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

国外与中国的厕所文化比较---中国的差距有多远

两种感觉

洗手间又称卫生间,是厕所的雅称,厕所是人们用来大

小便的地方,是人们不可须虞缺少的,也是每幢建筑都必须设

置的。在一些公共场所或住宅区内,还要专门建一些独立的洗

手间建筑――男女厕所。在国内,一提起上厕所,除非是进星

级酒店的洗手间,总有一种发怵的感觉。没有水、没有手纸、

又赃又臭,几乎是国内一切公厕的共同写照。甚至在一些世界

闻名的风景胜地的洗手间,同样存在又赃又臭的问题。难怪有

的外国游客说,到中国就怕上厕所。一位来北京旅游的外国人

在谈到颐和园的厕所时说:“在颐和园不愁找不到厕所,距厕

所300米以外,闻到哪里臭就往哪里走准能找到“。人们怕上

洗手间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公共洗手间

设施齐全,干净舒适,上洗手间不是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在我们到过的每一个公用洗

手间,干净、整洁、卫生、舒适,进洗手间解手也好,梳洗化

妆也好,需要的东西应有尽有,没有任何不便之处。有的公共

洗手间还备有马桶座圈保护纸,不少洗手间不但没有臭味,反

倒有一种清香味道。加上洗手间内典雅的装修和工艺品摆设,

进洗手间还有一种艺术享受的感觉。难怪美国人叫公共厕所不

叫厕所,而叫“休息室“(在美国,厕所的英文名称是:

RESTROOM)。两种感觉发人深思。这里既有设计问题,也有

管理问题。本文想就两种不同的感受,结合国外情况谈谈公共

洗手间的设计和管理问题。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装饰设计的任

务就是为人创造必要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建筑师或室

内设计师在设计中,首先要了解人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的需

要,包括各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哪些特殊的需要。这

里仅就各种公共建筑中的洗手间的设计为例谈谈怎样在设计

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国内有些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对

各种公共建筑洗手间的设计往往不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使用洗

手间的人带来诸多不便。譬如:洗手间的门开启不当,不注意

视线遮挡,使进洗手间解手的人缺乏安全感或是感到尴尬;有

的洗手间洗手盆太少,洗手需要排队;多数洗手间没有残疾人

厕位,使残疾人如厕感到不便;小孩特别是怀抱婴儿的人的如

厕问题更很少考虑;加上大部分洗手间不供应手纸,甚至连洗

手的水都没有,不少公用洗手间的卫生管理很差,甚至是又脏

又臭。从我国目前的公共洗手间的实际情况看,与我国在国际

上的影响太不相称。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的公共建筑的洗

手间起码要满足以下几条基本要求:

首先,合理的平面布置,合理的视线遮挡,足够的照度,

合理的洁具配置,包括足够的洗手盆数量,足够的手纸盒、纸

巾盒和烘手器和洗手液供应装置,是一个使人感到方便舒适的

洗手间所必备和必须做到的。

其次,要考虑残疾人的需要,设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

位或设置专为残疾人使用的单独的男女公用的洗手间。 第三,

要考虑儿童的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低位洗手盆和小便斗。

第四,要考虑携带怀抱婴儿者的需要,设置可供给婴儿

换尿布或临时固定婴儿的专用搁板,方便怀抱婴儿者的特殊需

要。 笔者在赴美考察期间,特别注意观察美国的公用洗手间

的设计,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所有公用洗手间都是经过精心设

计和精心施工的,在设计中倾注了设计师对人的无微不至的关

怀。在美国的公用洗手间的设计中,可以说是最彻底地体现了

对残疾人的关怀。几乎没有一个公共洗手间是没有残疾人厕位

的,一个洗手间如果只有两个厕位,其中的一个也要按残疾人

的要求设置。甚至在我们去过的一个火山口遗址处的一个只有

一个厕位的洗手间,这个唯一的厕位也是按残疾人也可以用的

标准设计的。在多数情况下,残疾人使用的洗手间是单独设置、

男女合用的。在这种单独设置的残疾人洗手间的设计中,有的

设计了自动滑拉门,设在厕位两侧的不锈钢扶手还是可调的。

在一些美国的公用男洗手间中,常可以看到有一个或几

个为小孩专门设计的低位小便斗,甚至还有低位洗手盆。在使

用洗手间的人较多时,低位小便斗对于大人是照样可以用的,

而它给够不到大人使用的小便斗的小孩带来的方便,确是显而

易见的。

对于怀抱婴儿的人,如果没有人帮忙,如厕是一个相当

大的难题。在美国我们看到为数不少的公用洗手间内,设有一

种叫做婴儿更衣处(baby changing station)的设备,是一个

可以折靠到墙上的搁板,搁板上有可以固定婴儿的扣带,携带

婴儿的人如厕时可以用它作为临时固定婴儿之用,也给为婴儿

换尿布提供了方便,甚至在搁板的旁边就备有纸尿布,给怀抱

婴儿的人提供了莫大的方便。这种体现着对人的无微不至的关

怀的设计理念实在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合理选材与精致设计 洗手间的墙地面装饰材料应当选

用耐腐蚀的瓷砖或花岗石,用掺有高分子聚合物的胶粘剂作粘

结材料,既能防水、防潮,又可防腐蚀,在采用有腐蚀性的清

洗剂清洗厕所的情况下不至于受到腐蚀破坏。国内的许多高档

一点的公共洗手间,采用抛光的大理石作墙地面,是不恰当的。

因为大理石属于碱性材料,即使很弱的酸也会造成大理石材料

的污染和破坏。国外很多高档建筑的公共洗手间采用耐腐蚀瓷

片或马赛克作墙地面材料,配合以精巧的施工工艺,恰当的拼

花和墙地面严密的对缝,丝毫不使其高档洗手间的身份逊色。

在机场、码头、车站等处的公共洗手间,在人流通道上

的阳角处应当设置1.2米左右的不锈钢护角,以防止碰坏。

只要看一看那些被碰的残缺不全的墙角,就会清楚这点小小的

防护措施是多么需要了。

重在管理 洗手间文化或厕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

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从我国目前的公用洗手间的实际情况

看,带给人们的是负面影响。号称世界东方文明古国的中国,

在洗手间文化方面,我们确实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了一大截。

国人尚能忍受,因为已经习惯了,开放的中国迎来越来越多的

外国友人,要他们也和我们一起忍受吗?他们回去怎样向那些

没来过中国的人诉说他们在中国上洗手间的体会呢?况且中

国人就该忍受那种又赃又臭、要手纸没有手纸、要洗手没有水

的洗手间吗?我们确实应当采取实际行动改变一下我国洗手

间的落后状况,克服它所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如果能够把我

们的公用洗手间提高到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正象有人所说它

的意义不亚于又发现了一个兵马俑。这里面最关键的是管理问

题,在美国每一个公共洗手间都有指定的管理单位,对于管理

不善者是要受罚的,据说仅缺少手纸一项就要罚款两万美元。

当然作为设计师,也要为这个新的兵马俑的发现尽一份力。并

在此基础上把以人为本的设计 理念贯彻到所有的设计领域。

厕所文化

百科名片

厕所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

厕所文化一般指在厕所里的不文明创作,是搞笑、低俗恶搞的

文化现象;而广义的厕所文化则是指有关厕所的建设、开发、

利用、维护和文明用厕的宣传教育等等。

基本概述

在中国的历史上,谈论厕所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厕所这个

主题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有关中国厕所的论著也很少见

到,因此在公厕文明的教育上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

[1]

厕所是使人放松、振奋和感到享受的圣地。人们必须关注所

有公共厕所设施的更新改造,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一个良好的厕所环境体现了对于使用者的尊重,反过来,使

用者也会尊重它,这样,人们的举止也相应地变得越来越文

明。

[2]

编辑本段厕所的别称及相关解释

厕 所——人类(及高级宠物)排泄的地方,也

就是拉屎、撒尿的地方。 茅 房——在乡

村一般用茅草搭建厕所,因为象房子一样,就

叫:茅房。 茅 楼——其实就是茅房,叫“楼”是表示农

村曾对小康生活的向往。 洗手间——城乡条件好的厕

所如厕后有水可以洗手,所以也雅称:洗手间。 卫生

间——因为居住条件好了,有了室内厕所不用再用便盆了,

[3]

代表讲究卫生。 室外厕所——多数

建在地上,分男女相邻而建。

[4]

编辑本段世界各地不同的厕所文化

中国大陆 在洛阳“大不同”饭店里,见到指示牌上写着

“轻松花园”四个字,起初不明白是何意。后来看到旁边的两

个英文字母“WC”,不由得被这富有幽默感的厕所指示牌逗

得扑哧一笑。

中国台湾 到了台北,笔者发现,很多厕所的指示牌上写

着“化妆室”。台湾把厕所称为“化妆室”,源于日本。在日本,

笔者经常见到厕所的指示牌上写着“化妆室”。这小小的细

节,反映出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所留下的深刻影响。不过,

笔者也注意到,在台湾的机场或者火车站,指示牌上没有写

“化妆室”,而是按照国际常规写作“厕所”或者“盥洗室”。

日本国 在日本,为什么会把厕所叫做“化妆室”呢?那是因

为日本的许多厕所里都有洗脸盆、镜子,进入厕所之后,可

以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衫,梳理一下头发,女士还可以搽一下

粉、抹一下口红。日本人非常爱干净,养成一进屋就换拖鞋

的习惯。笔者住在日本志摩市鸟羽温泉的时候,一进客房就

要换拖鞋,而进客房的厕所时还要再换另一双拖鞋,那双拖

鞋上写着“御手洗用”,意即厕所间专用。 日本宾馆的

抽水马桶非常考究:马桶坐圈是用电预热的。大便之后,可

以摁动马桶右侧的电钮,便有一股细小而压力颇大的温水水

柱喷了出来,把便处冲洗得干干净净。这水柱的压力大小、

水温高低都可以调节。起初,笔者以为在日本所住的都是四

星、五星级宾馆,才会有这样讲究的抽水马桶,后来发现连

公共厕所里也是这样的马桶,只是马桶坐圈没有用电预热而

已。

美国 在美国,总是把厕所称为“休息室”(restroom)。

笔者在美国找厕所时,也总是问“restroom”在哪里。美国

人所说的“休息室”,跟日本人所说的“化妆室”,有着异曲同

工之妙。干净、宽敞。而且免费提供洗手液和手纸。有的还

免费提供铺在马桶圈上的纸圈。

俄罗斯 不过,笔者在俄罗斯,询问“restroom”在哪里,

对方往往一脸茫然,问“Toilet”才能让对方听懂你要找的是

厕所。 厕所的入口处,通常用“MEN”(男)和“WOMEN”

(女)来区别性别。在日本,有的厕所则以“绅士”和“妇人”

区别男女。在法国的厕所,则风趣地以艾菲尔铁塔的图像和

凯旋门的图像分别表示男性与女性。最奇特的是,

在海南岛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那里厕

所区别男女的标志,居然是手持短枪的男战士与

女战士图像。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的公共厕所里,笔者发现居然挂了

一个黄色的铁盒子,专门收集注射毒品的针筒。据说,这是

因为澳大利亚充分尊重人权,其中甚至包括吸毒的权利。一

旦吸毒者犯了毒瘾,可以到公共厕所里注射毒品,注射完了,

就把注射器扔进黄色的铁盒子。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厕

所,折射了形形色色的观念和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厕所文

化”。世界上居然有一个专门的

“WorldToiletOrganiza-tion”———“世界厕所协会”。这个

协会在各国从事厕所以及厕所文化的研究。其实,改善世界

各国的厕所环境,也是一个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值得加以

研究和探讨。正因为这样,“世界厕所协会”在世界各国设立

分会,各分会设立主席。“世界厕所协会”每年还举行年会,

组织各会员国互相参观,以改善和提高各国的厕所设备与环

境。

印度国 印度舆论大声欢呼要庆祝世界厕所日。在印度,由

于经济快速发展,印度很想建立起全新的良好形象,但谈到

人民卫生习惯和“厕所文化”时,印度人却有些不好意思。不

论是首都新德里,还是经济中心孟买,街道边、铁路边、海

岸边,随地大小便的人泰然自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

先就是缺少公共厕所。

据法新社2009年报道,根据联合国估计,印度有6亿人,或

55%的人在室外“方便”,这是圣雄甘地发表要负责地处理人

类排泄物言论60多年之后的现状。根据孟买市政当局提供的

数字,孟买有一半以上的人住在贫民区,那些地方平均81

人共用一个厕所。在有些地方达到273人有一个厕所,最好

的地方也是平均58人有一个厕所。随地大小便不仅污染环

境,也传播疾病,比如腹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说每天有1000

名5岁以下的印度儿童死于腹泻。印度卫生部透露,卫生条

件差和疾病导致印度经济每年要承担120亿卢比(约2.55亿

美元)的损失。最尴尬的是妇女和女孩,没有厕所意味着她

们经常要等候一整天,直到天黑才出去方便,这增加了感染

的机会,受暴力侵犯的机会,甚至遭蛇咬伤的机会,因为她

们要到偏僻的地方去。

[6]

世界厕所日给印度重视厕所

问题提供了一个良机。世界厕所组织创始人杰克·西姆认为

解决城市卫生问题的方法是引入私营机制,要让企业、小额

融资和特许经营进入这个潜在的“市民方便市场”,让需求和

供给的动力打破市政垄断局面。杰克·西姆希望把这一问题

提上政治议程,让人们“多谈厕所。”他说:“人们上厕所的

次数要比发生性关系的次数多。要让上厕所成为一个很好的

经历,要是安全的、卫生的、不会影响健康的,人们需要培

养上厕所的感情。” 厕所的修建和维护也是一个大问

题。2009年3月,孟买市政当局说,在贫民窟地区现有7万

多个厕所,还需要建造6万个,目前正在建造的只有6000个。

城市公共厕所的建造总跟不上人口增加的爆炸式需求。同

时,即使修建了公共厕所,大多数都没有自来水、排水系统

和电力供应,使得这些厕所很不卫生,无法使用。 为

了倡导厕所文化,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还发动了一场“无厕

所,无妻子”的活动,敦促女性拒绝不能提供带卫生间的房

子的求婚者。有分析说,印度正在努力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新

兴的世界经济超级大国的形象,但是如果厕所问题解决不

好,总是会让世人掩面而笑的。

[7]

部分厕所对联 上:听雨轩 男 下:悬瀑崖 女

上: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 下:世间贞烈女子

进来宽衣解裙。 横批:天地正气

踏黄河两岸手拿机密文件, 下:

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 横批:

上:脚

前面

上:大开方便之门, 下:解决后股之忧。 横批:

众屎之地 上:有小便,宜; 下:得大解,脱, 横

批:鞠躬尽瘁 上:畅通上下, 下:雅集东西 。

横批:新陈代谢 上:来前百步紧, 下:出后一身

松。 横批:愉悦身心 上:静坐觅诗句, 下:

放松听清泉。 横批:清静世界 上:最适低吟浅唱,

下:不宜滥炸狂轰。 横批:讲究卫生 上:小坐片

刻,便会放松意念; 下:清闲一会,即成造化神仙。

横批:此即桃源

[8]


更多推荐

厕所,洗手间,设计,文化,没有,人们,世界,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