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发(作者:)
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
来自于其主要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齐家坪遗址1924[1] 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
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
文化,其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
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随着齐家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已成为探索中华文明形成与早
期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在海内外影响日益扩大。[1]
齐家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在
墓葬中发现的红铜制品,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后来青铜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齐
家文化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居室铺一层白灰面,既坚固美观,又防潮湿。
齐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著名的文化遗存,是4000多年前人类远古艺术的精华,1923年瑞
典考古学家安特生首次在广河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1928年广河县齐家文化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家文化被视为中国青铜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源头,这种介于新石
器时代晚期与夏商文化之间的遗迹在我国十分少见,在世界同类遗址中也极其珍贵,具有极大的学
术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
为了打好“齐家文化牌”,更好的保护和开发齐家文化,2007年,该县多方筹措资金200多
万元,建成了全国唯一一座以齐家文化命名的文化展馆,陈列齐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
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以及辛店文化等时期的陶器、骨器、铜器和玉器等文物1500
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41件,三级文物213件,等级之外文物1232件;陶器
963件、瓷器8件、骨器36件、石器51件、铜器60件、玉器18件。是全省县级博物馆中规模
较大、展品类型较多的展馆之一。同时,在县城中心广场修建了具有齐家文化代表性的雕塑,并
把中心广场命名为齐家文化广场。
齐家文化广场和陈列馆的建成,进一步提升了县域整体文化品位,使齐家文化成为一张耀眼
的县域文化“名片”。同时,该县积极发掘齐家文化底蕴,培育文化产业,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对
外吸引力。成立了广河县博物馆和齐家坪遗址管理所,申请注册了齐家文化专用商标,相关材料
已上报国家商标总局。注册的商标包括广告、旅游、商品包装、民族工艺品开发生产等10个大项,
100多个小项,对于宣传、保护、开发和利用齐家文化打下了基础。
齐家文化三足鬲:通体打磨光滑,带流,大单耳,三个乳足匀称。
齐家文化彩陶瓮:侈口、鼓腹、平底。肩部饰有平行线纹,通体饰有网状三角纹及圆圈纹,
造型美观。
齐家文化玉琮:青玉。内圆外方,是齐家文化出土物中罕见之宝。
马家窑文化彩陶瓶:侈口,双耳。通体打磨光滑。颈部饰有黑色平行线纹,肩腹部饰有漩涡
纹及蝌蚪纹,造型美观。
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最早发现于古河州的太子寺,公元前300年左右大夏人活动
的中心。据史载广河县在东晋十六国时设置大夏县,经历北魏、周、隋、唐,县址在今县城西北
约5公里处。广河古称太子寺。太子寺有着各种神奇美妙的传说。相传秦王嬴政太子扶苏曾监军
驻此修了座寺院,后来民间称太子寺。清设太子寺城州判。广河县东有洮河水环绕,西有大夏河、
广通河,南接茂密的太子山森林。公元1924年,考古工作者在洮河西岸的广河县齐家坪惊奇地发
现了旧石器时期文化,并命名为“齐家文化”。
更多推荐
文化,太子,广河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