 65
重庆工程学院“中华文化动漫研发传播中心”以青少年为主要普及对象,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采取影视动画、漫画手机游戏、科普刊物和网上博物馆为载体研发传播中华文化,将科学与艺术相融合,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其设计的《川剧形象科普动画》,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理论的探索,以理论为支撑提高三维动画的制作水平,同时也让古老的川剧文化以数字化的形态出现,为川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筑出另一个大舞台。
【栏目导读】
基于川剧科普动漫的分镜设计创新
Innovation of Storyboard Design Based on Popular Science Anime of Sichuan Opera
刘晓庆  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  400056
【摘  要】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结合多种艺术形式对分镜设计的需求,分镜设计急需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川剧形象科普动画》分镜设计为例,从四个方面概括出分镜设计的创新方向以突破当前中国数字动画的发展瓶颈。
【关键词】分镜设计  川剧艺术  创新
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试图捕捉“动”的视觉形象,《野牛奔跑图》便是这一美好诉求的最好体现[1]。现在,科技的迅猛发展早已让动画进入到全虚拟制作的新时代,就连动画大师宫崎骏也在2016年宣布进军数字动画行业。同时,随着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分镜设计早已不再是动画的专利,各种高品质广告以及电影也同样需要分镜设计作支撑。使得分镜设计的目标功能,从单一的叙述故事,更全面地转换到后期特效创作功能以及广告的平面创意功能。那么一直作为动画蓝图的分镜设计,又该如何在动画中发展,以适应当代多样化的数字媒体技术和抵御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当代动画的设计风格已经相当自由,基于文学脚本的传统分镜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传统分镜方式进行大胆创新,找到适合当代动画发展趋势的创新点。接下来,将从我院承接制作的《川剧形象科普动画》中浅析出分镜设计的四大创新点。
一、绘制手法上的创新——CG 与传统的结合
传统分镜一般手绘在分镜纸上,分镜纸由镜头号、场景号、时间、画面、内容、对白等板块组成。分镜需要修改剧情造成增减镜头或由于后期动画制作难度大需要更加细致的分解POSE 时,则需要重新编排绘制分镜,这就大大增加了人力和纸张浪费的成本。采用CG 电脑绘制则可避免这个问题,将每个镜头绘制在独立的图层上,可以达到快速修改或者复制,遇到需要增加镜头时则重新创建图层绘制,
避免不必要的覆盖。最后,待编剧、导演、后期制作部门商榷完毕,即版本最终敲定后,再将所有分镜图层移动到电子版分镜纸上,这时再行编辑镜头号、场景号、时间、动态提示符号、镜头运动标注等。另外,传统分镜纸一般为A4大小,每一个镜头画面图框很小,不利于画面绘制得很精细。而电脑CG 绘制,可以将画面放大到你想要的大小,使得绘制的角色表情、动态提示以及分镜头中的背景更加清晰准确,有利于后期部门制作动画、场景时更加精准更加符合导演的表演思路。
文章标题:《不如一歌》  作者 / 杨熹琛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安徽省)【《营员眼中的科学营》ྜྷኡ෗࡝】
学术起跑线Academic Starting Line
66
二、艺术风格上的创新——Q版与川剧的结合
动画片中的角色形象都是经过创意演化而来的新形象,
可以说每部优秀的动画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角色造型。将
川剧人物符号化与Q版设计模式结合起来,是《川剧形象
科普动画》做出的巨大探索。《川剧形象科普动画》中的所
有设计,既要符合主流动画观众的审美标准,又不能丧失
各川剧角色的标志性服装、配饰、道具等。因此,在分镜
设计中我们将Q版的三头身定位为标准身高,并将川剧中
生、旦、净、末、丑的典型特征融入到角色造型里;此外,
分镜设计里所涉及到的道具、建筑、风景、配角等,均采
用同一种艺术处理方式,使得整个分镜在艺术风格上达到
高度统一。将Q版设计与川剧形象的结合,使得传统与现
代艺术再一次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动作设计上的创新——简洁与精准的结合
2015年,一部将三维技术与中国风完美融合在一起的
动画——《大圣归来》,震撼了中国动画市场,让人们看
到三维动画发展的新高度的同时也开拓出三维动画在中国
市场的巨大前景。《川剧形象科普动画》应整个发展大趋势,
采用三维MAYA技术来承担动画的制作部分。在分镜前期设
计和MAYA技术后台实验中,考虑到川剧角色服装的复杂性,
例如垂吊的头冠、柔软的水袖、飘扬的靠旗等,使得计算
机的解算十分艰难,中国目前还少有达到这种高精解算的
仪器。因此在分镜设计中,动作的设计避免像二维动画那
样过度夸张,但一定保留川剧角色标志性的动作,例如文
净的变脸、武净的吐火、青衣的甩袖、丑角的滚灯等等,
让动作简洁但准确,既保留川剧的表演特色,又避免增加
三维的制作难度。
四、镜头语言上的创新——画面与节奏的结合
“戏剧”控制观众的情绪,“分镜”控制观众的呼吸[2]。
节奏是镜头画面设计的支点,而这个支点又是由故事情节、
音乐、台词、动作等诸多因素组合而成。《川剧形象科普动画》
是一部旁白式动画,整个故事内容含量庞大,“动”与“静”
画面跌宕起伏,这给分镜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
在分镜设计时,掌控好画面与节奏的和谐是关键。所以,
我从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处理:从音乐上,在“动”
的镜头中主要采用川剧的特色乐器或唱腔,作为主背景音
乐;在“静”的镜头中,采用中国式乐器进行背景配乐,
例如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等,两者结合使得整个音乐
风格较为统一,同时也切合上我们整个动画的民族艺术特
性。从动作上,在“动”的镜头中,人物都有表演上的设计;
在“静”的镜头中,则采用模拟摄影机运动的方式,进行推、
拉、摇、移,使得动画的节奏感统一,在动与微动中切换,
冲淡旁白式动画片的冷静理性视效,提高观众的趣味性。
结语:分镜头脚本的意义,关键不在于脚本,而在于
分镜头的设计能力[3]。《川剧形象科普动画》的分镜设计,
将川剧艺术风格融入到三维动画中,通过绘制手法的结合、
艺术风格的结合、动作设计的结合、镜头语言上的结合,
既解决了当代三维动画缺乏自身民族特色的瓶颈问题,也
让古老的川剧文化以全新的姿态满足社会各个年龄阶段的
观赏需求。
参考文献
[1] 孟军.动画电影视听语言[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2] [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3] 才汝质、杨恩璞.学会设计分镜头[N],7B878
大众摄影(47),1994
分镜场景绘制
分镜动作设计
文章标题:《且行于此浙间》  作者 / 黄子宁  作者单位:莆田第一中学(福建省)
【《营员眼中的科学营》ྜྷኡ෗࡝】
责任编辑:殷黎明

更多推荐

分镜,动画,设计,川剧,镜头,形象,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