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1日发(作者:)
惠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 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4页;所有答题内容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一、积累运用(30分)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关雎》)(1分)(2)□□□□□,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3)山光悦鸟性,□□□□□。(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分)(4)无意苦争春,□□□□□。□□□□□□□,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分)(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2分)(6)古往今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探寻脚步从未停止过:《礼记》为我们描绘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以来的仁人志士;半个多世纪以后,晋代陶渊明著《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中无杂树,□□□□,□□□□”的桃源盛景,令人心生向往;唐代诗人杜甫面对风雨飘摇的茅屋,推己及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声,希望能建成千万间高楼大厦,让天下所有无家可归的人们都安居乐业。(5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他们太dài màn( ),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2)下面我就要谈到我第六个重要jué zé(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4)此刻倒霉迹象jiē zhǒng ér zhì(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何谓“勇毅前行”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闻一多先生面对国民党特务的卑鄙行径,明知被列入暗杀名单,仍站上演讲台,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志愿者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踊跃参与,逆行出征,奋战在抗疫一线;救援官兵在大地分崩离析时勇敢无畏地奔赴灾区,全力营救和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A. 卑鄙 B. 振聋发聩 C. 踊跃 D. 分崩离析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狂飙》讲述了以安欣为代表的政法工作者和以高启强为代表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之间展开的正邪较量。(在“较量”后加上“的故事”)B.惠州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营造了知识产权保护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良好形式。(把“形式”改为“氛围”)C.许多同学在观看纪录片《美丽中国·迷人广东》时,使他们领略到了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粤风粤韵。(把“领略”改为“体会”)D.为了校园安全,专家呼吁尽快建立干预、制止和发现校园欺凌行为的防控机制。(将“干预、制止和发现”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5.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惠州市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读经典名著·品文化人生”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0分)(1)【任务一】“调查名著阅读”是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下列表格是对班级50名同学必读名著阅
读情况的调查结果。阅读情况《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没读10人7人只读序言5人3人读了部分17人20人整本书读完4人4人专题探究8人9人精读与跳读6人7人关于班级名著阅读情况,从上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20字内)(2分)
(2)【任务二】针对现在青少年对名著阅读较为冷淡的现状,老师向同学们征集一些有助于名著阅读的建议,请你代表你们组列出几条建议。(2分)
(3)【任务三】下面对《经典常谈》这本书作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A.该书指出了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的原因和一些方法。 B.该书不是写给专家和大学里专门研究古书的学生看的,而是写给那些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看的。 C.该书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D.该书是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读了这本书就等于接受了经典训练,不用再去接触古书了。(4)【任务四】佳佳在这次阅读主题活动中写了一篇演讲稿,其中有一段:“同学们,成长意味着什么?少年鲁迅离开家乡绍兴,只身前往南京,渴望学习新知,因为他知道,成长意味着要追求理想;陕北的红小鬼们,做司号员,勤务兵,甚至参加战斗,因为他们知道,成长意味着要承担责任; 。生活在和平富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历练自己,不断成长!”请选用保尔《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成长事例,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补写一段话。(4分)二、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5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困 (3)学学半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故曰:教学相长也。【乙】善学者,师逸①而功倍,又从而庸②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③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⑤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⑥,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礼记·学记》)【注释】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②庸:归功于。③节目,节,树木枝干交接的地方。目,树木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④说:同“悦”,愉快。⑤待:回答。⑥从容:同“舂容”,即撞钟。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师逸而功倍( ) (2)及其久也(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 问 者 如 攻 坚 木 先 其 易 者 后 其 节 目 及 其 久 也
10.学习力是指一个人面对学习能够善于发现、思考、归纳等综合能力,是社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如何提高一个人的“学习力”。(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材料一】【材料二】刚刚挥起球拍,就努力去一直击球;刚刚听到了那些数字,就想办法去反复记住;刚刚看到了那些数学题,就试着不断地演算解答。这基本上就只是埋头干,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简单的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简单地讲,这就是“天真的练习”。而“有目的的练习”有别于此,它具有这样四个特点:第一,具有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目标可以有效地引导你的练习,记得要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第二,是专注的。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第三,包含反馈。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自己或他人)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第四,需要走出舒适区。这也许是有目的的练习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舒适区就是那些我们已经掌握的技能,而学习区是超出当前能力但通过有强度、有目的的训练能学会的技能。所以,练习的目的本质上就是不断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区的过程,舒适区的范围扩大,自己的能力水平就进步了。 (改编自艾利克森《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材料三】在最发达的行业或领域,也就是那些受益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稳定进步的行业或领域,每一代人都将他们从上一代人那里学到的经验和技能传承下去,他们的训练方法令人惊讶的一致。音乐表演,或者是类似于体操等体育项目,你都会发现,练习遵循着非常相似的一系列原则。我发现了这种练习,将其命名为“刻意练习”。简单地讲,我们说刻意练习,是因为它与其他类型的有目的的练习在两个重要的方面存在着差别。首先,它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也就是说,在那一行业或领域之中,最杰出的从业者已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水平,使他们与其他刚刚进入该行业或领域的人们明显地区分开来,并且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包括许多个人和团体的体育项目,特别是根据打分来评判运动员表现和水平的体育项目,如体操、跳水等。哪些行业或领域不符合条件?比如园艺和其他爱好,以及当今职场中的许多工作,如企业经理、教师、电工、咨询师,这些行业或领域中,
你可能无法从刻意练习中累积知识,因为它们并没有客观的标准来评价绩效。其次,刻意练习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以帮助学生提高他的水平。导师必须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有一些可以传授给别人的有益的练习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在有目的的练习与既有目的、又获得指导的练习之间总结出明显的区别。刻意练习也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其一切特点,也要有明确的特定的目标。它也要有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在练习过程的早期,大量的反馈来自导师或教练,他们将监测学生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时间推移,学生须学会自己监测自己、自己发现错误,并做出相应调整。同时,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因此,它需要人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从另一角度说,有目的的练习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而我们的最终目标便是刻意练习。1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的学琴者的练琴方式是“天真的练习”,练琴的效果不尽如人意。B.具有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专注且走出舒适区的练习就是“有目的的练习”。
C.刻意练习在行业和导师两个重要的方面上,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练习。D.刻意练习和有目的的练习完全一样,只要把握它的四个特点就能轻松运用好它。12.请概括材料一漫画的内容,并简要分析该音乐学生的问题所在。(3分)13.下面是小惠同学以“刻意练习”的相关特点为指导,制定的“文言文背诵积累”刻意练习周计划表,请你结合材料和相关经验,为他提出改善建议。(4分)“文言文背诵积累”刻意练习周计划目标确定①②③④本周背诵5篇文言文选择简短浅显、通俗易懂的文章每天反复朗诵背诵时务必专注,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请同学监督、考查改善建议:
具体计划(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5分)沿古画里的山水走一走鲁岷①现在的人大多喜欢旅行,去游历大好河山。眼见为实,才感受到多彩世界。比如,去黄山、华山,它们是一幅幅山水画;去婺源、周庄,它们是一幅幅水墨画。②倘若是去古画里走一走,也不失为一种旅行。而且,这种旅行,还会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去盛唐,去北宋,感受那时的云与月,那时的风与雪。画里少不了山川河水、亭台楼阁,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③若是去古画里走一走,首先必去的定是北宋时的《清明上河图》,跟着张择端一同去汴梁。
当你一只脚踏入那画时,迎面而来的,是远道而来的骆驼队伍。赶紧上前,打听下大漠那边是真的没有下过雨么,没水的地方怎么生活。来客摇摇头,可能听不懂我的语言。于是,转身就走上那座小桥,看河中小船划过绿水,看够了,就去逛一逛街市。置身鳞次栉比的屋宇中,看人们进进出出的茶坊、酒肆、肉铺那些各种铺子,忍不住也会掏出几枚铜钱,买一碗酸梅汤,就立在店铺前一口气喝下,那无以言表的清爽顷刻间便涌上心间。④对于一个极喜山水之人,沿《富春山居图》走一遭也是必须的。那时的富春江不知道与现在的有没有不同,只是感觉到黄公望笔下的富春江两岸,人烟稀少,田地不多,山清水秀,一切都悠然沐浴在阳光之下。徒步在富春江的沙滩上,体会那种悠闲的在水一方的闲情。在激流中挥动桡楫,体验什么才是激流勇进。就在那一幅画里,可以从夏天走到秋天,拾起飘落的树叶,感受一下什么叫繁华落尽。⑤如果还不够,就去溪山走一走。《溪山行旅图》,典型的北国风光。你可以领略到范宽画笔下的重山叠峰,雄深苍莽。当你被眼前的景色吸引时,蓦然回首,就能看见远处的两峰相交处,一道白色飞瀑如银线飞流而下,堪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溪边的松树,刚刚长出新芽,几只黄鹂悠悠地落下,“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鸟声和着溪水向远处流去,只留下你一个人呆呆地立在溪水边。⑥石涛的《山水清音图》,也是值得多次去的地方。错落纵横的山岩间,奇松突兀。有山必有水,一切都在山水间。一袭瀑布从山上直泻下来,流进竹林,经过亭阁,注入深不见底的沟潭。走着走着,你会遇见两位高人对坐桥亭,有一方棋盘在心中,双方你来我往,点子成谱。你或许能够看出其中的妙棋,只是不能多言。观棋不语真君子。⑦已是冬天了,如果去宋时的雪天旅行定是别有趣味。去哪里好?就去马远的《晓雪山行图》吧。一个大雪封山的天,跟着村民去山里烧炭,去打猎。出山时,收获一定不小,除了小毛驴驮的木炭,居然还肩挑着一只野山鸡。那时没有禁捕野生动物的法律吧,不然,不会那样大摇大摆。看此画面,就想知道那木炭和野山鸡是自用还是去集市上卖,于是继续跟在村民的后面,看个究竟。⑧时光犹如落叶,飘落一季就是一年。千百年来那些存于古画中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市井小事,都是一段段真实的历史。若能与那些画家一道,隐逸于江湖,寄情于山水,远离喧嚣,不与谁争,宠辱不惊,真好。⑨古画里有太多可供旅行的地方,穷尽一生也未必走完其中的很少部分。但在那一个以自然为师、以山水为画的时代,即便是只走马观花似的走一走,也是好的。⑩真想穿越到古代,特别是去宋朝,变作一只鸟,飞翔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青色的天空里,俯瞰《溪山行旅图》跌宕的溪涧,栖息在《富春山居图》花开的江畔,将山水尽揽于心间。
(选自《黔西南日报》,有删改)14.根据文章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古画的名称走过的感受①《 》清爽《富春山居图》②_________《溪山行旅图》呆呆地《山水清音图》观棋不语真君子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15. 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1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⑥段画线句“直泻”“流进”“经过”“注入”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流速之快。B.“旅行”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C.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因为所写的几幅画暗含着季节的变化。D.文章蕴涵着作者希望寄情山水、远离喧嚣、宠辱不惊的淡泊情怀。17. 中国古画多如繁星,请参考下面所给出的两幅古画(局部),任选其中一幅,适当发挥想象,写出你的旅行感受。(4分)《千里江山图》(局部) 《杏花春雨江南》三、作文(50分)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在广州欣赏了古琴演奏,品尝了中华美食,并在推特上发文称:“谢谢你,广州。”“谢谢”,是一个简洁却真挚的词语。人生路上,总有一个人、一件物、一桩事、一个地方、一种精神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体验、开阔的视野、成长的启迪、永恒的怀念……请以“谢谢你,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充题目;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或师生姓名。
更多推荐
练习,刻意,文章,阅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