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论文3000字
篇一: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简述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思维研究
  【摘要】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是通过较为特殊的视觉形式和情感语言,表达设计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看法等的一种服装形式。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重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意和表现。这种创意思维使服装设计在设计造型、工艺手法上,特别是在材料运用、结构处理、设计语言表达等方面更多地强调创新立意和突出视觉效果。
  【关键词】服装设计;创意思维技法;传统与创新
  在字面上理解,创意是指有新意独到的思维。而在服装设计中仅仅把创意理解为独到、新意在思维是不够的,在发明创造的含义中,创意必须是创新和创意,在服装专业设计中,大量运用历史上曾经用过的方法或是他人所用的设计,结合现代的设计语言等。服装设计中最为灵魂的部分,就是要求创意结合当下的时尚来进行创意设计,把旧物翻为新意,把他物移植过来创造时尚。满足于不同消费者的心里需求。如果在这一层面上理解服装设计中的创意
思维、创意和创意、不创新两个部分。特别不能忽视或否定创意、不创新这一部分。因为设计所具有的继承性是不容忽略的,太过高于或低于对象的欣赏水平且不可取的,最好使二者达到一个平衡。
  今天艺术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重要体现,已不是科学、文化或艺术的简单再现,它是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服装设计不仅应具有市场价值,而且其内在艺术价值的体现也是尤为重要的。设计师要想使服装设计兼具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就必须充分运用创意思维,运用全方位的、全新的视角来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探索纷繁、复杂的事物,最后,借助于服装形象,把自己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意念更完美地表现出来。
  一、创意思维技法
  对于设计师来讲,一件设计作品的完成可能是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是灵感在起作用,这是无规律可循的;而整个设计工作的成功则有赖于创意思维的运用。创意思维在一定范围内是有规律可循的,可运用发散思维、辐合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技法促其产生。
  1.发散思维是由一个信息刺激而产生多个信息的思维方式,是展开思路、发挥想象,寻求尽可能多的答案的思维过程。
  2.辐合思维是由多个信息合成一个有创意的新信息的思维过程,尽管由多个事物合成一个,是一种辐合,是减少的过程,但其结果往往产生一种新事物,因此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思维。很多服装的创造是根植于原有的经验,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储备的整合,体现了高明的组合技巧,这是一种辐合思维作用的结果。
  3.侧向思维指在设计过程中暂时把思维转向与设计无关的其他事物,受到启发后,从新回到设计主题上来,以产生好想法的思维过程。
  人们一般习惯于根据已有的经验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及范围内去分析、推理,然而这种方法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旦人们有意识的去移动视线,变换视角,扩大范围,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念,善于从人们不熟悉的角度去观察和揭示客观对象,就容易引发出奇特的设计灵感或设计意念。
  4.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对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对立、颠倒、反面、逆转等角度的变化,从而创造性地解决现有问题。这种方法使人站在习惯性思考问题的反面,没有现成的逻辑和规律可循,需要设计师着力于标新立异和独辟蹊径,突破固有观念,从而取得独特的造型效果。
  二、传统与创新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继承传统是创新的前题,不了解过去,对传统不作认真研究和学习,现在的设计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自然就无从谈起。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传
  统,是包含中国的、外国的,东方的和西方的大传统概念。要想在世界服装领域占领一席之地,我们确实应当放眼世界,只有放眼世界才能领略数不胜数的优秀民族文化。而优秀文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绘画等物质遗产,又涵盖创业经验和创新理念等精神文化层面。
  今天,虽然我们已经有了20多年服装设计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为了创造名牌走向世界,仍然需要卧薪尝胆,脚踏实地地向先进国家的传统文化学习:不仅学习其物质文明方面的传统,还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们CEO的现代先进管理经验,学习他们对服装结构设计常年不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钻研态度,学习他们的设计师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千方百计开发灵感的创新理念。
  其次,在研究传统时还要意识到,从历史的宏观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一定的优劣性,不存在纯粹先进的民族,因此也不存在纯粹先进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产生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特定历史背景和时代属性,因此任何国家的传统都有两面性,既有“优秀的文化遗产”之正面意义,又包含着落后、保守、封建甚至反动等负面意义,在“古为今用”时,必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批判性地吸收与借鉴。应当说,对传统的继承形式只是发展我国服装文化的一种策略,是服装创新的一种手段,它并不承担有关民族的兴衰荣辱等沉重的政治使命。虽然服装在某些时候能“唤起民族精神”,例如2021年春节国民穿唐装,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喜庆,但也仅此而已,毕竟它的表现力是有限的。决定民族荣辱兴衰的首先是国家的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国富民强。在这一前提下才能有民族的、健康的、多样的文化。因此,不应让服装企业在冠名、创新服装款式、用模特等工作上背着“崇洋媚外”、“发展殖民文化”等罪名,在这个问题上“不必问姓资还是姓社”、“不必问西洋风还是中国风,只要看观者能否看懂而采用其合宜者”即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应当注重深层美学内涵的挖掘,不能停留于表面肤浅的照抄照搬,要使传统文化与当代人们的生存环境相适应,才能解决好继承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第三,传统文化与今天创新的文化像一条河流,本质上是割不断的,敏泽先生对这个问题
看得很透,他说:“今日之古,亦即古人之今;今日之今,实亦后人之古,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是也。”(敏泽:文化·审美·艺术论文三辑,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4月版)这是一种十分辩证的理念。基于这一理念,要想发展和创造新的民族文化,就必须在不丧失民族个性的前提下,敢于对传统采取扬弃的态度,即敢于否定过去,并向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对其进行保护却不敢越雷池一步。继承传统不是复古,而是继承前人的艺术创造精神。继承传统的正确态度是不断地丰富它、发展它、超越它,不断推陈出新,使传统与现代更加融合,从而创造出有个性的新风格服装。

更多推荐

思维,传统,创意,创新,设计,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