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家长越来越溺爱孩子,给孩子从小就提供无微不至的照料,使他们很少有机会进行相关劳动,加之家长和教师都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对他们劳动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基于此,以下对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当代小学教育普遍偏重文化课程,导致劳动教育被忽视。要想使劳动教育避免流于形式化,彻底改变教育现状,各学校教师必须积极创新,寻找相应对策,帮助学生找回劳动体验,认识劳动教育的精髓。而小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劳动教育的效率,让劳动教育变得更有意义。此外,实践活动进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劳动欲望和兴趣,真正践行“教学做合一”。
一、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意识
培养的途径从国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调查情况来看,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劳动能力、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两方面,总体呈现开放性,生动性,自主性,综合性几大特征。这就要求学校在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顶层设计时,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基本形式,有针对性地预先设定综合活动目标,让学生深化和理解劳动教育内容,助力实现素质教育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要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充分结合,持续进行综合实践方法创新、探索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宜的发展模式。教师要不断丰富发展教育思想方法,及时总结活动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深化,推进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效果。如,在校企结合组织小学生开展技能劳动、技能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对合作企业进行了解和沟通,将企业生产规模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生产过程做充分调查了解。针对学生社会知识薄弱、对工业生产缺乏认识的特点,研究制定符合学生实际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接受的实践方法,将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场景化和亲和化,减少学生的陌生感。教师要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让学生放飞自我主动参与的大舞台,经过讲解典型案例加深学生获得劳动成果的愉悦体验,分享创造劳动价值的快乐。又如,在学校组织小学生深入居民社区服务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奉献意识、关爱他人的集体荣誉感作为劳动教育的活动目标,让学生自觉增强与人交
流互动的能力,培养视服务对象如家人的亲情化服务理念。再如,在引导学生为敬老院、农村留守老人服务时,要让学生从帮助社区服务站打扫卫生,帮助老年人整理房间,帮助行动不便老人走出户外享受阳光等力所能及的活动开始,结合大量的一对一保证机制构建,努力弘扬真善美,提升道德素质传播好的美德。
二、综合多种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劳动可以使学生立足于社会,并为社会作贡献,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多样化的劳动活动可以丰富其社会生活经验。此外,在劳动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了解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并通过劳动找到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培养敢于发掘自身潜力的勇气和对生活的信心。为了更好地开展创造性劳动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教师应该进行更多的实践研究,找寻更多高质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如社区图书馆、本地的文化博物馆、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等,结合基础资源,并与经验丰富的同年级组学科教师协调,开发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基础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且劳动实践课程应涉及多个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和科学教师联合开发“我的生活,我做主”的实践课程,就本课程设定不同的实践主题,从
自然、技术和社会领域等方面引入大量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向独立探索,协助学生以个人或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活动,如通过研究了解生命存在的过程和留下的痕迹。该系列课程看起来像是一类学习课程,但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施研究方案展开学习,更像是一种脑力劳动,且这样的劳动形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从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来说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安排学生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农业生产基地体验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但由于小学生没有自觉劳动的习惯,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劳动的奖赏和表扬,及时给予他们鼓励。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活动载体达到育人的教学目标,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长期依赖父母的环境中会形成懒惰的毛病,而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勤劳刻苦的品质,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1.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服务中心并给他们安排简单的清扫活动。比如,帮忙打扫社区前坪卫生,帮忙给社区老人整理家务、倒垃圾等,并且学校要规定奖赏制度,将每个清洁小组进行排名,最终评选出劳动速度最快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是对他们劳
动成果的肯定,促使学生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好处。2.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也是培养劳动习惯的一种途径。例如,参加春天植树节的植树活动、秋天的除草活动、冬天的扫雪活动等。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像这种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定期开展,逐渐让劳动意识深入学生内心,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将教材上的知识活学活用,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磨炼他们的意志,懂得劳动成果的珍贵和来之不易,逐步形成自主独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让学生在学校实践活动、家庭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劳动素养,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全民劳动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庆顺.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J].试题与研究,2021(24):165-166.
[2]陈志礼.基于劳动意识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天津教育,2021(12):133-134.
[3]林竟彦.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04):26-27.

更多推荐

学生,劳动,活动,实践,综合,培养,教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