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

读《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有感

毛柳小学 柳红霞

今天无意间在互联网读了《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仿佛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我的。它点化,提醒我,鞭策我,让我面对孩子时,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文中把孩子比作一只蜗牛,老师教育学生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老师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对待学生,却嫌学生像蜗牛一样总是慢腾腾。终于,老师的耐心全部消磨殆尽,于是对着学生“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而学生就像文中受伤流泪的蜗牛一样——“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蜗牛受伤了,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这和我们教育学生是多么相像啊!在教学的路上,我们习惯了跟在孩子后面,拼命地催促;习惯了把学生当成成年人对待,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应该会;习惯了说过一遍的问题,学生必须记住;习惯了横眉冷对……却从没有想过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懵懂无知、天真无邪的孩童,他们带着最原始的对未知的希冀,带着对五彩世界的好奇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却像屠夫一样,硬生生地过早折断了他们渴望飞翔的翅膀,用冰冷的语言浇灭了他们眼里炽热的火焰,让他们看见我们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害怕、颤抖、不敢直视。

文章最后说“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教学工作中探出头,这其中的成就,何止是孩子?”是啊,这个其中的成就,何止是孩子?!记得曾在一本书上读过,一个人,只有当他身心处在最佳的状态,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作为老师,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在愉悦的、轻松的情感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去学习,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老师的亦师亦友。


-

更多推荐

学生,孩子,蜗牛,老师,习惯,状态,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