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发(作者:桂质柏)
节水小品-水龙头的经历
时间:星期一
地点:学校
人物:水池、水管、两个少先队员、管理员、小捣蛋。
第一幕
[幕启。旁白:我们美丽的校园校舍整洁、环境优美,我们在这里学习、生活,真是无比的快乐。但校园内有时也会发生一些不那么和谐的事情也是令人十分头疼的。]
水池:(生气的)龙头老弟,你能不能把你的头收紧?瞧你整天这样嘀嗒嘀嗒的,弄得我身上总是湿淋淋的,难受死了。
水龙头:(垂头丧气)唉,水池大哥,我也不想这样呀!我的头坏了,拧不紧,我也很难受呀!
水池:(不好意思地)龙头老弟,对不起,我不知道你生病了。你病了,我们的主人知道吗?他们怎么不来给你治病呢?这样多浪费水呀!
水龙头:(无奈的)哎!是呀,这些日子,我都流掉十几吨水了。(神秘的)你知道吗?水井爷爷前两天对我说,他肚子里的水越来越少了。你也知道,我流出的水已经不能充满我的鼻子了。
水池:你一说,我也想起来了,真是这样。我也听说,地球上可利用的水资源正在逐渐的减少,如果平时不注意节约用水,总有一天人类会受到惩罚的。
水龙头:(害怕的)你瞧,那个小捣蛋又来了。我的头就是他总是使劲拧弄坏的。他、他……怎么今天总来呀!
小捣蛋:[跑过来使劲拧开水龙头,洗洗脸,扭头跑了]
水龙头:(痛苦的)哎呀,好痛!我的头!
水池:(关切地)龙头老弟,你没事吧?水这样大我也很难受。
第二幕
[旁白:小捣蛋跑着跑着,忽然觉得头一晕,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他醒来,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场面。]
小捣蛋:[低头看到地上都已裂开了]这是怎么回事
一老爷爷:[嗓音沙哑的]孩子,你从哪来??
小捣蛋:(疑惑的)我?我不是在学校吗?这里是?
老爷爷:密云呀?
小捣蛋:(坚定的)这决不是密云!密云山清水秀的。
老爷爷:听我的爷爷讲,2000年以前,密云可美了!但我没见过。
小捣蛋:2000年以前?现在是什么时候?
老爷爷:傻孩子,你怎么连时间都忘了?现在是4007年呀!
小捣蛋:(吃惊的)啊!这是怎么回事?
老奶奶:(颤巍巍的走过来,跪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把干草声嘶力竭的哭喊)好渴呀!水,水!水哪去了?
小捣蛋:(惊讶的)这,这是怎么回事?
老爷爷:密云近几年缺水,已有好多人渴死了!年轻人都已经离开这里了,只剩下我们这些年老体弱的,和一些孩子了!(生气的)哎,都怪我们祖先,不知道节约用水!
小捣蛋:[惭愧的低下了头]
[旁白:小捣蛋认识到自己错了,他的头刚低下,就从时光隧道回到了学校。]
第三幕
小捣蛋:[抬头看到水管在滴水,跑过去关上]怎么还流水呢?咦,怎么坏了?这可怎么办呢?对,找管理员去!
水管:唉,小捣蛋怎么变了?他一来,吓坏我了!
水池:真的,他变化怎么这样大呢?
[旁白:管理员被请来了。]
[小捣蛋带管理员上场]
小捣蛋:[手指水管]您看,就是这个。
管理员:我看看。
管理员:[迅速修好水龙头]好了,没事了!
小捣蛋:谢谢您!
管理员:(慈爱的)如果每个学生都像你,那我们一年能节约多少水呀!我该谢谢你才对。我走了,你去玩吧!
小捣蛋:再见!
[幕落]
第四幕
[幕启。旁白:第二天一早,我们的校园里又有了新的变化。小捣蛋拿着宣传牌走来]
小捣蛋:(自言自语)把它放哪呢?对,就放这里吧!这里最醒目了,别人一眼就能看到。[把牌子放好,高高兴兴地离开]
一少先队员:[跑过来,伸手要拧水龙头](惊奇的)咦,什么时候挂上的,[手指牌子读]“请节约每一滴水!! [轻轻的拧开水龙头洗手,又轻轻地关上,走了。
水池:[高兴的]龙头老弟,小捣蛋都知道节约用水了,这次我们不用受苦了!
水龙头:哈哈,是呀,真是太好了!!
[幕落]
第五幕
[旁白:在一星期后,小捣蛋和班上同学组织了一次节水、护水、惜水主题班队会,在班队会上,几名少先队员正在表演]
《节水三字经》
天久旱,禾苗饥,田万亩,黄沙起。
河库干,芳草凄,井泉枯,万民急。
唤市民,全员起,节约水,抓时机。
修跑冒,堵滴漏,一盆水,几次用。
洗脸手,漱牙口,盆接水,杯漱口。
水管开,用中流,用后闭,不长流。
洗油具,先擦净,再洗涤,冲干净。
洗菜水,放沉清,可擦地,扫卫生。
用马桶,选新型,省水流,费用少。
洗衣物,集中洗,手能洗,不用机。
刷洗车,用桶盛,勿用管,直接冲。
冲淋浴,讲节能,搓身时,水关停。
一日节,一日功,生命源,珍如油。
节水经,记心中,旱情过,照此行!
大家:(齐)节水三字经,帮你巧节水!
冬天,大门外面的那个下水井堵上了,我和母亲就将脏水提到天津北路西侧的树沟里去倒。当然,也有不自觉的,将脏水倒在了院子里,于是“老王”就生气了,在院子里也不知道说给谁听的:“你们还不如一个老人?老人都知道将脏水倒在树沟里,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我记得有一天,“老王”到向我收钱,说要动员全院的租房户集资疏通下水道,我将钱交给了他,但直到我和母亲又一次从这里搬走,也没有见到他找人将院子中央的下水道疏通。
在“老王”家的租房户真可谓是干什么的都有,所从事的行业各有不同。除了我和杨涛是搞文字工作的以外,其余的就是买水果的,卖酱油醋的,开理发店的,搞建筑的,大都来自四川、山东、陕西、河南。
院子里住得人虽然来自不同各方,但在一起住得时间长了,邻里之间,男女老幼,大到老人,小到孩子,都很和睦,团结的像一大家子人。如果谁家有点为难事儿,都会主动出来帮忙。
我和母亲在“老王”家租住的这间房子,月租金一百二十元,不含水电费,虽没有暖气,但要比租住在鲤鱼山脚下那姓杜的包工头家的那间房子宽敞得多,再就是房间的采光比较好。
秋天住在这里没感觉到什么,岂料到了冬天却让人叫苦不迭。房内火墙怎么也烧不热,窗户玻璃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从窗户玻璃看不到院内的一切。有时睡到半夜,常被冻醒。母亲晚上睡觉说头凉,
戴着帽子。也有时睡到半夜,被咚咚咚咚的敲门声惊醒,打开门一看,不是派出所查户口的,就是二工乡队上的人收水费的。派出所查户口的样子都很凶,好象别人欠他什么似的。那收水费的也没有个收水费的标准,你让他拿出标准,他说标准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没有办法取下来。
时光重新轮回到一个甲子的开端。巧合的是,我在这一年同时加入了营山作协和南充市作协,正式开启了我的文学之旅。文学,作为一座神圣的殿堂,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接到营山作协李建春主席发来的参加新春座谈会之邀,我倍感荣幸和兴奋。
说实话,尽管营山是我的故乡,但我对营山知之不多,我对营山的感情仅限于一般人对家乡共同的感情,谈不上特殊。参加这样的一次盛会,除了让我对营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之外,我更感到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并从此搭上了营山作协这辆长长的列车,与之共同前行。
在我的印象里,作为川东北重镇的营山县,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偏远的农业县,经济落后,民生艰难,然而,改革开放历经了四十个春秋以后,营山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着眼长远,面貌日新月异,乡村振兴阔步前进,异彩纷呈,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在这划时代的变化面前,营山县党委政府高屋建瓴,又提出了文化强县的号召,着力推动营山耕读文化、进士文化、红色文化、康养文化等新的发展理念。这四大文化对于营山并非心血来潮,而是这里确确实实具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只是需要我们这一代营山人认真挖掘、推陈出新。我由衷地感慨,营山,我的母亲,您并非是一个愚昧
丑陋的“村妇”,而是一个只要精心打扮就魅力非凡的资深“美女”。面对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作为您的儿女,怎能不为您感到自豪和骄傲呢?作为您的儿女,怎么不为您升华一份责任感呢?

更多推荐
营山,捣蛋,文化,水龙头,作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