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
清波养老院设计说明样本
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项目区位:
项目位于成都市苏坡乡清波村1、 6、 7组红线范围内。
二、项目拟建规模:
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3500平方米, 总建筑为9567.92平方米。
三、建设内容:
多层公寓、医疗室、活动室、餐厅、地下车库、景观绿化等设施
及配套工程。
第二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已批准的规划红线和设计条件通知书
2、建筑项目用地界址测绘平面图
3、成都市规划管理局规划条件通知书
4、成都市清波养老院工程设计招标文件
5、国家及成都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设计规范《成都市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 )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 )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JGJ 64-89)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40- )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2-99)
二、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
本设计以舒适、可发展、经济适用做为设计理念;
作为一所专为老年人设计使用的建筑, 建筑本身针对使用人群, 处
处体现人文关怀, 将建筑的合理性、便捷性、多样性、生态性和容纳性
融于建筑设计中, 设计出充满温情的房子。
从类别上考虑, 作为老年人建筑, 建筑整体上简洁大气, 色泽柔和;
从其实用功能上考虑, 房间尺度适宜, 阳台开敞, 日照充分, 内庭明朗别
致, 能很好地满足目标人群的生活起居所需;
整体以现代风格作为设计风格, 建筑的立面以色泽温和的红色和白
色为主色调, 立面风格将简洁现代与温和复古融合, 视觉观感独树一帜。
三、规划布局:
基地呈菱形状,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 综合考虑最有利的建筑朝
向, 周边建筑的整体形势和有限的基地资源, 建筑整体格局层半围合U
型, 利用建筑纵横向的次第进退, 营造出建筑丰富的层次感和张弛感。
东侧楼体主体三层局部四层, 是养老院临街的主要形象展示区域,
囊括了门厅展示, 办公综合、活动庆典、休闲品茗等多方面功能为一体;
北侧为七层楼体, 西侧为五层楼体, 一层包括食堂、洗衣房、医疗
室、储藏室、公共卫生间淋浴间等; 二层为棋牌室、健身房、理发室、
阅览室、公共卫生间、储藏室等, 三层及以上均为标准房间;
四、交通流线分析:
项目建成后将东面及东侧临路, 人流主入口在基地东侧中部侧临路
处, 车行主入口在东南侧临路处。
总体规划实行人车分流车, 利于老年人出行安全。形消防车道环形
设置, 保证在火灾发生时消防设备能方便快捷到达进行施救。
五、绿化体系:
绿化平面布局较灵活自由, 内庭中部留有足够的硬质铺装, 尽可能
能够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休闲活动、强身健体所需, 尽管布局自由
灵活, 在有限的内庭空间, 设计出曲折有度, 层次丰富趣味各异的绿色空
间, 满足老年人对绿色的喜爱;
内庭景观作为横向生长的绿色空间, 同时纵向绿色空间在本次设计
中也是一大亮点, 作为聚居的老年人, 充分考虑她们的生活趣味和疗养
宜居的需求, 我们利用平台绿化和屋顶绿化, 将绿色空间扩展到整个建
筑中, 形成极具特色的空中花园, 赋予建筑旺盛的生命力, 打造纵横立体
交织的一个老年人绿色建筑。
六、噪声与日照:
保证退距的同时尽量增大距离, 楼与楼之间, 楼与街道间栽植树木
吸音; 将功能性用房设于底层, 居住用房远离街道; 日照设计上主要使用
房间采用南北朝向布置居住用房。
第三章结构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本工程根据建设单位委托及其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 遵照现行设计
规范进行结构设计。
主要设计规范、规程及技术规定: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
二、建设场地自然条件:
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设计地
震分组为第三组, 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2、基本风压W0=0.30kN/m2, 地面粗糙度按 B类。
3、基本雪压S0=0.10 kN/m2。
三、主体结构设计及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 ) , 本工程建筑抗震
设防类别为丙类,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混凝土环境类别, 露天构件、屋面、卫生间、厨房、与土体
接触或露天的地下室构件( 底板、顶板、侧壁、水池等) 为二a类, 其余
位置为一类,施工所用的建材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规
定。
1、结构设计:
本工程为3~7层建筑, 建筑结构总高度最高为22.05米, 采用现浇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其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本工程有一层地下室, 地下室层高为5.1米, 纯地下室也采用框架结
构, 其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2、结构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 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及抗
震等级详上述内容所示。
结构设计将严格执行各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遵照强柱弱梁、强剪
弱弯、强节点的抗震设计原则。对整体结构, 严格控制结构整体的位移
比、位移角、刚度比、楼层承载能力比等各项结构设计性能指标, 经过
重复试算调整, 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对结构构件, 严格控制
构件的轴压比、配筋率、配箍率、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肢距, 保证结
构抗震能力。同时, 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之间采用柔性连接, 并采取增设
构造柱、圈梁等构造措施保证填充墙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3、材料选用
(1)混凝土:
基础、地下室底板、侧墙、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其中地下
室底板、侧墙、顶板要求采用抗渗混凝土土, 抗渗等级为P6; 柱混凝土
强度等级C30~C40。
(2)钢筋:
HPB300级( fy=270N/mm2) : 多用于梁、柱箍筋以及构造用现浇
板分布筋。
HRB400级( fy=360N/mm2) : 多用于基础、地下室侧墙、框架梁
柱、现浇板受力钢筋。
(3)填充墙:
±0.000以下采用MU10页岩实心砖、 M5水泥砂浆砌筑。
±0.000以上若有电梯井道侧壁填充墙采用MU10页岩实心砖,
M5.0混合砂浆; 外墙、卫生间、设备管井填充墙采用MU10.0页岩多
孔砖, M5.0
混合砂浆砌筑; 其余填充墙采用MU5.0页岩空心砖, M5.0混合砂
浆砌筑。
第四章给排水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国家现行有关给排水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 ) ;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0974- ) ;
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现行规程规范;
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等。
二、设计范围
1、建设规模: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苏坡乡清波村1、 6、 7组, 是一
栋多层公共建筑, 建筑面积为9567.92平方米, 耐火等级为二级。
2、本专业的设计范围为本地块红线范围内的室外给水系统、排水
系统、消防系统; 单体建筑的室内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火栓消防系
统及建筑灭火器配置。下面将分别对各系统作详细介绍。
三、给水系统
本工程的生活日用水量约需15m3, 最大时为1.6m3; 整个项目拟
从城市供水干管上引入两根DN150给水总管, 在整个区域内构成室外
环状管网, 以提高本工程的供水安全。
在室内的给水设计上, 采取结合城市水压情况来进行给水系统的设
置, 对城市水压能保证的楼层采用由城市直接供水的方式, 这样既保证
了供水水质, 又节约了能源;
建筑供水系统分区: 该建筑为多层公共建筑, 全部由市政管网供水
为保证生活用水的水质卫生, 给水管材采用钢塑复合管, 生活给水
系统中的阀门采用铜芯阀门, 水龙头采用陶瓷阀芯式新型龙头。
四、排水系统
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 分别对生活污水和雨水分系统组
织, 分别排出, 医疗单独排放。
生活污水集中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系统, 医疗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
理达标后排至市政污水系统。对屋面雨水的排除, 设计上将进行精心组
织, 合理设置雨水排水管, 使雨水顺畅、安全地排至室外, 确保本工程的
使用安全。
五、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排水系统, 按设计重现期设计, 雨水排水系统
和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小于50年设计重现期, 根据当地地区的暴
雨强度公式, 50年设计重现期的降雨强度为4.18/s.100m2。
六、消防系统
本项目采用临时高压制消防体系, 该建筑室内外消防用水均由均由
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给, 本项目同一时间设计火灾次数为1次, 根据《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 GB 50974- )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的规定要求,
设置以下室内消防系统: 消火栓给水系统、手提式灭火器。
本工程消防用水量为: 室内15L/s, 室外30l/s, 火灾延续时间为2.0
小时, 消火栓给水采用市政水源直接供水。室外给水管道上设室外消火
栓, 间距不大于120米。
1、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竖向为1个区, 保证消火栓栓口静水压不超过
1.0MPa。
室内消火栓按每一着火点均能保证火灾时有两支水枪充实水柱同
时到达任何部位进行布置。
2、灭火器
每层按规范配置有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第五章电气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 ) ;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 )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 ) ;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 ) ;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 ) ;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 ) ;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 )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 ) ;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规范》( GB50395- ) ;
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其它设计规范及标准。
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二、设计范围:
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电力及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火灾报警
和联动控制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电话系统、宽带系统、闭路电视监
控系统等。
三、供电电源及负荷等级:
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监控机房、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
主要通道照明等用电属于二级负荷, 其余动力与照明用电属三级负荷。
四、负荷估算:
1、本工程在地上设一座箱式变电站。
2、按如下变压器装机密度对本建筑负荷进行估算: 办公室、检查
室80VAm2, 卧室40 VAm2。
3、安装变压器台数: 1台
变压器: 1X400KVA
采用集中设置EPS作为备用电源, 容量20KW。
五、防雷与接地保护
1、防雷保护:
本建筑按二类防雷建筑进行设计。
a、在屋面设置不大于10M X10M或者12MX8M网格避雷带, 用
于防直击雷。所有凸出屋面的金属管道或设备等均应与避雷带可靠连
接。
b、利用建筑物柱内的主筋( 2根≥φ16) 作为引下线, 上下焊接贯通
至基础钢筋, 并与底板钢筋可靠焊接。建筑引下线间距≤18M。利用建
筑物底板、桩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2. 接地保护: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C-S系统。在楼进线位置设总等电
位连接, 进出建筑的各种金属管道进户处就近接入总等电位接地箱。有
洗浴设备的卫生间、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连接。
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方式。电气系统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防雷
接地、保护接地及弱电系统的工作接地等共用接地装置, 其接地电阻值
不
大于1欧姆。
六、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
设火灾报警系统, 在一层靠近出入口处设消防控制室, 内设总线制
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 系统设有火灾自动探测、自
动和
手动进行疏散广播及独立的消防通信对讲系统等功能。联动控制
柜可手动直接控制重要消防设备的启停, 并能显示消火栓、水流指示器、
信号阀、湿式报警阀等消防设备的运行状态。消防电话系统为独立的
消防通信系统, 可经过对讲电话总机、现场电话座机和电话插孔在消防
控制中心与现场
消防员联系。
七、有线电视:
每间卧室设一个电视插座, 采用SYWV-75-5P电缆。在靠近市政
进线位置设一光接点机房, 电视信号接市有线电视网, 用24芯多模光纤
穿管埋地引来, 光接点机房设前端设备箱, 设备由有线电视台提供。经
分配后, 用同轴电缆分别引至各用户点。
八、电话、宽带网络系统:
本工程宽带网络系统可支持语音、数据传输, 在一层设一光端程控
交换机, 办公区域按5~10 m2设一个语音、数据双端口, 每间卧室设不
少于一个数据端口, 采用CAT UTP6类双绞线, 由市政引来的单模光纤
至交换机, 经交换分配后至各用户端口, 系统设计由弱电专业公司完成。
电话信号接入程控交换机, 经跳线后, 用CAT3类大对数电缆分别引至
各栋楼。
九、监控系统:
本工程对主要出入口, 公共走廊、重要机房等场所进行监控, 经过
视频切换控制器的接口可在报警发生时自动切换出相应部位的摄像机
图像,并能记录和重放, 监控机房与消防控制室合用。
十、电气消防设计
1、电源
(1) 本工程的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为
二级负荷, 其余为三级负荷。
(2) 设蓄电池组作应急照明的应急电源。
2、应急照明:
1) 在下列部位设置应急照明( 火灾时可于消防控制室集控) :
⑴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
(2)在下列部位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
(2)⑴在走道、安全出口、楼梯间。
3、宿舍和食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第六章暖通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图纸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国家及地区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以及其它有关技术规范与技术措施。
二、设计内容
1、养老院分体空调系统设计。
2、地下车库机械通风排烟系统设计。
3、养老院卫生间、设备间机械排风系统设计。
4、养老院防烟排烟系统设计。
三、通风设计
1、公共卫生间及无外窗卫生间设机械排风, 排风量按≮15次/h计
算。
更多推荐
建筑,设计,系统,采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