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敦煌壁画对现代插画艺术的启迪
作者:邹婷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3期
作者:邹婷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3期
【摘 要】现代插画艺术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东方有“日本漫画”流,西方有“欧美漫画”风。而中国作为东方古代插画艺术的殿堂,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中国插画风格。文章通过对敦煌壁画艺术的叙事方式的分析,结合日本插画家对敦煌壁画艺术风格运用成功的案例,揭示中国现代插画艺术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插画艺术;敦煌壁画;日本;天野喜孝
插画,是运用图案或绘画的方式表现的形象,通过点、线、面、色彩的运用,将审美与实用相统一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和其他视觉传达方式相比,插画有很大的自由度——它既可以作为纯艺术的表现手法,为展现作者心灵世界而创作,又可以作为设计艺术的传达手段,为实现目的和达成意图而产生。
插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插图一直被广泛用于宗教、文学、词典、图鉴
等方面,作为文字的辅佐,透过图画、图解而赋予文字直观具体的内容。最早的插画来自壁画石刻。根据考古学家认定,人类最早的壁画是约在纪元20000年前法国南部的“拉斯哥洞窟画”。假如从传达讯息的意义来说,这面洞窟壁画也许就是世界最古老的插画。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人类石窟艺术殿堂的敦煌莫高窟,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强烈的艺术魅力,对各艺术门类都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作为其一脉相承的现代插画艺术,影响力与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敦煌壁画艺术的特点
敦煌的石窟壁画艺术当中有大部分都是以叙事为主的壁画形式,如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经典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如民族传统神话题材等。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如故事画。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北周第290窟的佛传故事,作横卷式六条并列,用顺序式结构绘制,共87个画面,描绘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之间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也是罕见的。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也是敦煌壁画中广泛流行的题材,如“萨捶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救鸽”、“九色鹿舍己救人”、“须阁提割肉奉亲”等。在佛教的传承当中石窟寺艺术承担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壁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时代背景下,在文化的传播与理念的传承中体现了很高的实用价值。画卷被艺术家尽心设计描绘在洞窟的墙壁之上,来往的信众属于社会的各种层面,所受教育不同,理解能力不一,甚至言语都不通。然而站在壁画之前,在他们虔诚的目光之中,他们看到的是同一幅画面,领会的是同一种理念,接收了同样的教育。这在当时是一种极为有效地传达手段,就在现在来看这也是一种极为有效地传达方式。
更多推荐
艺术,壁画,敦煌
发布评论