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克服装风格分析
朋克是西方青年亚文化历史中的一页。真正的朋克时期并不长久,之后英国
出现了新浪漫主义形象、哥特形象。直到现在,在一些年轻人心目中,朋克服装
风格仍然是他们的选择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环境的变化,朋克服装
风格已经不再原汁原味,而是与当下各类街头文化相融,剩下的只是出人意料、
惊世骇俗的视觉效果,这就是现代年轻人所追求的效果。
70 年代末兴起的朋克与摇滚音乐有着紧密联系的青年亚文化形式,也是嬉皮文化的一个延续。随意的服装却又是刻意的达到震撼的效果:塑料垃圾袋或是老式学校制服,将衣服故意撕裂,再用安全别针固定,染成明亮颜色的莫西干式发型或是用各色羽毛堆成的尖顶,日常生活用品变身成了他们身上的装饰。
70年代朋克风
朋克服装风格的原型探析
70 年代中期,当嬉皮逐渐势微,非主流社会便开始转向朋克青年亚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那些缺乏能力、仅仅依靠自己还不足以高于一般水平的
人,需要通过衣着来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此导致人类在服装上走上极端。这
个观点说明了服饰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即年轻人喜欢在服饰上突破正统的着装
规则,通过反叛的装束,化解了他们不易满足的愿望和好奇心,以及成长过程中
遇到的多种矛盾心理,使得他们的情绪获得疏导和发泄。
战后大多数青年亚文化群体都依靠在旧货市场找到的二手服装作为创造新
风格的原料,这些服装独特的风格标志着它和传统服装之间的距离。朋克文化中
“自己动手”的服装同样是从二手市场里收集不同年代的时装、原始部落的装饰,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改造、创新。
这是詹姆逊(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和理论家)所提出的“集
体逃避进怀旧情绪”,即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了整个文化都在向后看,而且怀着
感伤与温柔。现代社会无力生产严肃的图像或文本给与人们意义或方向。这种鸿
沟只能被旧日的图像所弥补,这种空白只能有文化古董来填补。在现在的旧衣时
尚中,我们看到的是狡黠、色彩、夸张、幽默、对传统成人服装的反抗,以及任
性的无政府主义和抑不可止的乐观主义。
谈到朋克服装风格,不可不提起被称作“朋克之母”的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Vivienne Westwood)。在其他设计师还没有意识到朋克的力量时,韦斯特伍德
已经成为了英伦朋克文化的旗手。正是因为维维安·韦斯特伍德抓住了时代的机
遇,成就了她现在的荣誉。
维维安·韦斯特伍德通过自己的店铺贩卖设计的坡跟鞋,印有挑衅口号的T恤,用刀片、自行车链条作配饰的服装,引得无数摇滚明星慕名前来,甚至直接
拷贝韦斯特伍德本人的造型风格。韦斯特伍德包揽了由其丈夫经营的性手枪乐队
全体成员的服装,这支具有革命意义的朋克乐队穿着她设计的衣服在音乐会上制
造混乱,并由此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朋克运动。
那些没钱买韦斯特伍德衣服的街头青年,也会以这间店为灵感,搭配出属于
自己的朋克服装风格。很难想象,没有维维安·韦斯特伍德设计的服装,朋克运
动还会如此火爆吗?
接下来依次从款式、色彩、面料等细节详细介绍朋克服装风格的原型。
1.款式
朋克青年常穿黑色的皮夹克、缀满金属钮扣和多余拉链的牛仔裤,印着粗俗
的字眼、暴力或色情的图案,或是故意撕破、弄脏,别着特大号安全别针的T
恤。从1970 年代中期以来,朋克女孩便开始穿60 年代中叶意大利电影里极为惹
眼的迷你装,松垮的外表,黑色塑胶,或苏格兰图案的迷你裙,滑雪裤。这些经
典朋克款式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人们衣橱中的基本款之一。
朋克服装款式
2.色彩
朋克最触目、最艳丽的色彩通常不在服装,而在头发和刺青上。他们的头发
常常是非常暗淡的黄色,有时也有红色、绿色、橙色或淡紫色。黑色是朋克们最
常用的颜色,衣着上以红黑白为主。他们经常将一些触目的颜色搭配起来,例如
粉红和橘黄就是他们经常参杂在一起的颜色,或者在纯黑的皮革上饰以纯艳刺目
的彩色饰物,或是通过布满雀斑的苍白面孔与亮闪闪的金属链子、别针的搭配,
更多推荐
朋克,服装,风格,文化,颜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