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

法国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

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

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

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

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

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

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

飞扶壁的雏型。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这座教堂四尖

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

法。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

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

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

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

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

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

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

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 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

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

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

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

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有名,其尖塔高142米。

百年战争发生后,法国在14世纪几乎没有建造教堂。及至哥特式建筑复苏,已经到了

火焰纹时期,这种风格因宙棂形如火焰得名。建筑装饰趋于“流动”、复杂。束柱往往没有

柱头,许多细柱从地面直达拱顶,成为肋架。拱顶上出现了装饰肋,肋架变成星形或其他复

杂形式。当时,很少建造大型教堂。这种风格多出现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较

次要的新建教堂中。

法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数量很大,与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和形式很不一样。由于连年战

争,城市的防卫性很强。城堡多建于高地上,石墙厚实,碉堡林立,外形森严。但城墙限制

了城市的发展,城内嘈杂拥挤,居住条件很差。多层的市民住所紧贴狭窄的街道两旁,山墙

面街。二层开始出挑以扩大空间,一层通常是作坊或店铺。结构多是木框架,往往外露形成

漂亮的图案,颇饶生趣。富人邸宅、市政厅、同业公会等则多用砖石建造,采用哥特式教堂

的许多装饰手法。

哥特式这种新建筑风格有下列优点:在礼拜仪式方面,保留了基本的十字形平面设计,有东

端的祭坛、往 中殿行进的空间和举行私人礼拜的侧礼拜堂。在结构方面,它不再需要厚重

的石材,却可以建造更高更多 样化的拱顶。这样一来,墙壁所空出来的空间就可以用雕塑、

绘画和玻璃彩绘来教育无知的信徒。这样创 造出来的建筑综合体有统一的结构和细节装饰,

同时又能启发对真理的认知。哥特式风格在建筑史上展现 了最光辉的荣耀,法国是诸国之

中对哥特式风格最为恋栈的一个。

理姆斯大教堂,公元1211-1481年 尖拱和相关的结构可

以与十字形平面搭配使用。在法国的大教堂,教 堂东端的圆室中嵌进一间间侧礼拜堂,围

绕着诗歌坛后面的教堂东端。

圣德尼修道院教堂,诗歌坛,巴黎,公元1144年 哥特式建筑首先

运用了尖拱带来的自由发挥空间。在仿罗马式的半圆拱当中,距离中心点的高度和宽度是相

等的。不过尖拱因为有几种不同的曲率,即使宽度不同,仍能维持原本的高度,因此拱廊可

以有几根柱子靠得近,而拱顶仍然等高。此外,高和宽都不一样的柱子与高和宽都不同的拱

顶成直角相接,这样低矮的侧廊就能连接较高的翼殿,翼殿再连接更高更宽的中殿。

荆冠礼拜堂(圣礼拜堂)巴黎,公元1242-1248年 教堂里厚重的

墙壁几乎完全改成彩绘玻璃。支撑玻璃 的石造直棂非常细长,在彩绘玻璃的眩目光彩下几

乎看不出来。整间礼拜堂从上到下都镶满玻璃,使这栋建筑物像切割宝石雕出来的圣物箱一

样闪闪发光。

夏特大教堂是早期法国哥特式建筑的典范。两座塔楼兴建的时间相隔

几百年,简单的八角形南尖搭建于13世纪初,较精致的北尖塔兴建于1507年左右;值得注

意的是两座塔楼本来就要建得不一样的。然而夏特大教堂不只是塔楼具有哥特式的标准风

格。夏特大教堂,北边玫瑰窗,公元1194-1221年 玫瑰窗是哥特式建筑最壮观的建筑图式

之一,其图样多年 来从车轮变成玫瑰花,再从玫瑰花变成火焰。装饰风格已经随着曲线花

窗格变得更为繁复华丽,当然这主要是英国透过贸易和十字军东征与东方接触频繁的结果,

形成一种精彩多变的花样。

夏特大教堂内部,显示中殿拱廊,三叶拱廊通道和高窗 在建筑结构上,

夏特大教堂是典型的3层楼设计,在中殿的两侧各有一条连拱廊,即一排拱圈,由墩柱支撑;

中层的连拱廊通常很低矮,经常还有一条绕行教堂内侧的走道,称为三叶拱廊或厢廊;上层

镶满玻璃的连拱廊,或称为高窗。图中显示两个重要光源,一是从侧廊透过中殿拱廊渗透进

来,二是从高窗照进来。三叶拱廊在侧廊屋顶空间内侧,和室外完全隔绝。

基督修道院教堂西端,葡萄牙,托玛尔,1510-1514年 葡萄牙的花样称为曼

纽林,其中经常出现打结的绳索和镶嵌的海洋象征,颇具航海风味,这是因为葡萄牙人和英

国人一样在全球各地探险。

布哥斯大教堂,星形高窗,西班牙,公元1220-1260年

在这样的交流下,流畅的英国曲线花窗格流传到了欧陆,并在14-16世纪转化成各国不同的

形式。西班牙演化出的花样依照当时流行的银饰称为仿银饰风格,如布哥斯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意大利,公元1385-1485年 早期的基本窗形

是两个尖拱窗的尖端夹一个圆圈,全部包在一个尖顶的窗框里,后来就像逐渐生长、吐出藤

蔓的植物,渐渐突破了外包形状的限制。

韦尔斯大教堂,西向正面,公元1215-1239年 哥特式整体

设计的基础已经和仿罗马式建筑有了极大的不同,原因在此:建筑师不用继续在一系列立方

体的空间单元顶上组合建筑结构。现在建筑物内涵的空间可加宽或变窄,最重要的是可以往

上增建。

布尔日大教堂,公元1190-1275年 布尔日大教堂独特的角

锥形中殿两边各有两条高度递减的侧廊,但大教堂里面完全没有墙壁阻隔。

夏特大教堂,飞扶壁,公元1194-1221年 夏特大教堂在12世纪原

本有美观朴素的阶梯式扶壁,到了1500 年已经改成细工透雕的山墙和扶壁。夏特大教堂在

厚重的墙壁中还能开出一条三叶拱廊。索力斯伯里大教堂平面图,1220-1266年 对照之下,

英国大教堂最大的特色就是空间不集中,将建筑物各个组成单位以不规则的图形散置。看看

索力斯伯里大教堂平面上各种形状的结构物,并记得这些建筑都必须加上屋顶,这样就不难

了解为何屋顶和拱顶建筑的实验性做法都源自英国了。


更多推荐

教堂,建筑,结构,拱顶,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