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室总结
一、嵌固端选取
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地质情况,嵌固端的选取主要有:
1、一般情况下以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需要满足:
抗规6.1.4-2: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
高规3.5.2-2:结构底部嵌固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1.5;
高规5.3.7: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
当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嵌固端下移,满足高规3.5.2-2条,此时地下室顶板仍宜按嵌固部位要求设计,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
2、单层地下室的多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桩-筏基础时,通常采用基础底板作为嵌固端,充分发挥底板的无线刚度;
3、只有地下室才具备对上部结构嵌固的基本条件。上部其他楼层,即便满足刚度比要求也不能成为其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只能作为刚度突变楼层考虑(如大底盘、多塔楼裙房顶)
4、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面的高差小于地下室层高的1/3,且不大于1.0m。
注: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部位时,嵌固端下移。此时应考虑地下室实际存在的嵌固作用,对地下室顶板仍宜按嵌固部位楼层要求设计,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
二、地下室外墙
1、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化模型
地下室外墙工程做法:地下室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为固接,楼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为铰接,沿竖向取1m宽的外墙按单、双(多跨)来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弯矩。(实用工具:小虎工具箱、理正)
注:1)当地下室顶板与墙身厚度接近时,可采用两端固接计算简图计算;
2)地下室外墙相连的柱或墙刚度较大,且外墙板长高比小于2时,可按双向板设计;
3)建筑尽量不要用重力式挡土墙。
2、参数选取
1)土质情况:根据实际选取,粘性土:18KN/m3;水容重:9.8KN/m3
2)主动土侧压力系数:一般取0.5;可根据地勘报告计算K0=1-sinφ(φ为土
的有效内摩擦角)
3)外墙尺寸:一层地下室:250-400mm;二层地下室:400-500;
4)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25-C35
3、配筋要求
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应双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配筋率不宜小于0.3%(高规12.2.5)
三、地下室底板
设计标准规定:地下室底板结构体系应由设计单位提供两个或以上方案综合比选,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A、当建筑场地、地下水位、地下室底板标高和室外地坪标高等因素和条件适当时,地下室可不设结构底板,室内仅设置建筑地面。不设地下室结构底板的建筑,应采取设置地下盲沟(管)等有效的排水措施,确保地下室室内的正常使用。
B、设置地下室底板时,在仅考虑地下水浮力的情况下,当水头小于2.5m时,地下室底板优先选用板式结构体系;当水头大于2.5m时,地下室底板优先选用梁板结构体系。
1、整体抗浮底板设计
(1)计算公式
地基基础规范5.4.3:
;
一般取1.05
注:1)
为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不包括活荷载和后砌隔墙荷载;结构自重应取材料容重较小值;
2)水头高度的计算,无论抗浮的设计水位的标高是否高于地下室顶板,计算时最高取至地下室顶板标高
3)地下室顶板的覆土容重,位于地下室水位以下,取浮容重,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根据压实程度取16-18。
(2)处理方式
1)对非岩石地基如粉质粘土、粉土、中粗砂等易开挖的地基,首选地下室底板压重方案;(造价低)
2)对岩石地基等开挖难度较大的地基,优选地下室顶板压重的方案(多层地下室同理)。(造价高)
2、局部抗浮底板设计
(1)计算方法
1)荷载确定:浮力-底板及其上部恒载(其中,浮力的分项系数取1.35;自重分项系数取1.0)
2)防水板
采用防水板形式,厚度约250-400mm,防水板不考虑地基沉降对板变形的影响,仅承受水浮力以及上部的荷载。
设计方法:可在盈建科软件进行防水板的设计。
3)筏板
如果采用筏基,筏板需要进行抗浮设计,满足承载力等要求外,还需满足抗浮要求。
更多推荐
地下室,底板,结构,顶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