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发(作者:殷秀梅)
幼儿园小班认识日常用品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2.
3.
4.
5.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
培养幼儿对日常用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使用日常用品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与他人分享、帮助的精神;
培养幼儿的基本卫生习惯。
二、教学准备
1.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如筷子、碗、勺子、杯子、刷牙杯、洗脸盆、毛巾、笔、纸等;
2. 教学用具,如幻灯片、图片、玩具等;
3. 视频或音频材料,展示用品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认识日常用品
1. 导入(5分钟)
– 教师出示一幅幼儿常见的日常用品的图片,并请幼儿说出认识的用品名称。
– 加以引导,让幼儿根据图片形状和用途猜测他们的功能。
2. 新知输入(10分钟)
– 老师用示例用品演示如何使用,比如用杯子喝水、用刷牙杯刷牙等。
– 介绍用品一般的材质和特点,如碗是圆形的、杯子是可以装水的等。
– 通过图片展示或幻灯片展示,让幼儿逐个认识日常用品,并了解它们的外观特点和使用方法。
– 指导幼儿用手触摸、感受它们的质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实践操作(15分钟)
– 将各种用品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亲自操作感受。
– 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日常用品,如如何握筷子、用勺子舀饭、用杯子倒水等。
4. 应用拓展(15分钟)
– 教师播放视频或音频材料,展示用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引导幼儿观看,了解更多的日常用品,如牙刷、洗脸盆、毛巾等,并了解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
–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用品的使用方法,并与同伴分享交流。
5. 总结归纳(5分钟)
–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总结所学内容,巩固幼儿对日常用品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
第二课:培养使用日常用品的能力
1. 导入(5分钟)
– 教师出示常见的日常生活场景图片,如餐桌上的用品、洗漱台上的用品等,引导幼儿关注其中的日常用品。
2. 情境模拟(15分钟)
– 教师组织幼儿参与情境模拟活动,比如模拟餐桌用餐、刷牙洗脸等,让幼儿亲自操作日常用品。
– 角色扮演中,鼓励幼儿模仿成年人正确使用日常用品。
3. 合作分享(15分钟)
–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日常用品,让他们合作使用和分享。
– 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分享自己的使用经验和注意事项。
4. 游戏巩固(20分钟)
– 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对日常用品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 如“找一找”游戏,教师念一种日常用品的名称,幼儿找出相应的用品并说出使用方法。
5. 总结归纳(5分钟)
–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总结所学内容,让幼儿对日常用品的认识更加深刻。
–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复述所学内容,并与同伴分享。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对日常用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学会了识别日常用品的外观特点和使用方法,培养了独立使用日常用品的能力,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分享和游戏巩固,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帮助他人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使他们对日常用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更多推荐
幼儿,日常用品,使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