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19 海滨小城
内容分析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介绍了家乡海滨小城美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家乡的感情。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美丽。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加强对写景状物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进一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滨、鸥”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1.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音频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初步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课件播放:海浪的录音。)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这是什么声音了吗?对,是海浪翻滚的声音。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在靠海的城市停留过吗?漫步过它的大街小巷吗?
2.揭示课题:去过的肯定还想再去,没去过的同学必然更加向往了。咱们现在就去广东的一个海滨小城看看,那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齐读课题:海滨小城(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课件)
林遐(1921-1970)河北辛集人,著名散文家。他的创作以散文、特写、评论为主。他的散文受朱自清、秦牧等大家影响较深,风格清丽,富有地方色彩。他叙事写人,比较朴实,亲切动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风雷小记》《山水阳光》《撑渡阿婷》等。
4.资料袋(课件)
桉树
作为一种美化生态功能的常青植物,1856年首次在加利福尼亚种植。桉树的品种较多,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点,树叶有圆形的、椭圆形的、锥形的、分叉形的和沿着杆分布的。树叶衬映着众多的花朵,散发着浓烈的香味。
橄榄树
又名青果、白。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呈椭圆形,揉碎后有香气。春夏开花,白色。核果呈椭圆、卵圆、纺锤形等,绿色,成熟后呈淡黄色。我国广东、福建多有栽培。果实除食用以外,还被中医用作清肺利咽药,主治咽喉肿痛。
凤凰树
也称火树,豆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冠宽广,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024对;每个羽片有小叶2040对,小叶呈椭圆形。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花大,红色,有光泽。荚果木质,长可达50厘米。原产非洲,我国南方多有栽培。木质细致,质轻,有弹性,耐腐,可制成家具等。还是优美的庭院树、行道树。
设计意图:通过听声音和看图片,真正给学生带来听觉与视觉上的双重体验,学生在图片的引领下,仿佛置身于海边。学生课前对海滨小城有了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兴趣,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按要求朗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生字认读。
教师指导:“臂”是多音字,在“胳臂”中bei,在“手臂、臂力”中bì
4.朗读课文,教师正音。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文识字,看字音是否读正确了,句子是否读通顺了。(课件:我会认)
5.分类写字。
1)分类本课生字:(课件:我会写)
2)老师范,重点指导易错字:(课件:书写指导)
“躺”字左边的“身”,书写时最后一笔不要出头;
“踩”字左边足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
半包围结构的“载”的笔顺是横、竖、横、横、折、竖、提、斜钩、撇、点。
3)学生练,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6.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课件:词语认读)
7.理解词语的意思。(课件:词语解释)
1)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指导。
海滨:海边;沿海地带。浩瀚:水势盛大。
寂寞:孤单冷清。例句:爸爸妈妈出差了,我一个人在家里很寂寞。
喧闹:喧哗热闹;喧哗吵闹。例句:太阳一出来,树林里就喧闹起来。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例句:夜晚,黑暗笼罩着这个小山村。
设计意图:在识字学词中,发挥学生自主识记字词的能力,通过自己质疑,全班解疑,教师点拨等方法来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每个部分讲了什么。(课件)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海滨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小城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交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2.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几部分内容。(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小组合作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梳理全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作业设计
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3.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4.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课件出示复习内容。
1.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学生齐读:海滨小城。
2.回忆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课件)
3.过渡:你觉得海滨的景色美不美?(美!)那么靠近海滨的这座小城的景色怎么样呢?你想不想知道?想不想到小城里去看看?(想!)
设计意图: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更多推荐

课文,海滨,小城,学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