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醛方法,吸、掩、分、吹、电5大类
目前我国城市写字楼和家庭室内装修中的甲醛污染,主要是由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和家具产生的,主要来源于各种人造木板、涂料、胶粘剂、处理剂等化学建材类建筑材料产品。甲醛,作为一种对人类最有害的气体,被誉为室内“夺命杀手”,也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类致癌物。甲醛的挥发期长达3-15年,高挥发期也高达2-3年,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式,为了人类的健康,必须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除醛之路。列举近几年出现的除醛方法,希望从中可以找到一个可行性的方案。经过整理,除醛的方法可分为:吸、掩、分、吹、电5大类。
第一大类,吸为主的除醛方式。吸是指吸附,以吸附甲醛等有害物质为手段的除醛方式。在这一方面,尤其以空气净化器为主要产品解析对象。在市面上,空气净化器的主要除醛功能就是过滤,四层、五层、或六层、七层不等的过滤层。低配置的有一级粗滤网、蜂窝状活性炭网、高效级HEPA滤网。高配置的过滤层数量更多,PET层滤网、活性炭滤网、高效级HEPA滤网,加些公司研究的新技术,比如冷触媒过滤网、负离子净化层等等。此种以吸附手段的功能,当然是过滤层数越多,空气的净化率越
高,唯一的缺陷就是需要定期更换过滤网,否则容易积灰或者存量有限而造成二次污染。
第二大类,掩为主的除醛方式。掩是指掩盖,以一种掩耳盗铃的方式达到闻不到刺激性异味为主主要手段的除醛方式。这一点,想许多看官都尝试过,比如柚子除醛法、烧醋除醛法、茶叶除醛法、柠檬除醛
法等,典型的就是空气清新剂除醛法。空气清新剂的除醛功能主要是以释放除醛因子达到目的的手段,通过释放植物提取液来快速反应醛类小分子,其中加入的芬多精能包裹异味分子并杀灭空气中游离的细菌。但不可忽略的是,植物提取液自带有强烈的气味,更别说是浓缩的植物提取液,在这样一种混合气味的情况下,您可能根本就分不清甲醛到底有没有被消灭。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打开一瓶空气清新剂,旁边放置一个甲醛检测仪,甲醛检测仪不断发出警告,提醒用户pm2.5、pm10严重超标。当然如果您可能会选用其他的气味企图掩盖装修后的异味,那么您错了,植物水果等气味除醛方法,是行不通的,虽然一时间您闻不到味道,但是并不能说里边没有甲醛等有害污染物。举个例子,车内放置香水,就是一种很典型的除味手段,忠告,并可取,不是因为香水中含有酒精会使影响您驾驶,而是香水混合车里的异味会像慢性病毒一样偷取您的生命。
第三大类,分为主的除醛方式。分是指分解,是将甲醛等有机化合物分解成对人体没有害的无机化合物。关于这一类,以光触媒为代表。光触媒是光+触媒(催化剂)的合成词。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二光触媒除甲醛反应原理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紫外线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光触媒在紫外线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可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的水(H2O)和二氧化碳(CO2),因而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净化空气功能。光触媒对中低分子的不稳
定化合物及绝大部分病菌有很好的降解和杀灭作用,其中包括甲醛。但由于光触媒作用必须要以氧气或水分子为媒介,因而净化产品表面的光触媒有效接触浓度很关键,另外光触媒分子必须是50纳米以下才具有很好的光催化作用。因此,如何将纳米光触媒融入其他物质而不凝聚,以及如何使纳米光触媒分布到产品表层是目前各生产企业的技术攻关重点。
第四大类,吹为主的除醛方式。吹是指通风,将室内有害气体排到室外的方法。典型的例子是开窗通风,但是一般的开窗通风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如果窗户朝向不好,又或者窗户
前有大的挡风建筑,这样的通风效果,就达不到通风的要求。建议在室内驾两台功率大的电风扇,加速室内空气流动,将室内气体吹出室外。目前市场上流行一种方法,就是高温焖炉法,在房间装修后,高温闷上一两个星期,之后再换气一两个星期,甚至时间可以更长。此方法看似最经济,其实不然,甲醛的自然挥发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甲醛的的释放量越大,也只有充分挥发的情况下,开窗通风除甲醛这一方法才有好效果。但这样一来,电费就是一笔大的开支,夏天还好,冬天的暖气就比较耗费了。其次就是时间成本,甲醛的释放期是3-15年,难道这也等得起?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挥发出来的。
第五大类,电为主的除醛方式。电是指转化。通过电场电解的方式分解甲醛等有机化合物,典型的代表就是低温等离子技术,此技术是一种渗透式氧化还原附着态甲醛技术,是一个以气治气的过程。通
过电解的方式释放大量负离子氧化还原不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也就是甲醛、苯等有害污染物,化合反应之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此项技术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并且是一步到位,永不反弹,因为负离子不仅能除醛室内空气中的游离态甲醛,还可以进入物体内部主动寻找附着态甲醛分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次过程就是渗透式。
更多推荐
方式,技术,空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