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排名-国企股票有哪些股票

如何养成喜欢动脑的习惯
2023年10月11日发(作者:胡然)

人和动物区别之处就在于人善于动脑,而动物不能。一个聪明孩子和一个不聪明

孩子的区别,很大程度也在于善不善于动脑。

1.定势破除法,思维定势是在动脑时,只根据思维的习惯进行思考问题的方

式。思维定势束缚人们的思维,使思维在老路上行走,压抑了思维的积极性、主

动性,所以,必须破除它。这种动脑方法就叫做定势破除法。

1939 10 11 日,美国白宫里正在进行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谈。萨

克斯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正在说服罗斯福总统重视原子能的研究,抢在

纳粹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

萨克斯一直等了两个多月,才得到了这次面见总统的机会,自然十分珍惜。

他先向总统面呈了爱因斯坦的长信,接着读了科学家们关于核裂变的备忘录,

心想说服罗斯福总统。可是罗斯福听不懂那艰深的科学论述,反应十分冷淡。

到萨克斯说得口干舌燥,总统才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

此事,看来还为时过早。

萨克斯心灰意冷地向总统辞别。这时,罗斯福为了表示歉意,邀请他第二天

来共进早餐。这无疑又给了萨克斯一次机会。萨克斯心事重重,深知问题的严重

性和紧迫性。纳粹德国在1939 年春夏之间,连续多次召开了原子科学家会议,

研究制造铀设备的问题,最近,又突然禁止从它的占领国捷克斯洛伐克出口铀

矿石。如果数百万人的德国钢铁军团,再装备上在当时还绝无仅有的核武器,

洲战局将难以设想。然而,美国政府对这潜在的威胁还一无所知。为此,萨克斯

整夜在公园踯躅,苦苦思索着说服总统的办法。

第二天早上7 点钟,萨克斯与罗斯福共进早餐。他还未开口,罗斯福就对

萨克斯说: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谈,明白吗?

可是萨克斯用了一个办法,居然说服了罗斯福。

他想的是什么办法呢?

我想讲一点历史。萨克斯看了总统一眼,见总统正含笑望着自己,他说:

英法战争时期,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这时,

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把法国战舰的桅杆

砍断,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可是拿破仑却想,船没有帆就

不能走,木板换成钢板就会沉没。于是,他把富尔顿轰了出来。历史学家们在评

述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当时拿破仑采纳了富尔顿的建议,19 世纪的历史就得

重写。

萨克斯说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取出一瓶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白兰地,斟满了酒,

把酒杯递给萨克斯,说道:你胜利了!

萨克斯热泪盈眶。他说,总统的这句话,揭开了美国制造原子弹历史的第一

页。

这是一个有名的打破思维定势的例子。如果萨克斯仍是照老办法去说服罗斯

福,那肯定不行。现在他打破思维定势,另想办法,用历史的故事来说服罗斯福,

结果是一举成功。由此可见,要会动脑筋,就要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要敢于打

开思路考虑问题。

2.角度转换法 所谓角度转换法,就是在动脑时,原来想的办法不能解决问

题,需要重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一种有效而又常用的动脑方法。

看下面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只有一只好眼睛,一条好腿,另一只眼睛是瞎眼,另一

条腿是瘸腿。有一天,他召来3 个画家,命令他们给他画像。国王说:画得好

的有赏,如果画得不好就要杀头。

第一个画家把国王画得很像:国王有一只瞎眼、一条瘸腿。但国王一看,气

得直叫,说是有意出他的丑,于是把第一个画家杀了。

第二个画家把国王画得很美,好手好脚,很有精神,像一个美男子,但国王

一看,气得更厉害,说是画家讽刺了他。结果把第二个画家也杀掉了。

第三个画家见前面两个画家都被杀掉了,急得直冒冷汗,但他不愧是聪明人,

画的画叫国王十分满意,国王赏给他很多钱。你知道这个画家是怎样画的吗?

原来,这个画家把国王画成在山上打猎的姿态,国王把猎枪搁在一块大石头

上,一只瞎眼闭着,一只好眼瞄准,一条瘸腿跪在地上,一条好腿弓在前面。画

家画了国王,却没暴露国王的弱点,所以国王很高兴。

这就是说,第一个画家的动脑角度没有选择好,所以吃了亏。第二个画家一

看不好,就转换了一个角度,但这个角度也没有选择好,所以也吃了亏。第三个

画家在前面两个角度的基础上,重新又转换了一个角度,结果成功了,也就是角

度转换对了。

角度转换法实际是说,原来的想法(角度)不对头,需要再换一个想法(角

度)。

那么,怎样才能把角度转换好呢?这就要注意不怕艰苦。进行角度转换,

一项艰苦的劳动,而且成功率很低。如果碰到一次角度转换或几次角度转换不成

功就灰心丧气,不再努力,那么可以肯定说,任何一项的角度转换都不会成功。

所以,要使自己聪明,不怕艰苦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天才出自勤奋,这是

很有道理的。

3.分析思考法有一天正晌午,邵康节(北宋著名哲学家)和他12 岁的小儿

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突然院墙外边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

了回去。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瞅啥?伯温说:八成是个贼,想偷东西,

看见有人,又走啦。”“,邵康节说,他是找牛的,不是贼。儿子不信,跑出

门去向那人问是不是找牛的。是呀!找牛的人说:小兄弟,你咋知道我是找牛

的?

是呀,邵康节是怎么知道这个人是找牛的?

邵康节是这样解释的:伸出头的人若是贼,见院子里有人,便会立即缩回去。

他见院子里有人,还是瞅了一圈,这说明是寻找东西,而且是寻找会动的东西,

只瞅一下而没有仔细看,说明是个大东西。看他的样子是农民,所以准是找牛的。

邵康节知道那个人找牛依靠的是分析。正是由于一系列的分析。他才得出了

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就叫做分析思考法。

分析有正确的分析和错误的分析之分。下面这则故事中的人运用的就是

错误的分析:

13 世纪时,北威尔士王子列维伦有条忠实而凶猛的狗——盖勒特。一天,

王子出猎,留狗在家看护婴儿。王子回来后,看见血染被毯,却不见婴儿。而狗

呢,一边舔着嘴边的鲜血,一边高兴地望着他。王子大怒,抽刀刺入狗腹。狗惨

叫一声,惊醒了熟睡在血迹斑斑的毯子下面的婴儿。这时,王子才发现屋角躺着

一条死去的恶狼。原来盖勒特为保护小主人,咬死了恶狼。王子悲痛万分,把狗

葬在自己的公馆里。

狗伤害婴儿嘴边会留有鲜血,不伤害婴儿的嘴边也可能会留有鲜血。而王子

认为凡嘴边有鲜血的就是伤害婴儿的,所以,他必然产生错误的分析,得出错误

的结论。

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避免错误的分析呢?

这就要求处理问题要详细占有资料,弄清事实真相,不能片面地看问题,

应全面地看问题。上面这个王子就是没有弄清事实真相,片面地看问题造成的。

对孩子来说,全面地看问题在理解课文方面、做作业方面,以及和同学相处方面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4.根据合理法张居正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政治家,从小就十分聪明。他5

那年夏天,有一天非常热,他见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就问他爷爷:

爷爷,那树上叫的是啥东西?

爷爷回答说:那是知了。

知了怎会叫呢?

因为它有壳!

那乌龟也有壳,为啥不叫呢?

乌龟是在水里的!”“青蛙不是也在水里吗,它咋会叫呢?

因为青蛙有口嘛。

爸爸钓鱼放鱼的鱼篓子,有那么大的口,我怎么没听到它叫过一声哪?

那是竹子做的,它哪会叫呢?

您那根笛子,不也是竹子做的吗?为啥吹起来会响的呢?

这一下,可把爷爷问住了。

为什么爷爷被问住了呢?

因为爷爷回答的根据(理由)不合理。知了会叫,是因为有发音膜,发音膜

振动,就发出声音来,和它的壳没有关系。张居正问乌龟也有壳,为啥不叫时,

他爷爷说在水里在水里和会叫也没有必然联系。这也是根据不合理,从根

据推不出结论来。所以,他爷爷一个个问题被问住了。

从根据能合理地推出正确结论的动脑方法,我们叫它根据合理法。世界上的

事物,都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就是根据、理由。如果根据或理由不充足,

不合理,那么就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特别在破案方面更是这样,只有有了充足的

根据或理由,才能破案。如下面的一则破案故事:

农历年底的一天下午5 点,法院的王科长准备下班,突然卖油条的个体户

赵大拉着一个中年人闯进来,进门就泣不成声地说:王科长,你可给我主持公

道哇!

王科长叫他们坐下,慢慢说来。

原来,赵大隔壁的康某,在秋天生病住院时借了赵大现金500 元,讲明

年底归还。当时还写了借条为据。今天下午,赵大找康某讨债,康某却不

帐,因此两个人吵吵嚷嚷,一直闹到法院。你借过赵大的钱没有?王科长

问康某。康某说:不错,我借过他500 块钱,但12 15 日那天我已经还他

了。

如果不信,他退回我的借条现在还在我手里保存着呢!说着就掏出一张借

条来,白纸黑字,果然不错。王科长又问赵大:你说他借用你的钱没有还,

把他写的借条拿出来。赵大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纸卷,展开一看,不禁大惊失

色,原来是一张

无字的白纸。康某大声嚷道:看!这哪里是我的借条,纯属是讹人,钱早

还过了,借条在我这里哪!说完还得意地把借条一扬。

赵大捶胸顿足地发誓道:天地良心,他确实借我的钱没还呐。王科长沉思

片刻,说:我一切都明白了,康某确实借钱未还。康某不服,大呼冤枉,但王

科长义正辞严地揭穿了他骗人的把戏,使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想赖帐,并把欠款归

还给了赵大。

王科长的理由有两个:

1)按照一般习惯,还钱后,借债人收回借条后会立即毁掉的。现康某保

存了借条,说明他是有预谋的。2)若赵大存心讹诈,决不会用白纸充当借条。

至于他手中的白纸,是康某当时用乌贼汁书写的借条,时间一长,字迹自然消失。

康某又另写一张借条,借以迷惑视听。这两个理由很充足,很合理,所以康某不

得不认错。王科长所用的动脑方法就是根据合理法。所以有甲,因为有乙,乙是

甲的根据和理由。这对孩子的说话、作文、

做数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5.类比思考法有一次,鲁班攀登悬崖,抓住一棵茅草,一拉,手被拉了一道

口子,鲜血直流。鲁班对茅草仔细一看,发现茅草边沿有细细的小齿,所以能这

样锋利。于是,鲁班想,如果在铁条上也锉出小细齿来,不是能更锋利吗?经过

试验,铁条上锉上细齿果然十分锋利。这就是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鲁班的动脑方法就是类比思考法,类比思考法是一种比较的方法。那么,

样应用类比思考法呢?它要求类比之间的两件事物要恰当。如果不恰当,那么这

个类比思考应

用得不成功。

比如,从前有个卖油郎,娶了个会过日子的好媳妇,她每天把丈夫卖的油偷

偷地舀出一勺装进罐子里。到了年底,丈夫愁着没钱还帐,更无钱过年。他媳妇

就把一罐子油拿出来说:这是我积攒下来的,拿去卖了还帐吧,剩下的钱再买

些过年用的东西。卖油郎可乐坏了。

这件事被一个卖皇历的人知道了,他回家就向自己的妻子夸卖油郎的媳妇。

他老婆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哼,那有啥稀奇!以后她每天也偷偷地藏起一本皇

历。到了年底,丈夫愁着还不了债,她就把一大摞皇历拿出来,让丈夫卖了还债。

她丈夫看着这一堆老皇历,哭不得,笑不得。

这个卖皇历的妻子,她运用的类比思考方法是不恰当的,所以,才闹出了笑

话。

6.逆向思考法逆向思考法是在思考过程中,遇到无法从正面解决的问题就

掉转方向,从反面考虑问题的思考方法。

比如,在8 世纪时,日本建筑大坂城时,需要很多大石板,要求每块有大

席子那么大,而且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由于大石板太大,放到船上,一下子就

把船压沉了。怎么办呢?于是有一个人建议,是不是把大石板用绳子吊在船下面

试试看。结果一试十分成功,解决了运输大石板的难题。

这个人所应用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逆向思考法。在正面船装大石板的情况

不能解决时,他掉转方向,从反面用石板装船的办法,利用水的浮力,终于解决

了问题。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逆向思考法就是促使无路

有路无村有村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怎样运用逆向思考法呢?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思考的重点放在反面。看下面一个故事:

个下雨天,有个牧师在家休息。但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他十分讨

厌。这位牧师在烦躁中拾起了一本旧杂志,一页一页地翻阅,直到翻到一幅

色彩鲜艳的大图——世界地图。他就从那本杂志上撕下这一页,再把它撕成碎片,

丢在起坐间的地上,对小儿子说道:

小约翰,如果你能拼拢这些碎片,我就给你2 5 角钱。牧师以为这件

事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10 分钟,

就有人敲他的门。原来是他的小儿子已拼好了地图。牧师十分惊愕,就问道:

孩子,你怎么把这件事做得这样快?小约翰说:在地图的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

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

在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这不是很容易的吗?原来小约翰所使用的是逆

向思考法。如他不用这种方法,那么,叫他拼一张他不熟悉的世界地图,不知要

花多少时间呢。逆向思考法对学生的解题是十分有用的,数学上的倒退计算法就

是这一方法的具体运用。

7.追根求源法追根求源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动脑的方法。所谓追根求源法就是

考虑问题,一定要深入地把原因找出来,也就是平时大家说的打破沙锅问到底

从前,江南有一个地主叫黄强,家有良田千顷,常年雇佣几十个长工为他卖命。

一天,一个长工来到县衙击鼓告状,对县令说:我是黄家的长工。不久前,

因一个长工不堪欺侮,顶撞了黄强,黄强竟命手下的恶棍把他活活打死,扔进了

水塘。

现在尸体在什么地方?县令问。已被埋在村西的山脚下。”“你敢领人去验

尸吗?”“敢!于是,县令派了一个仵作跟长工来到村西山脚下。他们扒开土,发

现尸

体已腐烂,只剩下一副骨头架。仵作为难了,于是他回到县衙,回报县令说:

因尸体腐烂,已无法查清。

县令因为黄家财大势大,正不愿意管这个棘手的案子,便乘机将此案报到

了上级官府。

府里接到案子,派一个叫文平的官员带上差衙前去验尸。经过仔细检验,

没发现可疑的线索。文平命手下把尸体的骷髅头用布包起来带回,传地主黄强到

府。

回到府上,文平让人将骷髅头用清水洗净擦干,当着黄强的面,用尖嘴瓶盛

上温水,从死者的脑壳上方慢慢滴水。一瓶水下去,只见缕缕清水从死者鼻孔流

出。

原来,凡活人落水,都要在水中吸气,混浊的泥沙便会吸进鼻孔。而被人投

进水中的尸体是不会吸气的,自然泥沙不会进入鼻孔。所以,这个长工是死后被

人投入水塘的。

在事实面前,恶霸地主黄强不得不认罪。

文平破此案的方法就叫做追根求源法。如果他不是这样追根求源,那么,

就不可能破了此案。

怎样才能运用好这一种动脑方法呢?

这必须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没有调查研究,追根求源法就不可能应用得好。

很久以前,浙西有个甘露寺。这里寺大和尚多,方丈让为人厚道、清廉正直

的法远和尚为专管钱粮的知事僧。

交接财物时,原管钱粮的知事僧法本向法远递交了一个百两黄金的盒子。

远把装金子的盒子抱回屋后,放心不下,便找来了秤把金子称了一下。当法远发

现这盒金子只有91 两时,脑袋的一下胀起来。他急忙把金子装进盒里,去

找法本说理。法本哪肯认帐,并反咬一口,诬赖法远将金子藏了起来。法远又气

又恨,拽看法本去找方丈评理。方丈明知法远为人老实,但又拿不出证据证明法

远没有拿金子,只好找到县衙,让县令决断。

县令接到此案,命两个和尚上堂。县令问法远:

法本把盒子交给你的时候,里面有多少块金子?”“我当时只以为少不了,

没数。可到屋后一称才发现少了9 两。

县令又问法本:

你知道这盒子里有多少块金子吗?

知道。一共装有23 块,每块大小不等,最大的一块是9 两。

上任知事僧交给你这盒子时,里面的金子也是这么多吗?

是这么多。我前面几任的知事都知道这里有一块金子是9 两。

县令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这案子好断,先退堂明天听审。

第二天,县令命衙役把前几任的知事僧都找来,分别把他们留在几个屋子里

询问。询问的结果,几个人都回答说盒子里装有23 块金子,缺少的那块是9

重的金子。于是,县令分给他们每人一块胶泥,让他们在各自的屋里塑出那块9

两重的金块的形状。县令发现,法本和前面几个知事僧用胶泥塑出的金块形状

不一。因此,县令断定法本等人在说谎。重打法本40 大板,法本只得招认。

原来,法本看到方丈让法远当知事僧,心里妒嫉,便暗中同前面几个知事僧

串通一气,把9 两重的金子私分,并诬陷法远,没料到被县令识破。

县令所以能够追根求源,搞个水落石出,主要依靠的是调查研究。不是调查

研究,他就不可能把这一诬陷的案件搞清楚。所以调查研究在追根求源

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孩子一般都有追根求源的习惯,这是好奇心引起的。对孩子的打破沙锅问到

底的精神不能泼冷水,而应提倡和鼓励,并加以积极的引导。

8.全面思考法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次,齐王与田忌赛马,每人各挑选上中下

三种马进行比赛,胜者可得千金。以同等级的马相比较,上对上,中对中,下对

下,则田忌胜败未可预卜,可能赢,可能输,各占一半。怎样才能有绝对胜利的

把握呢?田忌的谋士孙膑给田忌献了一计: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

马对下马,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了千金。

孙膑所用的方法就是全面思考法,他不是局限在个别上,而是从全局上考虑

问题,所以他取得了胜利。

那么,全面思考法怎样进行呢?

它要求我们在思考时,要从整体出发,从全局出发,不能着眼在局部上。因

为只有从全面出发,才能正确地了解事物。

每做一件事之前,你都有意识的去思考一下这件事该怎么做才行,怎样做才是最好的!相信

自己,每天进步1%你就成功了!

凡是多问。WHAT HOW WHY ?尤其要把每天思考后的好的感想记下来。没事时看看。想象一下,

事情解决好的感觉。

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很好。怎么办?不难!

一、每天5分钟,养成思考习惯。先要强迫让自己坐下来,集中思想30分钟左右,动动脑

筋。养成习惯后,时间可以减少。也不一定每天思考,抽空动动脑筋即可。

二、冷静三分钟,提醒自己动动脑筋。遇到事情,不急说或做。冷静几分钟,动动脑筋再去

说或做,相信会有效果。

祝你早日成功、成熟!

华府-共进股份财报

如何养成喜欢动脑的习惯

更多推荐

王子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