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野牛》
1875年,一位名马塞利诺·德·梭杜乌尔(M·D·Sautuoal)的西班牙工程师,来到距桑坦德(Santander)约30公里的阿尔塔米拉洞穴附近收集化石,发现那里有一些动物的骨胳和燧石工具,初步断定是史前人活动频繁的地方。四年以后,他再度来到这里,并把他四岁的小女儿玛丽亚也带在身边。这个女孩离开父亲自己去寻找可玩的地方,偶然爬进了一个低矮的洞口。洞内一片漆黑,她点燃了蜡烛。当她抬起头时,突然发现一只直瞪着的公牛眼睛,她吓的大叫起来,于是,举世闻名的史前洞穴壁画被发现了。但梭杜乌尔对旧石器时代艺术的这一大发现,并没有引起西班牙有关方面的重视。有人认为它至多是古罗马时代的过路的士兵随便涂上去的;还有人竟反诬梭杜乌尔,说他雇用了马德里画家画上去的,指控他为了沽名钓誉而弄虚作假。
  这幅画蒙冤了二十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壁画上野牛画得太生动了,人们认为史前人类不可能有如此熟练的造型能力。直到1902年,经过法国教士布吕叶审定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承认。后经同位素碳十四测定法,确信这个深达三百多米的阿尔塔米拉大洞穴,"储存"了二十多只旧石器时代的动物形象,包括十五头野牛、三只野猪、三只母鹿、两匹马和一只狼。人
们这里欣赏到的,即是其中的一头野牛形象,也是最早被发现的一头,它被画在主洞的窟顶上。
  这头野牛显然是先勾线后涂色的,色彩以赭红与黑为主,还带有黄和紫,有的是天然矿物颜料。在绘制前,颜料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和过的。当时所用的"画笔"可能是苔鲜类植物,或者是兽毛。这些野牛形象充分显示出史前猎人对于动物所具有的精熟的解剖学知识。这幅画从简单的轮廓到多种色调的运用,在绘画技巧上是一大进步(据考古发现,那时的"画家"已学会用鸟的骨管把颜料粉末吹到岩壁上去的吹画法)。这幅《野牛》的制作时间,距今至少有二万年以上了,它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阶段,即马格德林文化期的中期。
  史前考古学家们经过长期考察,发现史前洞穴壁画大多集中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一少部分邻近意大利。1940年发现的拉斯科洞穴壁画,也是出于一次偶然事件:四个来自蒙蒂尼(Montignec)的法国少年外出郊游时,想去探求三十多年前因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而遗留下来的洞穴的秘密。这个洞穴的通道把他们引向拉斯科山坡附近的另一个洞穴。孩子们的好奇心,终于使他们发现了洞穴内从洞顶到洞壁四周布满的绚丽的绘画。西方学者们风趣
地说这是"史前的西斯庭教堂"。就其史前艺术的考古价值来看,可以认为是又一次的"地理大发现"。
  拉斯科洞穴壁画里还有一些非人非兽和似人似兽的形象,有些动物身上带着箭伤。这个洞穴的历史年代属于奥瑞纳文化期。
  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动物形象大多被画在洞顶和主要洞道两侧,在洞顶上的动物形象,往往没有固定的方位。这一幅《野牛》,描绘的是它正在逃跑的情景。牡牛的奔跑姿势栩栩如生,多层次的色彩,勾勒出野牛的体积感。你若稍加注意,还会发现图象上有着重叠的影子,好像各种动物被画了几次,或者是一前一后,有好几只。看来,史前狩猎者并不注重构图的效果,这一定是和他们特定的功利目的有关系。这头野牛除了表现力极强的柔和轮廓线外,还曾运用"喷色法"。
  拉斯科动物壁画之丰富,超过了同一时期任何其他洞穴的壁画,因而被判定为旧石器时代艺术的顶峰。
  为什么人类这些原始的艺术品几乎共有同一类题材内容?为什么这些题材又几乎都在复述
和再现着人类生存的活动?为什么画中的动物身带箭伤?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从人类表现生存状态、生存劳动、征服对象和征服活动等等由精神意念到物质获取的实际功用目的上找到最合理的解释。
稷神崇拜图
稷神崇拜图
  文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词典》高山情剑录入
  江苏连云港 将军崖 岩画
  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南口,有一弧形巨石,其刻有星相图和植物身人面形。前者当与
天体崇拜有关,后者疑为谷物神崇拜的记录。这组植物身人面形共十画,阴线刻成,刻痕断面为V形,深约翰逊厘米,宽度在2——3厘米之间,线条粗深圆滑,全无金属加工痕迹,估计是用石器磨刻成的。十个人面形大小不一不等,最大的一面高90厘米、宽110主,最小的公高18厘米、宽16厘米。最大的人面形作老妪模样,双目眯成鱼形,额头刻菱形双圈纹饰带,额头两边各有一缕发辫装饰,脸颊口鼻部位刻以交叉网状线条,颇似黥面。其它九面双目皆成圆球状,脸上也布满网状纹。十个人面形与地面草状物相连,均无耳朵,犹如植物结出来的果实。
  人面与植物相连,说明与植物崇拜有关,就象人面兽身与动物崇拜有关一样。人面表示神灵,植物和动物则是崇拜祈求的主体。人面兽身形象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彩陶盆上出现,植物纹形象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陶钵上,以及在兰州出土的原始陶瓶上均有发现,而且形状与连云港近似,大概都与原始人祈求谷物丰收有关。考古发掘实物证明,北方原始民族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稷(又称谷子或小米),在山东北辛、西安半坡原始遗址中都曾发现过谷粒的化石。稷在谷物中的地位最高,被尊为“五谷之长”。(见《说文》)
  连云港古属东夷少昊氏鸟图腾氏族活动之地域,周代为剡国所辖,汉属东海郡,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人迹稀少,土地贫瘠。《海州志》称:“海州土广而瘠薄,田野不辟,米粟不丰。”人民生活十分贫困,便希望谷物神给人以幸福。人物何以会春青而秋黄,何以会丰歉不均?大概都是稷神在“作怪”。在原始人看来,人物也同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有父母、有子女,一代传一代。 段与植物长成一样,脸上又布满植物状纹饰,这不分明是把植物要格化了吗?九面小人头环绕一面大人头,俨然一个大家族的子子孙孙围着一位老祖母,植物世界被赋予了人间的形式。
  中国以农立国,祭祀稷神的风习一直沿续了几千年。以周代来说,他们把稷加以神化,尊为自己的始祖,每年春秋在祭祀天神的时候,都要同时举行祭祀稷神的活动。《诗经.鲁颂.閟宫》曰:“春秋匪解,享祭不忒,皇皇后稷,皇祖后稷”把后稷看得与上帝同等重要。稷字先秦大篆写作
  ,及是禾(谷物)、田(土地)、人(人格神)组合而成的,保留了稷神的本来面目。将军崖岩画正是稷神的形象化,是稷神崇拜图。中国岩画描写稷神的,目前只发现这一幅,所以特别值得珍视。
                        创 造亚 当
【作品赏析】《创造亚当》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中的重要部分。因为他在佛罗伦萨的盛名,当时的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他参加制作教皇陵墓,后又中断。1508年他被迫接受了西斯廷礼拜堂屋顶壁画的任务,他当时的心情是悲愤的,不料此壁画后来成为他生平最大杰作。
  西斯廷屋顶壁画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右,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米开朗基罗在大厅的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了连续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画,均取材于《圣经》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乐园》、《挪亚献祭》、《洪水》、《挪亚醉酒》。这幅巨型壁画历时4年多才完成,由于长期仰面艰苦作画,他颈项僵直,书信都要置头顶仰视。壁画中以《创造亚当》最为出色,画中亚当的形象体态健壮,气魄宏伟,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的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时代人深刻的启示。
《创造亚当》是根据创世纪第二章:“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
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在东方立了一个伊甸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米开朗基罗为了集中注意力于大神的创造,以及亚当的诞生,便把神和亚当安量在左右两边的空中和陆地上。右边是耶和华大神,飞翔在空中,他左手抱着天使们,右手伸向亚当。亚当全身裸体,躺在左边的陆地上,一手伸向大神。神与人的手指象接电似的相互交流,这里表现了充满精力的老人和年轻而美丽的生命的诞生。体现了创造者的权威和被创造者的信心。
                   
            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
列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作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的昂布瓦斯城堡,其父为律师兼公证人,生母为中东女奴。他14岁来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 1472年达·芬奇入画家行会,在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1482--1499年他一直住在米兰,主要为米兰公爵服务,进行了广
泛的艺术和科学活动。《岩间圣母》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的逝世是对全世界的一个伤害。其代表作还有壁画《最后的晚餐》《安吉里之战》和肖像画《蒙娜丽莎》。
现存作品
  油画
  《蒙娜丽莎》
  《吉内薇拉·班琪》
  《音乐家肖像》
  《抱银鼠的女子》
  《额饰女郎》
  《戴珍珠头饰的夫人像》
  《拈花圣母》
  《哺乳圣母》
  《柏诺瓦的圣母》
  《加罗法诺的圣母》
  《岩间圣母》
  《纺车边的圣母》
  《圣母子与圣安娜》
  《受胎告知》
  《博士来拜》
  《基督受洗》
  《施洗者圣约翰》
  《酒神巴卡斯》
  《莉妲和天鹅》
  壁画
  《最后的晚餐》
  《安吉里之战》
《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
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父亲是奎奇市和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他13 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Ghirlandaio)的工作室,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
奇学院作学徒,在那儿他接触到了古风艺术的经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学者,并产生了崇古思想。时兴的新帕拉图主义和受到火刑惩处的多明我会教士萨伏那洛拉给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响。米开朗基罗最初本无意做一位画家,他的志向是成为一位雕刻家,并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们挣脱自己的肉体束缚一样,获得存在的形式。这正是新柏拉图主义的教条。

更多推荐

壁画,植物,洞穴,发现,有关,人面,野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