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一 初中物理公式
一、 有两套单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序号 | 公式 | 适用范围 | 各物理量及单位 | |||||
1 | ρ=m/v | 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 ρ 密度 | kg/m3 | m 质量 | kg | V 体积 | m3 |
g/cm3 | g | cm3 | ||||||
2 | v = s / t | 求物体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 v 速度 | m/s | s 路程 | m | t 时间 | s |
km/h | km | h | ||||||
3 | P = W / t | 求做功的功率、功和做功时间 | P 功率 | w | W 功 | J | t 时间 | s |
kw | kwh | h | ||||||
二、 基本公式(只能采用国际单位)
序号 | 公式 | 适用范围 | 各物理量及单位 | ||||||
1 | G = m g | 求物体的重力和质量 | G 重力 N | m 质量 kg | g 9.8N/kg | ||||
2 | F浮=ρg v | 求受到的浮力液体密度、体积 | F浮 浮力 N | ρ 液体密度 kg/m3 | v 排开(浸在)液体体积 m3 | ||||
3 | P =ρg h | 求液体的压强、密度和深度 | P 压强 Pa | ρ 液体密度 kg/m3 | h 深度 m | ||||
4 | P = F / S | 求物体的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 P 压强 Pa | F 压力 N | S 受力面积 m2 | ||||
5 | W = F S | 求机械做功的多少、力和距离 | W 功 J | F 做功的力 N | S 做功的距离 m | ||||
6 | η=W有/W总 | 求机械效率和有用功、总功 | η 机械效率 | W有 有用功 J | W总 总功 J | ||||
7 | I = U / R | 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 I 电流 A | U 电压 V | R 电阻 Ω | ||||
8 | P = U I | 求电功率、电压和电流 | P 电功率 W | U 电压 V | I 电流 A | ||||
9 | Q=I2Rt | 求电路产生的电热 | Q 电热 J | I 电流 A | R 电阻 Ω | t 时间 s | |||
10 | Q = m q | 求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料质量、热值 | Q 热量 J | m 质量 kg | q 热值 J/kg (J/ m3) | ||||
11 | Q = cmΔt | 求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量 | Q 热量 J | c 比热容 J/(kg ℃) | m 质量 kg | Δt温度差 ℃ | |||
12 | F1L1=F2L2 | 求作用在杠杆的力和力臂 | F1 F2 动力和阻力 N | L1 L2 动力臂和阻力臂 m | |||||
三、 推导出的公式(只能使用国际单位)
公式 | 适用范围 | 公式 | 适用范围 |
F浮 = G-F拉 | 知道弹簧测力计在空气和液体中的示数差求浮力 | F浮 = G | 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求浮力 |
W有=Gh | 求把物体抬高时做的有用功 | W总 = F S | 求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做的总功 |
F=1/n(G+G动) | 滑轮组中已知物重和动滑轮重求拉力 | S = n h | 求绳子自由端的距离S和物体或动滑轮移动的距离h |
η=G / n F | 已知物重和拉力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R = U2 / P | 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 |
P = I2 R | 已知电流和电阻或在串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 P = U2 / R | 已知电压和电阻或在并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
W = U I t | 已知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求消耗的电能。 | Q = P t | 纯电阻电路中求用电器产生的热量 |
专题二 初中物理常数、常用单位换算
一、常数
g | 9.8m/s^2 | 空气中的声速 | |
水的密度 | 1.0X103kg/s | 光和电磁波的速度 | |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 100℃ | 1节干电池的电压 | |
水的比热容 | 4.2 kJ/(kg·℃) | 家庭电路的电压 |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安全电压 | 不高于36V |
人耳听觉范围 | 20-20000Hz | 保证休息和睡眠不超过 | 50d B |
二、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 | 1 m =_________ mm =_________μm (微米)=__________ nm(纳米) |
面积 | 1m2 = dm2 = cm2 = mm2 |
体积 | 1 m 3 = dm 3 (升L)= cm 3(毫升mL) = mm 3 |
密度 | 1×10 3 k g / m 3 =________g / cm 3 |
大气压强 | 1标准大气压 = ______毫米水银柱(mmHg) =____________Pa=_____米水柱 |
速度 | 1 m / s = _________k m / h |
电能 | 1度(电)=_______KW·h = ___________________ J |
物理量 | 名称 | 速度 | 质量 | 密度 | 力 | 重力 | 压强 | 浮力 |
符号 | V | m | ρ | F | G | P | F浮 | |
国际单位 | 单位 | 米/秒 | 千克 | 千克/立方米 | 牛 | 牛 | 帕斯卡 | 牛 |
符号 | m/s | kg | kg/m3 | N | N | Pa | N | |
意 义 |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物理量 | 名称 | 功 | 功率 | 机械效率 | 比热容 | 温度 | 热量 | 热值 |
符号 | W | P | η | c | t | Q | q | |
国际单位 | 单位 | 焦耳 | 瓦特 | ―――― | 焦/(千克摄氏度) | 摄氏度(常 用单位) | 焦耳 | 焦/千克 |
符号 | J | W | ―――― | J/(kg ℃) | ℃ | J | J/kg | |
意 义 |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作了功。 |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 1kg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 |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 |
物理量 | 名称 | 电荷量 | 电流 | 电压 | 电阻 | 电功 | 电功率 | 电热 |
符号 | Q | I | U | R | W | P | Q | |
国际单位 | 单位 | 库仑 | 安培 | 伏特 | 欧姆 | 焦耳 | 瓦特 | 焦耳 |
符号 | C | A | V | Ω | J | W | J | |
意 义 | 电荷的多少 | 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表示电流所做功的多少或消耗电能的多少 | 电流在1秒钟内所做的功。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 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 | |
专题三 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
专题四 常用估算量
1. 电流: 计算器100μA 灯0.2A 电冰箱 1A 空调 5A
2. 电功率:计算器 0.5mW 电灯60W 电冰箱 100W 空调 1000W 洗衣机 500W 电热水器
1000W
3. 质量:硬币 6g 中学生 50Kg 鸡蛋50g
4. 密度:人 1×10 3 k g / m 3 空气 1.29 kg/m3 冰0.9×10 3kg/m3 ρ金属 >ρ水 >ρ油
5. 体积:教室180 m 3 人0.05 m 3
6. 面积:人单只脚底面积250 cm 2,
7. 压强: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 4Pa;大气压强10 5Pa
8. 速度:人步行1.1m/s 自行车 5m/s 小汽车40m/s
9. 长度: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μm 成年人腿长1m 课桌椅1m 教室长10m宽6m高3m
10. 力:2个鸡蛋的重力 1N
专题五 常见隐含条件
1. 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2. 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3. 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4.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
5. 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
6. 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
7. 上升:重力势能增加
8. 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
9. 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
10. 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
11. 升高到:物体的末温
12. 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
13. 白气:液化现象
14. 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
15. 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16. 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 I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7. 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 U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8. 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
19. 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
20. 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专题六 容易被理解错误的知识点
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围绕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 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 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 cm2 = 10-4m2
21. 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 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 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V物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 = 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 = 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 v计算。
24. 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
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 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
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更多推荐
物体,液体,单位,密度,电压,温度,电流,电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