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们要了解,暖气片的购买单位是组,它是由多少片暖气片组成的,大多数暖气片厂家都可以定制。其次了解暖气片的高度,市面上常见的一般有670mm、1500mm、1800mm三种,不同高度的暖气片散热量也不一样,高度越高散热量越大。
暖气片片数需要根据房间面积来计算的。首先选择一款性价比最高的暖气片,记住它每片的散热量,用这个【散热量】除以100就得到【每平米需要的片数】,然后用【房间面积】除以【每平米需要的片数】,就得到这个房间需要的【总片数】。举个例子:小编客厅面积为20平米,选中鲁本斯塞尚大水道1800高的暖气片,每片的散热量是260W,算法是:用散热量260W除以100等于2.6(每平米需要的片数),(房间面积)20除以2.6 等于7.7,所以20平房间需要8片一组的暖气片。
最后,建议房屋密封性不好的买家在此算法的基础上多买一到两片,这样能达到更好的采暖效果。
1)影响散热量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散热器本身的特点,如它的材料、形状、壁厚、焊接质量和表面处理等;二是它的使用条件,也就是外界条件,如流过散热器的热媒种类、温度、流量,进出水的方式,房间里的空气温度和流速,四周墙面的颜色和温度,
散热器的安装方式,组装片数等。因此,不仅不同的散热器散热性能不同,而且同一片或同一组散热器在不同外界条件下的散热性能也不相同。
散热器的散热量可用下式表示:
Qs=KsFs(tp-tn)
式中Qs——散热器的散热量(W);
Ks——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2•℃)];
Fs——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2);
tp——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
tn——散热器所在室内的空气温度(℃)。
由式中可见,温差tp-tn越大,散热量也越大。如果它们成直线关系变化,则Ks就应该是常数。但是,事实上散热量的增大倍数要高于温差的增长倍数。
Ks值并不能直接测得,即便有了Qs、tp、tn的数值之后,Ks还和散热器的面积Fs有关。准确测量Fs是十分困难的,而Fs的取值又影响到Ks值的大小。同一组散热器,采用的Fs越大,Ks就越小;Fs越小,Ks就越大。由于Ks值不能单独用来评价散热器的优劣,可见公式Qs=KsFs(tp-tn)用来表达散热器的热工特性也不完全适宜。
国际标准规定,在评价散热器时,只给出散热量,而不再给出Ks值。
(2)由于采暖系统的热媒和管道布置方式的不同,散热器的计算选择也不相同,我们通过例题来进行分析。
【例】单管系统温降计算及散热器选择:
已知:供水温度为95℃,回水温度为70℃,各层热负荷如图18 59所示,房间设计温度为18℃,计算选择各层散热器。
图18 59
【解】(1)计算立管的总热负荷
Q=6550kcal/h
(2)计算立管的用水量
G=655095-70kg/h=262kg/h
(3)计算立管上各段的温度
t1=95℃
t2=(95-1500262)℃=(95-5 73)℃=89 27℃
t3=(89 27-1250262)℃=(89 5-4 77)℃=84 5℃
t4=(84 5-1250262)℃=(84 5-4 77)℃=79 73℃
t5=(79 73-1250262)℃=(79 73-4 77)℃=74 96℃
t6=(74 76-1300262)℃=(74 96-4 96)℃=70 0℃
(4)计算各层散热器的平均温度tpj;及散热器平均温度tpj;与室内温度tn的温度差Δt
散热器平均温度tpj=t1+t22
散热器与室内的温差Δt=tpj-tn
tpj1=95+89 272℃=92 14℃
Δt1=(92 14-18)℃=74 14℃
tpj2=89 27+84 52℃=86 89℃
Δt2=(86 89-18)℃=68 89℃
tpj3=84 27+79 732℃=82 12℃
Δt3=(82 12-18)℃=64 12℃
tpj4=79 73+74 962℃=77 35℃
Δt3=(77 35-18)℃=59 35℃
tpj5=74 96+702℃=72 48℃
Δt5=(72 48-18)℃=54 48℃
计算到此,若不考虑对散热器的散热量进行修正,则可根据各层房间的热负荷Q及各层的Δt,直接查选合适的散热器(由于目前各散热器的产品说明书Q的单位还采用kcal/h,为便于选择,本例题Q的单位也采用了kcal/h)。
计算散热器面积(m2),按公式:
F=QK(tpj-tn)β1β2β3
式中F——散热器表面积(m2);
Q——散热器的散热量(kcal/h);
tpj——散热器热媒平均温度(℃);
tn——室内供暖计算温度(℃);
β1——散热器的片数修正系数(指柱型),6片以下为0 95,6~10片为1;11~20片为1 05,20片为1 10;
β2——管道冷却系数,明装为1;暗装为1 03~1 05;
β3——安装形式修正系数,明装或半明半暗安装为1,其他形式为1 1~1 2之间;
K——散热器传热系数(kcal/m2•℃•h),见表18 40。
表18 40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
散热器名称散热面积/m2热水Δt=tpj-tn304050607080蒸汽(表压力)0 30 71 0以上
四柱(813)0 286 46 837 257 78 048 448 879 19 75
五柱(760)0 315 215 626 036 446 857 267 858 158 64
五柱(813)0 356 216 586 947 317 667 978 48 659 24
二柱(584)0 255 866 206 556 907 257 618 568 809 42
M-1320 245 956 276 566 907 27 508 358 559 18
M-1500 2655 255 856 176 506 87 148 168 329 00
翼形(60大)1 174 524 975 425 876 326 766 907 037 60
翼形(60小)0 804 374 775 175 575 976 336 907 037 60
翼形(38大)1 154 995 305 615 936 246 507 257 457 98
圆翼形管单排1 804 54 5555666 70
圆翼形管双排1 80444 254 54 5555 60
圆翼形管三排1 803 53 54444 54 55 00
光排管单排9 59 51010 511121213 4
D40~100多排888 599111112 4
计算散热器面积,选择散热器片数。以四柱为例:
F1=15008 20×74 14m2=1500608m2=2 47m22 470 28片=9片
F2=12508 0×68 89m2=1250551m2=2 27m22 270 28片=8片
F3=12507 84×64 12m2=1250503m2=2 49m22 490 28片=9片
F4=12507 67×59 35m2=1250455m2=2 75m22 750 28片=10片
F5=13007 45×54 48m2=1300406m2=3 20m23 200 28片=12片
对于双管供暖系统,因为各层散热器的进出水温度一样,则散热器的平均温度与室内温度差Δt各层也都一样,所以计算选择散热器比较简单,不再举例。
在选择散热器时,很少有散热器的散热量Qs正好等于房间热负荷Q的,一般可根据情况适当取舍。比如上分式系统容易产生上热下冷的现象,可以考虑上层散热器的散热量稍小一些,下层散热量可稍多一些。但是,散热量的增减不宜超过设计热负荷的±5%~±10%。如一种散热器其各种长度都不能满足在此范围以内,应考虑使用散热量适宜的一另一种散热器。
(责任编辑:栋梁)
暖气散热量计算标准
(内部资料) 选择暖气的两个原则
选择暖气按标称散热量计算:
关于散热器置换的计算办法:
一、 户型位置分类:
1、 中间层中间户 2、顶层中间户 3、底层中间户 4、中间层端头户 5、顶层端头户 6、底层端头户。
二、 按散热器标称散热量计算的单位面积热指标:
居民住宅单位面积热指标
1、 按使用面积计算:计算面积应包括过道、阳台、房间等。
2、 集中供暖楼房常规状态单位面积热指标:
常规状态指进水温度80度,回水温度60度、室温18度(结合北京实际供暖情况)
单位面积热指标:
无保温层
采暖地点 1 2 3 4 5 6
更多推荐
散热器,散热量,计算,面积,温度,暖气片,单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