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发(作者:)
20222023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一、教材解读
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单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例题设计由给定标准到自己选择标准,由单一标准到不同标准,由形象地表达分类结果到利用统计表去表达。练习中由简单的基本训练到复杂的综合训练,由只记录结果到在记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提出问题等,难度在逐渐加大。由于难度的加大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难易的坡度都很合适。
本单元的内容只有2道例题,教科书提供了贴切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分类的方法。例1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计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呈现形式虽然多样,但计数结果却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从而体会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例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通过这样的编排,教科书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或感兴趣的。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还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分类的思想。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表。
2.对学生不同的分法,可以给予肯定但要有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因为学生
20222023
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千差万别。学生对所选标准作出的解释,合理的应当给予肯定,但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不同标准。在结合实际分类时,要注意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需要是什么,再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标准。
四、教学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7例1,完成P29“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适当渗透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里有两个书柜的图片,一个是整理前的样子,一个是整理后的样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两个书柜的图片。
20222023
师:如果要找一本故事书,你觉得在哪个书柜比较好找?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我们在整理房间、书柜时,都用到了数学知识“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分类的情境?
师: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1)]
【设计意图】从现实情境中引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有条理生活的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感知并描述分类的标准。
课件出示教科书P27例1。
师: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教师板书:形状 颜色
【设计意图】分类标准来自事物间的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异同,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分类标准。
20222023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
师:请每个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气球图片,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分别有几个,再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学生作品。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那位同学是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一列的?
师:能看出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的记录方法很有创意,我再给它画上一条横线、两条竖线(形成象形统计表)。
师:看看上面一行是什么?下面的3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更喜欢哪种记录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
4.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师:虽然大家的记录方法各有不同,但从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板书)
20222023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和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感受到“分类的结果相同”,从而体会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5.适当渗透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分的,还可以怎样分?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结果。
(3)在对比中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适当渗透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既巩固了新内容,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七”第2题。
师:请你先分别数一数梨、苹果、桃有多少个,然后根据个数涂一涂颜色,涂好后在括号里填出梨、苹果、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的第(2)小题后与同桌交流。
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设计意图】按给定的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计数的巩固练习,既可让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组卡片进行分类,又可以让学生继续熟悉用象形统计图呈现计数结果的方式,同时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1)
形状 颜色
同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六、课堂作业
A:《课堂练习》所对应页码全部内容。
B:《课堂练习》所对应页码一至二题。
20222023
C: 《课堂练习》所对应页码第一题。
七、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8例2,完成P28“做一做”,P31“练习七”第5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知分类的实际意义。
2.经历完整的分类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实践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自定分类标准,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揭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类,了解了分类的意义,课后同学们有没有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按一定的标准有序整理就行。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书包和房间的活动,有效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分类知识的应用价值,既巩固了已有知识经验,又激发了继续探索新知的兴趣。
20222023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活中的分类知识。[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2)]
二、情境呈现,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教科书P28例2主题图。
1.讨论分类标准。
师:星期天,四个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做游戏。如果要分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设计意图】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分组(分类)标准,经历分类的第一步。
2.选定分类标准,统计分类结果。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标准进行分类:按大人和孩子分或按男、女分。(板书)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写一写,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课件出示)
师:表中的数据“8”和“4”分别表示什么?“6”又表示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用它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表,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对这些人进行分组,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呢?
师: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师小结:在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无论怎么分,每种标准下分类结果的计数之和都是相同的。(板书)
2022202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类的标准,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到简单的统计表中,继续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和分类统计的过程,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从而体会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师:同样是这些人,还可以按照怎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交流后,课件展示分类结果。
师: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设计意图】通过继续寻找分组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分类标准可有多个,具体选择哪个分类标准应根据实际的要求而定。从而培养学生灵活思考、认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分类的实际意义。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进行分类整理。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
2.完成教科书P31“练习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设计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2)
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
20222023
按男、女分
按左、右分
按爸爸、妈妈、孩子分
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无论怎么分,每种标准下分类结果的计数之和是相同的。
六、课堂作业
A:《课堂练习》所对应页码全部内容。
B:《课堂练习》所对应页码一至二题。
C:《课堂练习》所对应页码第一题。
七、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0~32“练习七”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分类知识,能按题目给定的标准分类,正确统计数据,完成象形统计图。2.能确定恰当的分类标准,并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3.能根据统计图或简单的统计表,获取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确定合理的分类标准,正确呈现分类结果,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分类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20222023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类整理,今天我们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1.课件出示习题。
独立完成后同桌间相互交流,订正答案。
2.完成教科书P30“练习七”第3题。
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进行计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道按单一标准分类的题目,训练学生进行分类计数。同时在遇到计数有难度的题目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保证学生收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
二、 练习指导
1.完成教科书P30“练习七”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后交流。
师: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第(1)小题看似简单,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其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逐步整理,为完成第(2)小题作铺垫,以便较容易地选定分类标准。
(2)师: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学生独立分组,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情预设】预设1: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来分。(绝大部分同学是此种分法)
预设2:还有其他同学按是否有曲面来分或按是否有角来分。
师:根据分的结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此题既包括按给定标准分类的练习,又有按自选标准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结果的分类练习,这都要在充分理解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设计处理好
20222023
了习题与习题之间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完成教科书P31“练习七”第6题。
(1)师:这张图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
师:(指着小乌龟这一项)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后展示。
(3)根据统计结果依次交流如下三个问题:
①喜欢什么小动物的人数最多?
②喜欢哪两种小动物的人数同样多?
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让学生熟悉整理数据的方法及呈现数据的方式,并体会统计的作用。
3.完成教科书P32“练习七”第7题。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三、实践活动
选择班上某一名学生的书包,展示书包中的物品,让全班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整理。
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现场整理书包。
师:你认为哪种整理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各种整理方法的优缺点,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A:《课堂练习》所对应页码全部内容。
20222023
B:《课堂练习》所对应页码一至二题。
C:《课堂练习》所对应页码第一题。
六、教学反思
第4课时: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练习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20222023
1.课件出示练习七,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教学板书
第4课时:单一标准
五、课堂作业
A:《课堂练习》所对应页码全部内容。
B:《课堂练习》所对应页码一至二题。
C: 《课堂练习》所对应页码第一题。
六、课后反思
更多推荐
分类,学生,标准,结果,整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