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edg打野都有谁

主要污染物简介
2023年10月1日发(作者:仇成)

一、空气主要污染物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

雨。

1.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

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

呼吸器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短期接触二

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

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 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长期

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另外,

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

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 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

年平均浓度低于0.06毫克/立方米。

2. 氮氧化物(NOx) 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

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

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NOx

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 (

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 ;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

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

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

毒性的二次污染物。

NO2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

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

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NOx对动物的影响浓度大致为1.0

毫克/立方米,对患者的影响浓度大致为0.2毫克/立方米。国家国家

环境质量标准规定, 居住区的平均浓度低于0.10毫克/立方米,年

平均浓度低于0.05毫克/立方米。

3. 粒子状污染物 空气中的粒子状污染物数量大、成分复杂,

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或是其它污染物的运载体。其主要来源于煤

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排出的煤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

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的扬尘等,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

反应形成的盐类颗粒物。在空气污染监测中,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

项目主要为总悬浮颗粒物、自然降尘和飘尘。

1)总悬浮颗粒物(TSP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在100

米以下的颗粒物,简称TSP。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自身

的粒度大小及化学组成。 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几乎都

可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

下的浮游状颗粒物,称为飘尘。可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慢性呼

吸道炎症、肺气肿、肺癌的发病与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明显相关,

当长年接触颗粒物浓度高于0.2毫克/立方米的空气时,其呼吸系统

病症增加。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3毫克/

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2毫克/立方米。

2自然降尘 自然降尘指粒径大于10微米在空气中经重力作

用就能沉降到地面上的灰尘。其来源以风沙扬尘为主。人吸入灰尘

会增加呼吸道的阻力,呼吸道出现狭窄现象。

4. 酸雨 指降水的pH值低于5.6时, 降水即为酸雨。煤炭燃

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

素;其次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降水

酸度pH4.9时,将会对森林、农作物和材料产生明显损害。

5.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主要来源

于含碳燃料、卷烟的不完全燃烧,其次是炼焦、炼钢、炼铁等工业

生产过程所产生的。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生成碳

氧血红蛋白,而降低血流载氧能力,导致意识力减弱,中枢神经功

能减弱,心脏和肺呼吸功能减弱;受害人感到头昏、头痛、恶心、

乏力,甚至昏迷死亡。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一氧化碳

日平均浓度低于4.00毫克/立方米。

6. 氟化物(F 指以气态与颗粒态形成存在的无机氟化物。主

要来源于含氟产品的生产、磷肥厂、钢铁厂、冶铝厂等工业生产过

程。氟化物对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吸入高浓度的氟化物气

体时,可引起肺水肿和支气管炎。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氟化物气体会

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症,使骨骼中的钙质减少,导致骨质硬化和骨

质疏松。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城市地区日平均浓度7微克/

方米。

7. 铅及其化合物(Pb 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

合物。主要来源于汽车排出的废气。铅进入人体,可大部分蓄积于

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对男性的生殖腺也有

一定的损害。引起临床症状为贫血、 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

异常。我国尿铅80微克/升为正常值,血铅正常值小于50微克/毫升。

二、地面水主要污染物 地面水中主要污染物有氨氮、石油类、

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汞和氰化物。

1. 氨氮 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氨氮主要来源于

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中平均含氮量每人每年可达2.54.5

公斤。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氮的重要来源。另外,氨

氮还来自化工、冶金、石油化工、油漆颜料、煤气、炼焦、鞣革、

化肥等工业废水中。

当氨溶于水时,其中一部分氨与水反应生成铵离子,一部分形

成水合氨,也称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

子,而氨离子相对基本无毒。 国家标准Ⅲ类地面水, 非离子氨的

浓度≤0.02毫克/升。

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

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2. 石油类 主要来源于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使用和加工

过程。石油类污染对水质和水生生物有相当大的危害。漂浮在水面

上的油类可迅速扩散,形成油膜,阻碍水面与空气接触,使水中溶

解氧减少。油类含有多环芳烃致癌物质,可经水生生物富集后危害

人体健康。

3. 化学耗氧量(COD 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

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

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

后流入水体产生的。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过高可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

量,当水中溶解氧消耗殆尽时,水质则腐败变臭,导致水生生物缺

氧,以至死亡。

4. 生化需氧量(BOD5) 生化需氧量也是水质有机污染综合指标

之一, 是指在一定温度(20)时,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所需的氧

量。其来源、危害同化学需氧量。

5. 挥发酚 水体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含酚废水,如焦化

厂、煤气厂、煤气发生站、石油炼厂、木材干馏、合成树脂、合成

纤维、染料、医药、香料、农药、玻璃纤维、油漆、消毒剂、化学

试剂等工业废水。 酚类属有毒污染物,但其毒性较低。酚类化合物

对鱼类有毒害作用,鱼肉中带有煤油味就是受酚污染的结果。

6. 汞(Hg)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可在体内蓄积。水

体中的汞主要来源于贵金属冶炼、仪器仪表制造、食盐电解、化工、

农药、塑料、等工业废水,其次是空气、土壤中的汞经雨水淋溶冲

刷而迁入水体。 水体中汞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肢

体麻木和疼痛等。 总汞中的甲基汞在人体内极易被肝和肾吸收,

中只有15%被脑吸收,但首先受损是脑组织,并且难以治疗,往往

促使死亡或遗患终生。

7. 氰化物氰化物包括无机氰化物、有机氰化物和络合状氰化

物。水体中氰化物主要来源于冶金、化工、电镀、焦化、石油炼制、

石油化工、染料、药品生产以及化纤等工业废水。

氰化物具有剧毒。氰化氢对人的致死量平均为50微克;氰化钠约

100微克;氰化钾约120微克。氰化物经口、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

体,极易被人体吸收。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痉挛、呼吸

衰竭,导致死亡。

三、噪声 从物理定义而言,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震荡称

之为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论,凡是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

噪声。

噪声的显著特点是:无污染物存在、不产生能量积累、时间有

限、传播不远、振动源停止振动噪声消失、不能集中治理。噪声来

源于交通工具、工厂机器设备、建筑施工和人们的社会、家庭活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个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为对听力的损伤、睡

眠干扰、 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当人在100分贝左右噪声环境中

工作时会感到刺耳、 难受,甚至引起暂时性耳聋。超过140分贝的

噪声会引起眼球的振动、视觉模糊,呼吸、脉膊、血压都会发生波

动,甚至会使全身血管收缩,供血减少,说话能力受到影响。

三星家电-兰州银行股票

主要污染物简介

更多推荐

空气污染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