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作者:***
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1年第04期
数学作业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相应的作业巩固,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及时反馈与评价课堂教学。有效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智力和创造力,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 要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
在一个新数学知识形成以后,应立即让学生利用这一新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讲练结合”。 采用适度的练习并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
在学完分数意义后,可以结合练习,让学生自己画图来表示一个分数,或者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这样,分数的运用又可以反过来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一课后,可以用他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设计的作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经过他们的描绘,一幅幅充满创意的图画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感叹他们的思维是如此的活跃。这样的作业,不仅在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巩固了知识,还培养了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一位学生在学习了“数字的用处”一课后写了下面的日记。
昨天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和我们一起探究了“数字的用处”,对我启发很大: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字编码,那么每个公民将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字编码,那么要发送的信件将会被投错地方;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字编码,那么相同款式的车辆将会无法识别哪一辆才是自己的;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字编码,那么旅馆房间的门都是一样的,你就不会轻易地找到自己房间;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字编码,那么收银机就无法辨别商品的名称和价格;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字编码,那么就无法用手机和电话联系到对方;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字编码,那么整个世界将会变得一塌糊涂,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编码。
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日记,表明他们既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写作的热情,可谓一举两得。
二、要精选数学作业的内容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精简,就要做到合理控制作业量,争取以最少的训练量达到最深层的训练意图。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依据教学目的,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反复斟酌,仔细推敲,选择和制定训练题目,以最少的训练量完成最终的训练任务。
如学生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 [25]的分母加10,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要加几?如果把它的分子加10,分母该怎样变化才能使其大小不变?解答这道题目,要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去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还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精简,还要做到所选择的题目要能反映课堂教学内容的全貌,要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有的放矢,精心选择相关内容,制定训练题目。每节课所设计的练习,对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训练都要依据教材、学生等情况,紧密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使要求切合实际。
在教学“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一课后,可以设计以下两道作业题。
第一题:考眼力——比较大小。
图1中,甲的面积〇乙的面积,甲的周长〇乙的周长; 图2中,甲的周长〇乙的周长。
第二题:猜猜谁是第一名。
两只爬行速度相同的小蚂蚁同时从A点出发,分别沿1号和2号路爬行,谁先爬到B点?(如图3,图4)
上面我选的两组题都是在基础知识的层面上加以灵活地拓展,學生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能进一步加深对周长、面积的理解,使学生通过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解决,提升原有的知识认识水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要设计有层次的教学作业
鉴于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来设计作业。让潜能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有余力的学生优化知识结构,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增强学习兴趣。
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课后,我根据课堂的反馈情况设计了以下作业。
1.用9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2.用9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4.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比是5∶3∶4,已知最长的边长为15厘米。求另外两边的长度。
其中第1题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第2和第3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完成。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不仅可以自觉检查学习目标达成的情况,还可以在达标的基础上向更高一层次的目标迈进,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后,我先设计了必做作业:
先分组测量各物品的有关数据,再求出他们的表面积。笔袋,测底面半径和高;口杯,测底面直径和高;吸管,测底面周长和高。
必做作业的练习,是结合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用具的测量、计算而展开的。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不但掌握了一般圆柱的表面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而且也使他们理解了特殊的圆柱的表面积特点和计算方法:一般圆柱体如笔袋、油桶等,有侧面和两个底面,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特殊圆柱体,如口杯、水桶等,有侧面和一个底面,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吸管、通风管等,只有侧面,表面积=侧面积。
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后,我又设计了选做作业:
你知道我们学校附近的石油厂最大的油罐有多大吗?这个油罐占地面积为多少平方米?装置检修时,要在油罐的外面刷多少平方米的油漆?这个油罐能装多少原油?
通过选做作业的练习,把学有余力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不但使他们了解了自己生活区附近的石油厂厂内的情况,而且从中又一次训练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借助第三个问题,指出了下课的预习内容,并留下了悬念,调动了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积极性,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效果。
四、要設计贴近生活的数学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也需要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既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又让其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
在教学“圆”的复习课之后,我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故事情境,设计了一道拓展作业题“阿凡提赶羊”:
巴依老爷买回一群羊,赶进原来长9米,宽6.7米的长方形羊圈后,巴依老爷看到羊圈太拥挤,就命令阿凡提不能花一分钱,还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否则就不给阿凡提工钱。聪明的阿凡提是怎样不花一分钱,就把这个问题解决的?
这个小故事,激发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他们通过思考想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于是,提出了把羊圈改成圆形的设计方案。通过在小组内的讨论,又相继
提出了靠一面墙围羊圈、靠两面墙围羊圈的方案。这样的作业,不仅促使学生主动地搜索有关长方形、圆、半圆等的知识,而且巩固了 “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已知半圆的周长求半圆的面积” “已知四分之一圆的周长求四分之一圆的面积”等一系列知识,更使他们体验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使数学的美学魅力及实用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极大地促进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多推荐
学生,作业,设计,生活,数学,知识,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